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定律——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
阿兩莫夫寫入科幻小說的「機器人學三定律」,如今已被機器人學(又稱「機械人學」)所接受、所采用!在機器人學專著中,常常提及這三定律,並稱之為「阿西莫夫三定律」。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影響之深。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說包括七巨冊:
前傳:
《基地前奏》
《邁向基地》
基地三部曲:
《基地》
《基地與帝國》
《第二基地》
續集:
《基地邊緣》
《基地與地球》
其中「基地三部曲」是由九個中、短篇組成,《邁向基地》包括四個中篇,《基地前奏》、《基地邊緣》、《基地與地球》則是完整的長篇。
在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小說中,最早的是一篇名為《基地》的故事,寫於一九四一年八月,發表於一九四二年五月。最後一部《基地在前進》,是阿西莫夫在生命的最後一年——一九二年完成,當時他已經無法用電腦寫作,只得由他口授,助手記錄,完成這部長篇。《基地在前進》在阿西莫夫死後才出版。也就是說,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小說的寫作跨度為半個世紀。
「基地」系列小說是阿西莫夫的代表作。
阿西莫夫在長篇自傳中,講述了自己怎樣開始創作「基地」系列小說:
我曾經敘述過我早年對於歷史的興趣,我想要學歷史專業甚至去讀歷史學博聽的沖動。我之所以把它放下了,是因為我覺得不一定行得通。盡管我學了化學.可對歷史的興趣依然不減。我喜歡歷史小說(只要裏面沒有過多的暴力和性)。時至今日,只要一有機會,我就看歷史小說,就像熱愛科幻小說喚起了我創作科幻小說的欲望一樣,對於歷史小說的熱愛自然而然使我懷有創作歷史小說的願望。
寫歷史小說對我來說是不切實際的,它需要大量的閱讀和研究。我不可能把時間全花在那上面,但我要寫作。
我很早就想到自己編一段歷史,然後據此寫一本歷史小說。換句話說,我可以寫一本未來的歷史小說——一本讀起來就像歷史小說的科幻小說。
我不用假裝未來的歷史這個主意是我想出來的。英國作家奧拉夫·斯特普爾頓已經令人驚奇而十分有效地運用這種方法寫了大量的作品。他寫了《最早和最後的人》和《恒星制造者》。這些書看上去都像是歷史書,而我想要寫一本歷史小說,一個有對話、有事件發生的故事,就像其他科幻小說一樣,不過,它不僅講述技術,而且還談露軋治和社會問題。
阿西莫夫還回憶說:
我想寫未來歷史小說的沖動始終縈繞於懷。我當時剛看完那本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我已經看第二遍了。
突然,我想到可以寫一個講述銀河帝國衰亡的故事。
一九四一年八月一日,我去找康貝爾,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他。他聽了激動不已。
他不要單個故事,而要長篇的英雄傳奇故事,沒有結尾的故事,要關於那個銀河帝國的衰亡,衰亡後隨之而來的黑暗時代,第二個銀河帝國的最終興起,所有的故事都借助於一門杜撰的科學「心理史學」,這門學科使故事中那些本領高超的心理史學家能預測未來歷史的重大事件。
後來事實證明,《基地》系列故事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成功的,也是最受歡迎的。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又寫了這些故事的續篇。在相隔那麼長時間之後,這些故事甚至更加成功、更受歡迎。與其他故事相比,它們給我帶來的財富和榮耀更多,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基地》系列中的大多數故事是我在海軍航空兵實驗站中混得徹底失敗的時候寫的。
向來,過去才是歷史,昨天才是歷史。阿西莫夫卻與眾不同,他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說寫的是「未來的歷史」,是「遙遠未來的歷史」,是「明天的歷史」!
阿西莫夫所借鑒的是《羅馬帝國衰亡史》,而他所寫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說則是寫《銀河帝國衰亡史》。羅馬帝國是實實在在曾經發生的歷史,而銀河帝國則是幻想中的虛構的未曾發生的「歷史」。
阿西莫夫筆下的「未來的歷史」,發生在非常非常遙遠的將來。那時候,人類文明已遍及銀河系的兩千五百萬個行星,總人口也人大膨脹,出現了一個異常龐大的宇宙帝國——「銀河帝國」。
第2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