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呂克爾沒有回答。他該怎麼解釋他的打算呢?他當然願意為尋找這位姑娘出力。但是歌得斯密德先生過高地估計了他。他既未受過刑事破案的訓練,又不是一個敢於深入虎穴與一夥匪徒周旋的孤膽英雄。
歌得斯密德先生錯誤地理解了布呂克爾的沉默。他以為這是謙虛。
「你聽見嗎,媽媽,布呂克爾先生將飛往蘇格蘭。」他朝廚房裡喊,「他要去幫我們找蕾娜特。」
布呂克爾沒有予以否定。他沒有理由使這兩位老人失望,再說他也無法解釋他到底有什麼打算,其實連他自己也不清楚。
他留了很長時間,聽兩位做父母的敘述姑娘的生活經歷。他心中漸漸產生一種親切感,感到蕾娜特就像他一位住在國外的妹妹。將近黃昏時分,他才離開了史雷恩路這幢房子,帶著一些照片、字跡、一盤錄音帶和一些個人用品。他將汽車開入車庫,步行回家去。在一個書報亭他買了各種各樣的晚報,那上面都登著歌得斯密德一家的照片,並配有感人的評論文章。它們都避開問題的實質不談。這本是意料之中的。用的主要辭彙無非是震動、悲痛、難受、同情之類;蕾娜特最近的成績單,一張她在參加去年學生游泳比賽時拍的穿游泳衣的照片,還有從她最後一篇作文中抽出來的關於博愛義務的句子,這一切都被用來喚醒人們對她的同情。
布呂克爾收拾行裝時算得很仔細,因為他只打算帶一個旅行背包。他打了個電話訂好一張前往愛丁堡的機票,把辭職書扔進郵筒,然後回家躺到床上。直到睡著前他還在想這個問題:到達愛丁堡后應該先做什麼事。他睡得很香。還做了個夢,夢見一個狹窄的由白色和藍色構成基本色調的房間著了火,他用一個花瓶澆水滅火。醒來后。他煮了很濃的咖啡,打開收音機收聽新聞。收音機里說找到了一點有關蕾娜特的線索,還說這條線索似乎引向愛丁堡更北面的某處。此外,警察在一輛被竊的汽車中找到了姑娘的護照和大衣,但是一切都還捉摸不定,有待核實。播音員說:《商報》的一篇文章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圍繞著蕾娜特-歌得斯密德的狂熱浪潮,政府向人民保證,一定為找尋蕾娜特竭盡全力。
關掉收音機,布呂克爾離開了住宅。他坐上一輛出租汽車向機場馳去。他不再買報紙。那些圍繞著人道的叫喊聲、喧囂聲已經叫他煩透了,人人聲稱要保衛它,可是一旦不好辦或者要花錢,誰也不會去採取任何行動。
麥克波遜是單獨去的維克。曼松接到通知,匹埃爾先生將在幾小時內到達愛丁堡。他,曼松得去迎接這位法國同事,並開始與他合作。
曼松一肚子火。他詛咒自己太多嘴,向丹尼斯男爵暗示有一條線索從愛丁堡延伸出去。現在可好,丹尼斯男爵提醒他不得改口。他決定以某種方法使法國同事把他的估計始終當成具體的線索,直到他真的找到某個突破口。
匹埃爾乘坐上午的班機到達。他在警察局交驗了介紹信,聽曼松作了第一次情況介紹。曼松用的完全是公事公辦的口氣,毫無熱情。匹埃爾馬上感覺到,他在這裡是不受歡迎的,而巳愛丁堡這邊對羅蓮-德-弗雷斯卡的下落知道的遠不像預想的那麼多。匹埃爾對長篇大論沒有興趣,他只想仔細聽取曼松稱為與羅蓮有關的線索,並縝密地加以推敲。但到此為止,實際上,只有引向蕾娜特的跡象,就連這也只是一種假設。
「我帶來了羅蓮小姐最近的一些照片。」匹埃爾說著把照片像撲克牌一樣攤在桌子上。
「有意思。」曼松嘟囔著用眼睛掃了一下。
他愣住了。他抽出三張照片,仔細地觀察了一番。一張是羅蓮在倫敦那個常是群眾集會的特拉法加廣場上,另一張是羅蓮同一群長發男青年在倫敦的戲劇和娛樂中心——匹卡笛利廣場上,第三張照的是牛津的一座架在塞姆斯河支流上的木橋,背景是馬格達蘭學院的塔尖,羅蓮身邊靠著一個年輕人,他側面對著照相機。
「這些照片是什麼時候的?」曼松問。
「幾星期前照的。」匹埃爾回答。
「您是否知道這些男人是誰,還有橋上的這位?」
