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畫像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p>
正文
天瑞第一
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國君卿大夫‧之,猶眾庶也。國不足,
將嫁於衛。弟子曰:「先生往無反期,弟子敢有所謁;先生將何以教?先生不聞
壺丘子林之言乎?」子列子笑曰:「壺子何言哉?雖然,夫子嘗語伯昏瞀人,吾
側聞之,試以告女。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
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無時不生,無時
不化。陰陽爾,四時爾,不生者疑獨,不化者往複。往複其際不可終,疑獨其道
不可窮。《黃帝書》曰:『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
綿若存,用之不勤。』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
自力,自消自息。謂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子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
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
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窮也,乃複變而為
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
含精,萬物化生。」
子列子曰:「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故天職生覆,地職形
載,聖職教化,物職所宜。然則天有所短,地有所長,聖有所否,物有所通。何
則?生覆者不能形載,形載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違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
故天地之道,非陰則陽;聖人之教,非仁則義;萬物之宜,非柔則剛:此皆隨所
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聲者,有聲
聲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嘗
終;形之所形者實矣,而形形者未嘗有;聲之所聲者聞矣,而聲聲者未嘗發;色
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嘗顯;味之所味者嘗矣,而味味者未嘗呈:皆無為之
職也。能陰能陽,能柔能剛,能短能長,能圓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涼,能浮
能沉,能宮能商,能出能沒,能玄能黃,能甘能苦,能‧能香。無知也,無能
也,而無不知也,而無不能也。」
子列子適衛,食於道,從者見百歲髑髏,‧q蓬而指,顧謂弟子百豐曰:
「唯予與彼知而未嘗生未嘗死也。此過養乎?此過歡乎?種有幾:若‧為鶉,
第1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