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江南之春——南北朝時代
南北朝是個難以一言以蔽之的時代,大致上是在東晉滅亡之後,天下就分為南北兩半,而這個時代的特征,說起來應該是貴族文化及佛教文化。尤其是佛教,在中國社會中開始普遍化,就是在這個時代。
東晉遭到篡奪而滅亡之時,也就是南北朝時代的開始。而篡奪東晉的,則是劉裕這個人。
劉裕出生於非常貧窮的家庭,而當他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因難產而死,於是父親就抱著小孩,不知道該要怎麼辦,甚至還在想要不要把自己的小孩殺掉時,母親的妹妹——也就是劉裕的阿姨——出現了,剛好她那時也生了自己的小孩,說她可以一起喂乳,千萬不要把小孩殺掉,而在千鈞一發之際救了他。聽說劉裕在長大以後,在這位阿姨的面前還是一直都無法抬頭直視。
基本上,劉裕是個勇敢、而帶些粗野的人,每日都生活在打架和賭博中。不過,後來還是當上了地方的官吏。在他於這小公職工作的時候,有一天,出現了一位新的同僚。這位同僚和劉裕不同,算是名門出身,雖然不受重視而被派至此一小職,但他的自視甚高,再加上又不大會做事,總是酒醉吟詩,和劉裕之間的交情非常差。這個人就是陶淵明。
就這樣,劉裕雖然曾在公職工作,但不久就加入了軍隊,我想在這應該非常適合他的個性才對。當東晉的天下開始逐漸混亂、叛亂事件頻傳時,他就為了討伐叛亂而從軍,立下了不少武勳,前述的淝水之戰他也曾參加戰鬥。
不知何時起,他認識了一名叫諸葛長民的男子,這個諸葛長民曾說過:如果你是劉的話,那我就是諸葛,就像劉備和諸葛孔明一樣,而詢問他要不要起事。對於這個問題,劉裕回答道:別說傻話了,我又不是漢室子孫,只不過是貧窮庶民出身,因而並沒有與其合夥舉事。
不管怎麼說,由於軍隊是看實力的世界,因此劉裕也逐漸出名。而另一方面,那個諸葛長民也趁機出頭,只不過,畢竟他並不是孔明,很快他就遭到了劉裕的肅清。對劉裕來說,如孔明一般的人物乃是一位名叫劉穆之的人,他是個有能力的行政官,同時也是富有智略和識見的軍師。
好了,在此話題要回到之前曾經提過的桓溫這個人。桓溫乃是東晉的重臣,在蜀為異民族所占領的時期,他曾發兵攻蜀,使之完全成為東晉的版圖,立有莫大的功績。當恒溫進入蜀地之時,曾發生過有名的一段逸話。當時有位認識諸葛孔明的一百幾十歲的老人,聽說他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替他汲過茶,恒溫就詢問道諸葛孔明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回答道:活著的時候雖然並不覺得他是個那麼偉大的人物,可是現在看起來,確實是不曾看過像他這樣了不起的人。
這個叫做桓溫的人,乃是一位具有相當野心的人,之前也曾經說過,他想要收王猛做為部下,意圖篡奪東晉建立新的王朝,只不過這個心願尚未實現即已身亡。
桓溫的兒子名叫桓玄,由於他殺死了劉裕的恩人並且發起叛亂,劉裕意圖與之對戰,然而在桓玄這一方面具有龐大的軍力,而劉裕則只有數百人而已,周圍的人都認為不會有勝算而建議其停手,沒想到劉裕卻不聽。他說這就像博弈一般,勝負的機率各為五成,而他也在接下來的突擊中獲得勝利,確實是個相當亂來的人。
而平定叛亂有功的劉裕,也一舉成為東晉朝廷中的實力者,甚至在往北邊出兵時也獲得勝利,立下了相當的武勳。這時,在他的麾下奮戰的,有一名叫王鎮惡的勇將——鎮壓罪惡,倒是個十分勇猛的名字——其實,這個人乃是前述的王猛之孫,在前秦滅亡後不久即渡過長江來到南方。
就這樣,在蓄積實力之後,劉裕就篡奪了東晉,開始了宋王朝。這個宋被稱為南朝宋,或者是加上劉裕的姓而稱為劉宋。順道一提,姓劉而建立的王朝不稱為「漢」的,在歷史上的就只有這一個。
再接下來就是第四十二位的檀道濟這個人物了。
這個人乃是劉裕的心腹,除了是個非常勇猛的人之外,也非常精於用兵。就勇猛這點而言,可說是張飛再世。不過,在用兵的方面,他和張飛比起來可說是柔軟多了,如果對方很強的話,他會故意退卻引誘對手,等到對手疲累時再加以攻擊。而「三十六計逃為上策」也是出於這個人的作戰方法,總之,他是個絕不會做無益之戰的人就是了。
當劉裕攻上北方之時,檀道濟以先鋒之姿而活躍。他雖然是個被稱為武將的人,然而卻能夠嚴密戒慎軍隊的殺戮,相當得到人心。接著,在劉裕死後,檀道濟也以四位重臣之一的身份支撐著國家。但由於畢竟實力太過強大,為劉裕之後繼者文帝所猜疑,最後遭到了肅清。當被肅清之際,被綁著的檀道濟還瞪著文帝大叫道:是你以自己的手毀壞萬裏長城的!
