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
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
乎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
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
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
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
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
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
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
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口贊>。傲,非也;<口贊>,非也;
君子如向矣。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
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
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
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
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
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
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
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
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
「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裏‧步不至,不足謂善禦;倫類不通,仁義不
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
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蹠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
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
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
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
第2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