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科幻

 最遙遠的微光

 宋驕陽 作品,第14頁 / 共109頁  

 大小:

朗讀: 

當初陶慧珍問李老,這些孩子的學習課程能不能跟縣裏同步,其實遠遠達不到同步,甚至會落下幾個月到半年多的課程。大茶村小學的學生沒有寒暑假,沒有星期天,但仍然課程緩慢。

假如將學生分班分開教學,那也不現實,陶慧珍想,那樣至少需要三到五名老師,每個老師帶幾個孩子,另外也要多建幾間教室。她所能改變的依舊不多,但是只要肯花時間,這些都會被慢慢解決,花時間是個最笨也是個最有效的方法,一年不能學完的課程,就學習兩年,兩年再不能,就再兩年……

「安靜了,我們像平時一樣,在上課前先唱首歌,唱什麼歌呢?」刀曉彤苦苦的思索著,她會七八首歌曲,已經在大茶村小學循環了無數次。

「唱北京的金山上。」

「那首歌太長了。」

刀曉彤聽到學生們爭執不休,似乎打定了注意,似乎又非常的猶豫,傣族有一首歌曲叫《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她忘了歌詞,不然她想試試這一首歌。猶豫了片刻,她開嗓了: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唱!」

陶慧珍猛然的眼睛睜大了,刀曉彤的嗓子宛若天籟一般,和她講話大不相同,陶慧珍的紅臉上,露出一抹喜悅,當她聽到孩子們唱到「明天明天這歌聲,飛遍海角天涯,明天明天這微笑,將是遍野春花」的時候。陶慧珍下意識的咽了一口唾沫,回想起她上小學的時候,也在唱這首歌。

《歌聲與微笑》唱罷,刀曉彤開始了講課,她講課幾乎是沒有方法的,按照課本上照搬,講完了一課,又講低年級的課本,連續講了三個年級的課本。她也知道她的水平不高,在陶慧珍面前有幾分拘束的說:「陶老師,我去娃的家裏看看。」

目送著刀曉彤離開,陶慧珍打量校舍,角落裏有兩個空洞的窗子,樹木斑駁的影子,灑了進來。

她走上講台,開始了她的支教生涯。


  

和刀曉彤不一樣,陶慧珍講的更細致,也更有趣。

她還走到講台下,到學生之間來,逐個的去指點他們,這時,陶慧珍發現,學生們使用的課本,都是舊的,像是陳腐了多年的老報紙一樣泛黃,散發著黴味。陶慧珍一一看去,內心一震,坐在這裏的學生,全然是手捧著那樣的舊課本,卻是如獲珍寶。

「你叫什麼名字?」陶慧珍在剛才令她印象深刻的女學生旁邊,駐足。

「陶老師,我叫玉兒。」玉兒說。

「她是學習委員。」一個男孩子說。

「你是讀三年級對吧?玉兒。」

「嗯我是。」

「嗯,有哪些不明白的,你們都要單獨來問我。老師再給你們講解。」陶慧珍看到,玉兒所用的課本,上面被塗鴉了,顯然那不是她本人做的,而是她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這樣了。陶慧珍把自己用的書,跟她調換了一下:「玉兒,你來用這個,好好學習。」

「謝謝陶老師。」

臨近中午的時候,刀曉彤回來了,她沒有把曠課的兩個學生帶來,她說那兩個學生的家裏,都沒人,陶慧珍也只好應下。不過教室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桌子椅子因為老舊年久失修,「吱呀吱呀」的響的刺耳兒,嚴重影響學生們學習,她說這個必須要解決。

「知道了,我去找李老來修。」刀曉彤踉踉蹌蹌的奔跑了出去。李老大概在村寨的溪邊給老牛飲水,她用手攥住筒裙的裙身,向著小溪邊跑去,那個平凡卑微的背影,讓陶慧珍感到了一種共鳴。

過不多久,她和李老一起朝大茶村小學走了過來。


  

第11章 《梅花魂》


陽光在大茶村小學的樹木上投下的影子,斜斜的伸進了教室的窗子裏。傣鄉的六月初已經是十足的炎熱,學生們在朗讀一篇課文。陶慧珍行走在學生們之間,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她還沒有學習舞蹈的那些青澀時候。

教室內的聲聲朗讀,在陶慧珍的耳邊回響,她也跟著朗讀起來:「哦!祖國,就是那地圖上像一只金雞的地方嗎?就是那擁有長江、黃河、萬裏長城的國土嗎?我歡呼起來,小小的心充滿了歡樂……」

最初讀到這篇課文的時候,陶慧珍大概才十歲,那是十五年前了,陶慧珍都不敢想象啊,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她那個時候該有多麼的青澀啊,比面前的這些孩子還要青澀,笨拙。那是那個時代,孩童獨有的特點,傻傻的,很天真。一雙烏黑明亮的眼睛,現在回憶起來,卻是非常空洞。

其實,陶慧珍根本都想象不到那個時候自己的樣子了,可能非常傻吧,而且臉頰從小就天生的偏紅,讓人感覺更是傻得可以。但是,她很清楚的記得,那時候的文秀,穿著白色的襯衫,把襯衫掖進褲子裏,梳著很短的「假小子」頭,在夏天裏吃老冰棍兒的場景。

街道上沒有幾個行人,自行車穿梭而過,陶慧珍對汽車的印象不深。電線杆上的電線,糾纏雜亂,家門口的街道,像是一張張黑白的老照片,印刻在陶慧珍的腦海裏。

九十年代初,與現在比起來,就像是從一個路口回望荊棘密布的來路,像從未來看過去,總有一種辛酸和喜悅參半之感。

即便在這遠離城市的大山深處,人們也同樣經曆著時代的變化,九十年代,有多少人吃不飽飯,穿不上衣。可如今的人們不會再為吃飽和穿暖而擔憂。從此時的「路口」,人們開始向著更高更遠的台階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