就這樣,在檀道濟死後,正好北方的敵人次第攻擊而來,當首都遭到包圍之時,文帝不由得大呼檀將軍何在,只可惜,再後悔也沒有用了。
文帝這個人在國內的政治上雖然也有不少功績,然而在另一方面,卻是個會殺害名將的君主,算是此較可惜的一點。
而宋,也沒有能夠長久持續下去,後來就為齊——歷史上稱為南齊——所取代了。
這個南齊也一樣沒有延續多久,很快就為梁取而代之。南齊最後之君主乃是個無道之人,除了趁醉斬殺部下外,到了大街上竟然還隨便亂殺路人。加上沉溺於美色與酒,最後國家就滅亡了。
當時有一名叫蕭衍的貴族,就因為亂來的天子殺害其兄長,而計劃了複仇作戰,在叛亂後,一舉攻入首都而將南齊滅亡。
這個人乃是有名的梁武帝,不過本人倒是自稱為文帝就是了。
這個人雖然也是篡奪帝位,不過他將流血抑制到最小的程度,同時施行寬大之政治,在南北朝時代,尤其是在南朝,被譽為是最佳的名君。
然而在蕭衍即位不到幾年,北方的百萬大軍就攻擊而來,當時南北朝的北朝,乃是北魏的王朝時代。
在此之際,第四十三位的韋睿,以及第四十四位的楊大眼登場。關於這兩人,在「私撰中國曆代名將百人」中也曾提過,在此再將它做個總結。
第四十四位的楊大眼這個人,他的武藝高強,可說是南北朝第一人,是知名的猛將。不過,他的用兵也十分精良,再加上他非常照顧兵士,因此書上寫道兵士都願意為其舍命而戰。這個人的體能甚高,聽說能夠在頭部綁上三丈——也就是九公尺——長的布跑步,而布的末端甚至不會著地。這讓我想到日本忍者的訓練。這時的日本乃是處於古墳時代,因此楊大眼的時代可說是早得多,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逸事後來傳到日本,就被寫入了忍術書籍中呢!
就這樣,這個人以北魏的前線指揮官身份,在齊之時數度擊破南朝軍隊,在這時的江南甚至有如果孩子哭泣的話,只要說「楊大眼來了」,哭泣就會止住的說法。
這個楊大眼的妻子名為潘氏,由於身為女性的緣故,因此只知其姓。這個潘氏雖身為女性,但總是穿著甲胄立於戰陣,是個女將軍般的人物,與楊大眼夫婦兩人一同在戰場上驅馳。
除了楊大眼以外,北魏的名將還有個於栗碑,在時代上約比楊大眼要早個百年左右。由於他帶著黑色的矛,總是立於全軍陣頭勇戰,因而被稱為「黑矛將軍」。而且,不只是武藝高強,他還曾複興當時因戰亂而荒廢的洛陽市街,且曾救濟民眾,是個把他從百人中剔除十分可惜的人物。
再接下來談談第四十三位的韋睿。他在這時已經超過了六十歲,是個有名的老將。雖然相當受到武帝信任,但是之前也曾經提到過,他並不是一名武勇之人,而是智略方面的文將。這個人也非常愛惜部下兵士,在部下兵士全員未進餐之前,自己絕對不吃飯。而當兵士們在淋雨的時候,他也不會搭上帳蓬,總是與大家一起淋雨。就因為這樣,所以兩軍都會願意為了自己的指揮官而拼命,成了精銳之間的沖突。
而在韋睿的部份,之前也曾經寫過,他從不穿甲胄,是以儒家學者的服裝就這樣乘上木制的轎輿,而且還不拿槍或劍,總是帶著一支竹杖,就揮舞著它指揮全軍,是個非常投日本人喜好的軍師型人物。
第17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