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篇

 中國武將列傳

 田中芳樹 作品,第16頁 / 共46頁  

 大小:

朗讀: 

在長江之北和黃河以南之間,一直都是持續著混亂的狀態,祖逖便在此活躍,將黃河以南完全替東晉恢複,即使敵人很強,他依然在此施行讓居民得以安心的政治,於穩固了領土之後才歸田。

大致上這是四世紀初的事情。

接下來,在時代推移之中,第四十一位的謝玄就出場了。

要說到謝玄這個人,就有必要先來說一說北方的形勢。總之,這時在北方是亂七八糟的狀態,就要偶而有個英雄名將出現,但也很快就有接下來的人將之打倒,因此混亂持續不止。在中原之地已叫作苻堅的人物,他將北方做了某個程度的統一,這個人也就是前秦的皇帝。之所以會被稱為前秦,就是因為要與另一個叫作後秦的國家相對應的緣故。

而這個苻堅,任用一位名叫王猛的人。

王猛為漢人,也是南方的人。為東晉的重臣桓溫所發掘,希望他能夠成為部下,然而卻為所拒。當桓溫來訪時,王猛竟一面捉著自己衣服上的虱子一面應對的故事尤為有名。這個人在前往北方之後,最後出仕於苻堅。這個王猛在中國也十分有名,以地方政權的宰相之姿,而有著與諸葛孔明並稱的名聲,非常了不起。

王猛受到苻堅的請托,大概也是因為氣味相投的緣故吧!在當上宰相之後,於政治和軍事等方面所進行的制度整飭得了相當的成功。由於他自己也曾率軍獲得勝利,因此將他列人名將傳中其實也無不可,但畢竟其在政治上的業績較大。尤其是前秦的首都建於長安,他將自長安通往天下的道路加以整備,全部都辟為林蔭大道,因此無論是在交通的便利,以及治安的方面上都非常良好,使得前秦幾乎將整個北方完全統一。

就這樣,王猛就成了五胡十六國時代最偉大的政治家。

這個叫做苻堅的人,其實有些地方非常具有理想主義,他也不殺降伏的敵人。本來他雖然並不是中國人,但心中卻燃燒著非得將全中國統一不可的理想。王猛一直勸他理想和現實乃是不相同的,還留下了千萬不能夠逞強征服南方的東晉之遺言而亡。

可只惜,符堅急於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無視於王猛的遺言,率了號稱百萬的大軍准備渡過長江。如此一來,自然造成東晉極大的騷動,而在此迎擊符堅之大軍的,就是第四十一位的謝玄。

謝玄這個人乃是謝安的甥侄,至於謝安,則是被稱為支撐東晉的名宰相。在此,謝安命甥侄輩的謝玄出軍迎擊,然而謝玄的軍隊只有六萬而已,因此,到底要怎樣才能夠與之對抗呢?謝玄雖向叔父抗議,但就是無法逃過,於是他只好召集部下,以必死的覺悟想辦法與百萬大軍對決。

接下來,就發生了有名的淝水之戰,由於是百萬對六萬的戰爭,不管怎麼想都是百萬那一方將會獲勝,然而最後的結果卻不是這樣。


  

謝玄這一邊總之就是只有六萬,雖然以必死的覺悟挑起了戰鬥,然而對上的卻是有百萬大軍的苻堅,大家也認為必定是會失敗的。

這時符堅所定下的作戰計劃,乃是故意假裝失敗,然後誘敵以包圍進行完全擊滅的戰術。只不過,這對百萬的大軍來說,實在是很難徹底連通實行的計劃。

六萬的東晉軍隊帶著必死的覺悟突進,而碰到符堅故意後退,准備一舉殲滅大意的敵人之際!卻發生了奇妙的事情,原來在前秦的百萬大軍之中,突然各處都可以聽到前秦軍已經失敗了的呼聲。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之前有一些東晉的武將在力盡之前降伏給了前秦,而苻堅也一如以往地當場赦免了他們,並命其加人軍隊。可是他們並不是真心服從苻堅,總是想著有一天要再歸順回東晉。他們就趁著進個混亂的機會大叫前秦已經失敗了,使得軍隊陷人了混亂。

只不過,光是這樣就能夠讓百萬的大軍瞬間瓦解,其實也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本來,雖然確實地集結了百萬軍隊,但是在統治上不確實也是真的。就算符堅本人有將東晉滅亡統一天下的理想,然而周圍的人卻不見得這樣想,這才是根本的原因。

另一方面,東晉軍則是抱著如果失敗的話,就只有滅亡一途,因此才帶著必死的覺悟,當敵方軍生混亂時就趁機一舉突擊其核心。而不可置信地,突然之間,百萬大軍就此崩解四散,當符堅發現到情況有異時,敵人早就已經迫近本陣了,符堅只有心慌忙逃逸。接下來的大混亂之中,百萬人突然轟一聲地同時開始奔逃,而六萬的軍隊則在其後追趕,這真是一幅十分奇妙的光景。

百萬大軍就這樣子完蛋,苻堅所率的軍隊一次一千、兩千地減少,此時發生的就是風聲鶴唳的故事,不管是風的聲音,還是鶴的叫聲,對前秦軍來說,都像是敵軍的來襲般恐怖,一面害怕、一面哀嚎,好不容易才保住一條命逃回北方。

