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創意固然重要,如果沒有堅忍不拔的個性,並且真正熱愛寫作,也下會像艾西莫夫一樣寫出那麼多種小說及非小說來。 艾西莫夫的作品太多太雜,固然是他的缺點,同時也是他的優點。 創意豐富的人多半天性好奇,很難專精一樣,因為他事事都有興趣,今天做這個,明天厭煩了就做那個。 所以有的作家(如福樓拜爾)窮畢生精力只寫一本書,卻永享千秋盛名;有的作家必須忙碌一生寫下幾百本書,才贏得大師美譽。 這是天性各有不同,無法強求的,誰高誰下倒也難說。 以艾西莫夫而論,他只能是艾西莫夫,不可能是福樓拜爾。 但綜觀艾西莫夫的作品,仍有一定脈絡可尋——由對人類歷史興亡的感喟出發,從而探究歷史決定論及人類(包括機器人)的自由意志問題。 《基地》的緣起固然是艾西莫夫的隨機聯想已如上述,但在創作過程中,艾西莫夫則提出了大膽的構想。 這個奇幻因素,他自己稱為「心理史學」,就是運用非常先進的數學方法,對各種趨勢進行統計研究。 艾西莫夫預言,心理史學能夠以高度的准確性,預見未來可能發生的社會運動的—般趨勢。 這樣的答複不—定令人完全滿意(氣體分子畢竟和人不同,沒有意識也沒有意志),但是《基地》三部曲的故事無疑引人入勝,成為艾西莫夫小說裏極受歡迎的經典作品。 無獨有偶,歷史學家湯恩比也是在旅行的途中,觸發靈感,創造出「挑戰/同應」的理論。 其後湯恩比費了數十年的時光,撰寫《歷史的研究》來證明他的理論。 艾西莫夫則在地下鐵裏想出銀河帝國衰亡的故事,其後再添入心理史學的理論,甚至還借用了湯恩比的理論,據此撰寫「帝國」及「基地」系列的虛構歷史。 這兩個故事十分有趣,一個人由真實的歷史出發,另一個人則進入虛構的歷史,‧橇餃說腦‧鸕悖‧際鍬眯泄‧碳し⒌牧‧搿 艾西莫夫另外一個著名的系列《機器人》,雖然故事的架構和氣魄不如《帝國》和《基地》系列,但是對科幻界和機器人工程學的影響十分深遠。 有的評論家認為,艾西莫夫寫機器人小說,創造了善良機器人來取代過去的邪惡機器人。 其實在艾西莫夫之前,不少科幻作家寫機器人並不全是邪惡機器人,即使《莫洛博士島》裏的機器人也有善良的一面。 我認為艾西莫夫最重要的貢獻,是創造了有意識卻無自由意志的機器人,這是過去的科幻作家不曾想到的。 餅去的機器人或者只是架機器,或者是徒具機器外殼的人類。 艾西莫夫筆下的機器人顯然不只是機器,因為他們擁行意識,會思考也能自行做決定。 但這些機器人沒有自由意志,他們的一切行為都受「機器人三大法則」的約束: 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也不得因為不采取行動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法則: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身的存在。 這就是有名的「機器人三大法則」。 這三大法則,是人類控制機器人的安全措施,然而機器人也因此喪失自由意志。 機器人不僅不得傷人,甚至沒有權利自殺(因為自殺違反第三法則)!但是機器人真的就因此喪失自由意志嗎?也下盡然,艾西莫夫自己也寫過機器人小說《騙子》,讓機器人赫比曲解「傷害」的意義。 為了避免人類受到(心理的)傷害,赫比不斷說謊,來迎合人類的自尊心和虛榮心,卻沒想到欺騙其實傷害更大。 比較更嚴重的曲解三大法則,是特別強調第一法則的重要:為了避免人類彼此傷害,所以不能不把人類軟禁起來(關入地底世界、關入溫室……),由機器人來控制一切。 機器人可以不聽人類的命令,因為在第二法則和第一法則抵觸時,第二法則無效。 這麼一來,人類反而成為機器人豢養的寵物,喪失自由意志了! 這三大法則果然有漏洞,但因此讓艾西莫夫和後世千千萬萬的科幻作者,可以鑽漏洞創造出變化無窮的故事情節。 一直到現在,我們還不時讀到科幻小說裏引用機器人三大法則,可見艾西莫夫這個點子影響的深遠。 就內容而言,《機器人》系列包括許多可圈可點的精‧故事;但就整個系列而言,《帝國》和《基地》無疑更加遼闊壯觀,因此各有千秋。 我個人比較喜歡《機器人》系列中的短篇小說,雖然許多讀者可能比較欣賞《帝國》和《基地》的曲折故事。 艾西莫夫的逝世,為戰後一代科幻作家寫下句點。 艾西莫夫和克拉克等戰後一代科幻作家,相等於文藝複興時期的啟蒙大師。 這些人學識淵博,想像力豐富,對科學抱持樂觀的信心,關懷人類未來的大問題,以理性的態度撰寫科幻小說,主要反映白種人的世界觀。 