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篇

 中國武將列傳

 田中芳樹 作品,第15頁 / 共46頁  

 大小:

朗讀: 

——《三國志》卷五十八《陸遜傳》關羽:字雲長。?~紀元後二一九年。河東解州(今山西省解州)出身。活躍於後漢末年至三國時代。當號稱漢之後裔劉備舉兵時與張飛一同出仕,以忠義及豪勇為人所熟知。於二○○年為曹操所捕之際,他在斬殺了顏良、文醜以報不殺之恩後再回到劉備身連年故事尤為有名。當劉備於赤壁之戰後為吳所捉,與兒子關平一同遇害。對兵士雖然優遇,然對士大夫卻顯得傲慢,因此有關羽就是為此而失去荊州的說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的關羽像都是與青龍刀及其愛讀的春秋一同出現的,不過,三國時代似乎並沒有使用青龍刀的例子,而紙也才剛發明,尚不普及。不過,其豪放忠義倒是抓住不少民眾的心,再加了《三國演義》的推崇,因而成為民間信仰之一,其人氣為苦於北方異民族侵入的王朝所利用。此外,由於包含其出身地解州在內的山西省商人在明代時活躍於全國之故,因而後來也變質成為商業之神,信仰再度擴大於全國。

——《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周瑜:西元一七五~二一○年。廬江舒(今安徽省舒城縣)出身。三國吳之將軍,同時在音樂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詣,是個甚是教養之人,亦有人稱其為周郎。其先祖雖然出仕於漢,然到了周瑜這一代則出仕於孫氏,在平定揚子江下遊一帶有功。而瑜與孫策之間有感情有如兄弟,他們兩人分別娶了喬家的姐妹為妻一事尤其有名。西元二○○年孫策死亡之後,周瑜繼續幫助其弟孫權,於二○八年時指揮赤壁之戰,阻止了曹操軍南下。另外,他也逐也曹操勢力平定南郡,其後就以南郡太守的身份駐守江陵。還有,他因對劉備得到荊州而使得勢力逐漸坐大一事亦有所恐懼,因此還立下了先得到四川的奇策,惟在進行攻略之前即病死。

——《三國志》卷五十四《周瑜傳》司馬懿:字仲達。紀元後一七九~二五一年。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出身,為仕於後漢的司馬防之子。二○一年時當上郡的上計吏,出仕於曹操,曾獻上屯田策等諸多政策,在魏國成立後,在二二一年時於文帝手下當上侍中尚書右仆射。在文帝病倒之時,根據遺言,司馬懿與曹真、陳群等人一同輔佐其繼者(也就是明帝),然不久後他就排除敵對勢力而掌握大權。二四九年以後當上丞相,二五一年則成為相國,並被封為安平公,奠立了創立西晉的基礎。司馬懿的一生雖可說後來都在進行自魏篡奪王朝的政治做准備,但另一方面他也自魏握得指揮軍隊等大權,於二三五年平定遼東之公孫淵叛亂,並取得朝鮮四郡。在日本以《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的好敵手而為人所知,惟當時的蜀國自知並無回複華北之力,對魏來說,雖是具有威脅,但司馬懿卻將其完全防禦。至於其外的部分,大抵就屬《三國演義》的誇張了。

——《晉書》卷一《高祖宣帝紀》、《三國志》卷一《武帝紀》鄧艾:?~紀元後二六四年,義陽棘陽(今河南省新野縣)出身。年輕時雖然貧困,但從官僚乃至於軍事職位中均嶄露頭角,且由於文官時代的經驗,而能夠在各種所在進行屯田,確保軍糧在戰鬥時不虞匱乏。於二六三年時以鎮西將軍、征西將軍身份討代蜀國。當時蜀之國力雖然衰退,然而他以跨越艱險山地之奇襲一舉將之滅亡。其後雖以蜀地為基礎,進行征吳的准備,惟因專斷之行為被懷疑而遭處死。

——《三國志》卷二十八《鄧艾傳》

第九章 流血之宴——東西兩晉時代


其後,雖然已進入了東西兩晉時代,但是到第三十七位的杜預、三十八位的王‧F這兩人為止都在《三國演義》中出過場。只不過,在日本,說到三國志的時代,大體上在孔明死後便已告終,因此不知道杜預及王‧F名字的人應該不少才是。

杜預這個人,既是位學者,也是個將軍,讀了這人的傳記後,就會知道他根本就不通曉弓馬武藝。就一般的狀況來說,像是呂布,應當會寫其通曉弓馬武藝等才是,然而在提到杜預時,像這樣不足以自傲的事特別把它寫出來,看起來就更是顯出他的特異了。