於是謝玄就帶著可喜可賀的勝利凱旋。當然,也不能說他完全是靠運氣而得勝,面對百萬大軍而沒有人叛逃,那完全是靠著他的人望與優秀的統率能力。至於他的叔父謝安,則與朋友一同在家中下著圍棋,這時急使趕來大叫道:已經獲得勝利了!賓客才問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謝安這個人就像個安詳的老爺爺一般,只是輕松地說道:沒有,不過是兒孫輩和敵人做了場戰鬥而已。在賓客回去後,他才跳起來大叫:太好了!聽說這時還撞掉了他的門牙呢!這也是個有名的逸話。

總而言之,來自北方的威脅自此告終。在此,如果苻堅獲勝的話,那東晉便將滅亡,而天下也會再次統一,不過,在過度逞強的狀態下,就算是一時間能夠統一,但一定也還會再度分裂的。至少,在對東晉方面,如果他不是以軍事力量想要強硬地將之屈服的話,也不會造成自己那麼快崩潰的。

就這樣,東晉在第四十一位的謝玄後暫且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繼承其歷史的南北朝時代,而這些參加了淝水之戰的人物,在接下來也還會繼續出現。


  

順道一提,苻堅這個人在數年後被殺,同時,前秦這個國家也不複存在。關於苻堅這個人,他還有一個「發十萬之師得一人半」的故事。所謂的「師」,指的就是軍隊。這時有一個叫做道安的有名和尚,苻堅雖然很尊敬他,但道安回避戰亂而隱居在某個小鎮中。當時,苻堅發動十萬大軍進攻這座小鎮,把道安與其弟子一同帶到了自己的身前。而所謂的「一人半」,指的乃是其弟子只能算是半個人而已。這在佛教史上雖然被傳為美談,不過,對這些被動員的兵士們來說,實在是件很愚蠢的事。總之,苻堅這個人為了理想或目的,常是個不考慮現實的成本和風險的人,從這則逸話也可以充分看出。

杜預:紀元後二二二~二八四年,京兆杜陵(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南)出身。本來是以官僚及學者的身份進行《春秋》的研究,當鐘會討征蜀國時,以長史身份從軍。後來鐘會發起叛亂自立,失敗之後遭到處死,杜預也被連累而暫時失勢。到了西晉之後,他則努力於律令的整飭。由於其原來乃是官僚出身再參加戰鬥的,因此他在灌溉等農業政策上也具有功績。

——《晉書》卷三十四《杜預傳》王‧F:紀元後二○六~二八五年。弘農(今河南省弘農縣)出身。最初是因為在四川方面的統治獲得成功,當西晉武帝要討代吳國時,再以益州刺史的身份赴任,於上遊造船及訓練水軍。二八○年時率領大批水軍順揚子江而下,一舉攻入吳之首都建業,立下了攻略統一的功績,官位不斷累進,最後更特進至撫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之高位。

——《晉書》卷四十二《王‧F傳》司馬炎:紀元後二三六~二九○年。為司馬懿之孫、西晉武帝(世祖)。在位時間為紀元後二六五~二八九年。因受繼於祖父在魏時的政治蓄積,而以禪讓方式實行了帝位之篡奪,遂建立了西晉,並精進於屯田制及九品中正制度等魏以來的改革。紀元後王八○年時滅吳,成就了許久不見的中國統一。然一方面西晉的周邊持續發生異民族的入侵事件,其自身也在晚年時因沉迷女色而不顧政治。司馬炎的時代雖為統一的時代,惟也被稱為是為不久後發生的永嘉之亂等混亂做准備的時代。

——《晉書》卷三《武帝紀》陶侃:紀元後二五九~三三四年。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出身。年輕時因家貧,故留下了母親將頭發賣去以換得酒肴的逸話。在吳滅亡之後,因出仕東晉而嶄露頭角,於三一五年平定社‧|之亂而勢力大增,以荊州為中心,擁有揚子江上遊的龐大勢力。於三二七年因再度平定蘇峻之亂而登上太尉之職。因其生來即忠實於職務,故能為東晉所重用。

——《晉書》卷六十六《陶侃傳》祖逖:紀元後二六六~三二一年。範陽遵(今河北省無極縣)出身。年輕時即以極具氣概之人物而為人所知,後為元帝所發掘而活躍。於三一三年上疏北伐,而當上豫州刺史,之後,他渡過揚子江,大破石勒,使得黃河以南成為東晉之物,最後更累進成為鎮西將軍。然揚子江以北之地始終難以保留,最後就因不得志而哀愁病歿。

——《晉書》卷六十二《祖逖傳》王猛:紀元後三二五~三七五年。前做謀臣。貧窮家庭出身,但通於學問。後來跟隨符堅貢獻前秦建國之力,並施行嚴正之政治。死時雖留下不可隨便進行制壓東晉之考量的遺言,可惜苻堅並沒有聽進去,隨後即進行對東晉之攻擊行動。惟在淝水之戰中失利,造成國家的崩潰。

——《晉書》卷一一四《王猛傳》謝玄:紀元後三四五~三八八年。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出身。東晉武將。孝武帝時,華北的前秦符堅率軍南下,呈現出現即統一天下之勢,這時,謝玄受到叔父謝安所托,負責江北之軍事,而在淮水一帶進行戰鬥。紀元後三八三年,在據說為南遷之東晉最大危機的淝水之戰中團結一族,指揮避難至南方之流民與劉牢之的兵士等,以不可置信的少數軍勢擊退符堅。此戰的結果使得前秦崩潰,而東晉則繼續偏安於江南。後來雖然也出戰於山東及河南一帶,惟因與中央意向缺乏疏通,在未建功的狀態下病死。

——《晉書》卷七十九《謝玄傳》



第16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