其後的科幻作家更加多采多姿,更能反映多元化、多種族的世界觀,關心的範圍也有了改變,甚至以感性的態度撰寫科幻小說。 但是大師已去,大師長在。 和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一樣,真正流傳下來的還是能經時間考驗的作品。 艾西莫夫的科幻小說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這些經典作品,現在由葉李華等人譯成中文,英文漢聲出版有限公司精心制作推出,真是令人興奮的大事,相信讀者會喜歡這套作品,百讀不厭。 張系國 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三日 序幕 銀河帝國正在崩潰瓦解之中。 這是一個龐大的帝國,疆域涵蓋整個銀河系。 從銀河巨大螺旋臂的某一端到另一端,其間所包含的數百萬個世界,皆為帝國的勢力範圍。 因而帝國的沒落衰亡,也是一個巨大而漫長的歷史過程。 當崩潰無聲無息地進行了數個世紀之後,才終於有人察覺到了這個事實。 這個人就是哈裏·謝頓,他代表了在整體式微的文化中,唯一冒起的一點創造性火花。 在謝頓的手中,心理史學這門科學發展到了出神人化、登峰造極的境界。 心理史學的研究對象並非個人,而是人類所構成的群體。 也就是說,它是研究群眾——至少數十億之眾的科學。 它可以預測群眾對於某些刺激的反應,其精確度絕不遜於物理學對於撞球反彈軌跡的預測,但其博大精深猶有過之。 雖然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數學能夠預測個人的任何行為,然而對於數十億人口的集體反應,心理史學卻能精確地掌握其中的動向。 哈裏·謝頓將當時的社會與經濟趨勢,做了整體的歸納整理。 由這些發展曲線中,他看出了帝國的文明一直在加速衰退,最後注定一切文明終將化成廢墟,而且必須經過三萬年的艱苦過渡時期,才會再有一個嶄新的帝國出現。 阻止帝國的崩潰為時已晚,但是想要將那一段蠻荒的過渡期縮短,當時仍然猶有可為。 於是,謝頓建立了兩個基地,分別置於「銀河中兩個遙相對峙的端點」。 它們的位置經過特別的計算,在短短的一個千年之間,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便會一環扣一環地發生。 經由這些歷史的發展,就可以促使一個更強大、更鞏固、更良善的第二帝國早日實現。 在《基地》這本書中所敘述的故事,就是關於其中的一個基地,在這個千年的頭兩個世紀間的歷史。 這個基地設立於端點星,該行星位於銀河某個螺旋臂的盡頭。 起初,基地是一群被放逐的科學家定居之所。 他們遠離了帝國動蕩不安的社會,進行匯集天地間所有知識的巨著——《銀河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卻不知道自己身負一個更重要、更深遠的任務。 而這個任務,才是已故的謝頓真正要他們執行的計劃。 隨著帝國勢力的漸漸衰落,銀河外圍的區域紛紛獨立,成為許多「王國」割據的局面,基地也開始遭受這些王國的威脅。 然而,在首任市長塞佛·哈定的領導之下,基地采取飽相牽制的策略,勉強維持了岌岌可危的獨立局面。 由於其他世界的科學中落,文明退化到石油與煤炭的時代,唯獨基地擁有核能,因此基地藉著這個優勢,終於淩駕鄰近諸王國之上,成為諸王國的「宗教」中心。 隨著百科全書的任務退居幕後,基地開始慢慢發展對外貿易。 基地所研發的核能裝置,其精巧程度遠超過帝國全盛時期的工藝水准,行商負責將這些核能商品推銷到各個世界,他們的足跡遍至銀河外緣數百光年的星空。 侯伯·馬洛是基地的第一位商業王侯,在他的領導之下,基地發展出了經濟戰的模式。 第一個實驗對象是柯瑞爾共和國,該共和國雖然擁有來自帝國外緣星省的援助,最後仍然被迫無條件投降。 基地建立兩百年之後,幾乎已經成為銀河系中最強大的政權,只有仍在苟延殘喘的帝國能夠與之抗衡。 此時,帝國集中於銀河內圍三分之一處,但仍然控制著整個銀河四分之三的人口與財富。 基地將要面臨的下一個威脅,似乎必然是垂死帝國的最後反撲。 基地與帝國之戰,無論如何終將登場…… 第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基地與帝國》
第2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