「不知道,也許是羅蓮的同學。她在牛津讀過幾年書。只要一有機會她就上這兒來。」匹埃爾說。
「我想把照片拿去放大,當然要先徵得您的同意,把它們寄給我們在牛津的人。或許我們能得知這些男人是誰。」
「會有用嗎?」
「一切都會有用。」曼松沒好氣地回答。
「如果有了具體線索,最好不要糾纏細節。您說呢?」匹埃爾友好地說。
曼松看了看其他照片,這些都是在法國拍的,引不起他的興趣;
「也許這些男人中有一個是我們破案的關鍵。」他似乎是漫不經心地說,「我們別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似乎我們錯過了什麼機會。」
「非常正確。」匹埃爾情緒很高,「我們吃飯去,好嗎?」
曼松簡直以為自己聽錯了,這個坐卧不安的小個子竟突然間變得心境平和,想到了吃飯。這真使他吃驚。曼松把照片送入暗房,讓他們弄完後送到牛津去。吩咐完畢,他才領匹埃爾出了警察局。
他們的車駛入漢諾威大街,拐入市場區。下車后,他們走進一家午餐戲劇俱樂部。曼松並非想以此討好匹埃爾,他選擇這裡是出於時間上的考慮,因為到機場去這裡正順路。
這是個小飯店,酒菜價格低廉。裡面擠滿了穿著牛仔褲和羊皮上裝的年輕人;姑娘們身上掛著黃銅首飾,額前扎著編織的額帶;小夥子們敞開著襯衣,以便人們一眼便可看見他們胸前掛著的金屬十字架或者嬉皮士徽,這些東西都用皮帶子系著掛在脖子上。這裡很熱鬧,飯菜要自己去取,是一種自取食餐廳,桌子很小,椅子很窄。
曼松一手安排匹埃爾的午餐,他拿來一些盤子、兩個杯子,讓他的客人在狹窄的編織椅上坐下來吃。
「這是什麼?」匹埃爾指著他的盤子里問。
「希希克拉伯。」曼松回答時絲毫不動聲色,就好像這是他的家常便飯似的。
「嗯。」匹埃爾應了一聲,便吃了起來,由於菜太辣,他不得不猛喝幾口啤酒把這辣得要命的東西沖淡。
正吃著,響起一聲鐘聲,一部分客人端著盤子和杯子隱到一個門帘後邊去了。
「來,拿上您的東西。現在有意思了。」曼松說著拿上自己的盤子和杯子,領著匹埃爾走到門帘后。
他們走進了一個亮著微弱燈光的大廳,這裡的座位跟體育場里一樣,每排座位前有個齊胸高的平板,這是給來訪者當桌子用的。曼松和匹埃爾在最後一排蹲下,繼續吃著。這時燈光滅了,投影燈亮了起來,照亮了小小的舞台。
「現在要幹什麼?」匹埃爾驚奇地問。
「我們這是在一個劇院里。」曼松輕聲解釋,「在這裡你吃東西也好,幹什麼也好,都沒有關係。」
「噢。我們法國人怎麼就沒有想到這個主意呢?」
這是傑克-傑松的《期待的夫人》首演,只有兩個演員,故事發生在今日愛丁堡一個私人住房的餐室內。兩位女演員,愛迪絲和柴莉亞分別是傭人和女主人。她們在等一個客房。劇情很簡單。匹埃爾多半時間不看那被燈光照亮的舞台,而看著手裡的盤子。曼松卻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手執啤酒杯,眼睛一刻不離舞台上那年老的和年輕的兩個女人。她們正在等待一個男人,這個人將突如其來闖入她們孤寂無聊的生活。那位中年女演員的變化技巧使曼松深為嘆服,她一會兒當女主人,一會兒當年輕女傭,對著鏡子甚至同時扮演兩個角色。她所用的工具只是一副假髮。她一會兒戴上向上梳起的頭髮,成了一個個子高大的女士;一會兒披下長長的暗金色頭髮,又成了一個小個子的、時髦的但卻無可救藥的傻姑娘。那個男人沒來,一切努力統統白費,因此結尾是感人的和解場面:由於那個說好要來的男人而出現了裂縫的兩個女人的友誼得到了挽救。
弧光燈熄滅了,昏暗的燈光重新燃起,曼松和匹埃爾端著他們的空杯空盤走到供餐間。
「謝謝您的邀請。」匹埃爾說。
第21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 推理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