這個人本來也是和鄧艾一般,是致力於政治上的,不過他對邊境的農地開發、以及發生洪水時的對應等,都創立不少優秀的對策,因此才還漸出仕。這時,蜀早已經滅亡,只要能夠將吳滅亡,就可以取得天下,而杜預就提出了一些應該怎麼樣才能夠亡吳的建言,故被當成軍人來進用。杜預在此時也有著「武庫」的綽號,也就是說,關於軍事方面的知識十分豐富,就如同是活動的軍事圖書館。

在過了中年之後,他雖然已經開始做實戰的指揮,但推舉他的人乃是羊枯,也是個擁有智略和人望的名將。與吳的陸抗雖為長期對抗的雙方,但卻是互相敬重的君子之交。這個人在死前就推舉了杜預繼任其位,而杜預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幾乎可說是每戰必勝,建立了不少武勳。而且在占領敵地之後,也具有能夠安定被占領地人們的政治手腕,甚至還有留下其為占領地居民所傾慕的記載。是以他自然是有著嚴整軍律,絕對不允許有掠奪之類的事情發生,光是這樣子,我認為他就值得被歸入名將之列了。除此之外,他還建設水路,把荒廢的土地改為農地,讓占領區的民眾更是感謝,可說是另一種意涵的名將。

杜預的興趣就是追求學問,曾著有非常優秀的著作。也存在當君主問起其興趣到底在哪時,杜預回答道:只要能夠閱讀《春秋左氏傳》就是一種幸福的佳話。

接下來是第三十八位的王‧F,這個人是將吳滅亡、統一天下的關鍵人物。

在這兒有另一段著名的故事:某一次,當吳的將軍在長江中遊地帶進行巡邏時——大家都知道,長江乃是一條具有相當幅度的河川,是條寬達數公里的大河——突然漁民們興起了一陣騷動,將軍一看河面,只發現河流的顏色從上遊起開始逐漸轉變,在大感驚奇而仔細察看之後,發現是無數的木屑。大量如刨屑般的木屑不知數百萬自長江水面順流而下,造成長江的水流變色,自然引起漁民的騷動。將軍雖然也覺得不可思議,但也不由得臉色大變。這樣多的木屑自上遊順流而下,表示在上遊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之大船隊的建造,因此才會造成木屑順流走了幾千裏。將軍慌忙趕往都城報告,而都城則立下了在長江的水中布置數十條鎖鏈,當船隊從上遊而來時,就可以拉鎖阻擋的對策。這時的上遊——也就是蜀的土地,已為晉軍所占領,而建造如此大船隊的就是王‧F.在船隊完成之後,就真的從長江順流而下,對吳圖展開了襲擊。


  

吳國雖然也以剛才說過的鎖鏈想要加以阻擋,只不過後來都為王‧F的船隊突破,於是吳國遭到了滅亡。

這是發生在西曆的二八○年,亦即黃巾之亂的九十六年之後,也就是說,之前的亂世約持續了百年之久,而在此統一天下的,乃是晉武帝,也就是司馬炎這名人物。這個人乃是司馬懿的孫子,關於這個人,倒是可以想成是在很輕松的情況下統一天下的,因為大體上,辛苦的事情全都由祖父和父親做完了。不過,司馬炎倒是個寬大的人,他對降伏國家的皇帝倒是一個也沒有加以殺害,而讓其以貴族的身份終老天壽,寬大而優容,在此意味上可說是一位名君。

只不過,在統一天下之後,這個人就失去了政治的目標,而將滅亡國家的後宮全都並人自己的後宮中。大家常聽到後宮佳麗三千人的說法,而在晉武帝司馬炎的時代,後宮美女竟超過了一萬人。司馬炎本人也在每日臨幸各處的後宮過度操勞而死,留下了不好的記錄。

在今日的日本,陪酒坐台的店家都有在入口處擺上一盆鹽的風氣,這就是從武帝司馬炎的時代開始的。由於司馬炎他擁有超過一萬人以上的美女,因此根本就搞不清楚誰是誰,他幹脆就騎著羊拉的車,當羊停在誰的門前時,他就進入誰的房中臨幸那名女子。在得知了這樣的事情後,大家就把羊所喜歡的鹽擺在入口的地方,用以吸引羊兒停下。這在經過了一千八百年後的今日,也以陪酒坐台行業的風氣而殘留了下來。

在此,雖然寫的是東西兩晉時代,不過,卻是分為西晉和東晉這兩者。所謂的西晉,乃是以較西側的洛陽為都的時代;而東晉則是建都在東側的建康,也就是今日南京的時代。

在好不容易統一了天下之後,隨著武帝的死亡,天下又再度混亂。繼承武帝的乃是被稱為惠帝的人,這個人曾數度出現在我所寫的文章之中。基本上他的人品並不壞,但卻以昏君的狀態留名於歷史,最初當武帝發表要以之為繼承人時,大臣們都不由得歎息地望著王座,心想著這樣的王座讓給他真是太可惜了。因此,他是一個自年輕時便被歸於笨蛋公子之流的人物。

就這樣,在他即上帝位之後,正巧發生了大饑荒,當部下對他說人民沒有米可以充饑時,他竟然說「那為何不吃肉?」的話,十足是一個昏君。

之後,還發生了所謂的「八王之亂」,一共卷入了八位具有王之稱號的皇族。大致上是某位皇族因謀反而被殺,而後,殺人的又再因志橫而再被殺,不但造成了大軍之間的沖突,也間雜著暗殺和政變,形成了無法無天的時代。而就在惠帝也將被叛軍所殺的時候,有個名叫嵇紹的家巨,以身庇護惠帝。在當嵇紹被殺死的時候,他的血噴到了惠帝的衣服上。後來,當在惠帝被救出來之時,家巨們雖想要替其更衣,但惠帝卻說這乃是忠實的嵇紹所留下來的血,因此並不想要更衣,如此說來,如果這故事屬實的話,那麼惠帝這個人本身應該並沒有那麼昏庸才是。當然,也有只有在危險的時候才突然跳脫昏愚而靈光乍現的說法,但無法如何,這都算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反正最後惠帝也遭到了毒殺,因此也無法了解真正的實情。不過,最重要的問題,乃是在於八王之亂的時候,這八位皇族為了強化自己的軍事力量,不惜叫來了北方的匈奴,而造成匈奴勢力不斷進入。由於晉本身的政治動亂,最後竟造成了大混亂,而其結果就是使得以匈奴為首的北方遊牧民族在短期之間極代了晉。最後,殘留的皇族之一往南逃,在渡過長江之後,將首都改置到了建康。


  

在這時,她不只是帶了援軍回來,她還自己想到要從兩個地方引援軍回來,當較早前來的援軍開始與敵戰鬥之時,第二批的援軍就現身沖擊敵人的側面,於是敵人自然敗走。光是一名十三歲的少女居然能夠想到這樣的計策,當時的人自然贊譽她不愧為軍師的子孫。其後,這名少女雖然不知後來如何,但由於荀灌的父親在平安無事地渡過長江之後出仕於再興的晉之朝廷,因此推想荀灌應該也是一起渡過長江南行了才是。

就這樣子,好不容易才統一的天下,又再度進入了分裂的狀態;北方乃是被稱為五胡十六國的時代,由於並不是要做歷史測驗,所以在這兒就不把五胡是哪五胡;而十六國又是哪十六國一一做介紹了。這一陣子,中國為了顧慮少數民族的歷史,連五胡這樣的說法都較為少用,總之,在北方是一直持續著混亂的狀態。而在南方,晉總算是確保了主權,大抵上是合並了三國時代吳與蜀兩國的領域,整個長江流域都在東晉的統一之下。

此時,第三十九位的陶侃出現了。這個人本來就是江南之人,一直待在當地。當東晉只剩下天下的南半部份,總算是保住了政權的時候,他在當時發生的各個叛亂中與敵人作戰一一獲勝,是對東晉非常有功的人。

也因此,他在晚年一直當到了宰相,也就是背負著國家的人,統率東晉全軍達四十一年之久。他也以人格高尚而出名,因此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逸話,總之,他是不會花無謂的時間與軍費的人就是了。

此外,陶侃這個人,其實也就是有名的陶淵明之曾祖父。

東晉在總算獲得了和平之後,就繼續發揚著所謂的六朝文化。六朝指的乃是在江南定都之王朝的總稱,包括有吳、東晉、以及宋、齊、梁、陳。在此開出了文化之花朵,像王羲之也是這時代的人,只是在這一回中,和文學的方面比起來,殺伐之事會談得較多就是了。

在東晉獲得了暫時的安定後,自然也會希望能夠恢複北方的故土,這時登場的就是第四十位的祖逖。這個人雖然在中國非常有名,不過在日本應該算是個無名小卒吧!祖逖本來是北方的人,自八王之亂後,看到晉呈現十分糟糕的狀態,年輕的祖逖就准備前往長江以南避難,而帶了數百人一同離開故鄉。然而,後來由於還是希望能夠取回北方自己的故鄉,因此便當上了東晉的武將。雖說如此,但其實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因此後來還是一直沒有辦法向北回複舊有的領土。

祖逖雖然在向皇帝請求後多少獲得了一些援助,但實際上卻是得集結自己以前的部下組成義勇軍。在集結了約兩千人左右之後,他就往北方出發。首先,必須要渡過長江,在渡河時,他以船的漿擊向水面,發誓如果自己不能夠回複北方的話,就絕不活著回來,這是中國很有名的故事。而領著兩千義勇軍的他,乘著混亂之際,以其用兵之巧妙,也一次次地獲得了勝利。



第15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