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任務不太適合宋瑞吧。大吐正論倒也無妨,就怕他分不清狀況,開門見山就要求對方撤兵,並且毫不妥協地堅持主張。如此一來,肯定會激怒伯顏等人。」
「這樣豈不是更好嗎?」
看見留夢炎泛著冷笑之面孔,陳宜中頓時明白了。留夢炎想除掉文天祥,而且完全不弄髒自己的手,因為他打算借元軍之手來進行。如果文天祥對元軍要求撤兵,致使元軍在一怒之下殺了他,對於留夢炎而言,或許是件值得大大慶賀的喜事吧。
陳宜中忽然覺得不太舒服。他對文天祥還不至於怨恨至那樣的程度。雖然始終覺得不可能成為朋友,但是文天祥的才能、勇氣、以及高潔之操守,卻令他萌生敬意。他之所以厭惡文天祥,或許是因為文天祥散發出來之光芒太過於強烈,有如太陽般令人無法直視之緣故吧。
在某種意義上,留夢炎也不是個能夠交往之人。陳宜中所躊躇著、無法跨越之鴻溝,他僅以冷笑一現就輕松飛越了。就反對文天祥之意見這點看來,陳宜中算是自己同志,留夢炎對此似乎非常的篤定。這樣的情況令陳宜中深感厭惡。不但如此,還有更令人擔心之處。留夢炎往往在陳宜中尚未明確地表達出意見之前,就擅自主張做了決定,讓陳宜中在不知不覺之中成了他的共謀者。
告別了留夢炎,當家仆執起了馬轡在馬背上搖搖晃晃之時,陳宜中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人物之身影。
劉敞,字聲伯,他是陳宜中自無名學生時代一直交往至今的摯友,為「六君子」之一員,兩人曾共同參與過政治方面的行動。此時不知是否擔任何等官職,實際狀況並不清楚。
「找聲伯談談吧!」
陳宜中喃喃自語。雖然談過之後不見得就能得到什麼明快答案,但是至少可以聽聽他人之意見為何。在傾聽劉聲伯意見的同時,或許能夠整理出一番自己的想法也未可知。
回到宅邸之後,正當他打算提筆寫信給劉聲伯而著手磨墨之時,陳宜中的心中忽然湧上了一股莫名恐懼。大宋三百餘年之歷史倘若讓自己劃下了句點,該如何是好?後世之史學家,又將會如何批判與嘲笑呢?
磨墨的手停了下來,有好長一段時間,陳宜中就這麼呆坐在書桌之前動也不動。
Ⅲ
絢爛繁華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滅亡之後,中國經歷了一段前所未有之亂世,歷史上稱之為五代十國。直到公元九七九年,宋朝終於平定亂世,一統天下。距離文天祥和陳宜中之時代,大約是在三百年前左右。
在亂世之際,社會的構造也起了莫大變化。一直到宋代為止,不論在經濟或產業方面都有著飛躍般的進展。穀物總生產量已達到五億石,茶葉也有數千萬斤。在如此雄厚的家業背景之下,曠山的開發以及國內外貿易之交流亦隨著興盛了起來。全國各地到外都督有都市產生,而城牆之內即使到了夜間,也大多能夠自由通行,人們的生活比起唐代更是自由、富庶。羅盤、火藥、印刷術都是世界上最早之發明。雖然邊境地帶屢次遭到異族之侵犯,但是大體說來國內上下可謂是一片平和,並且發展成世上最大之文明國度,沉浸在繁華富庶之謳歌聲中。
直到徽宗在位末年,北方女真族所建立之金國開始興盛壯大。由於宋在外交上的謬誤失敗,以致遭受金國全面攻擊,江山也因此崩潰。這一切的遽變如同發生在一瞬間,曆時極為短暫。位首都開封(東京府)不久之後就已陷落,而剛剛退位的徽宗皇帝和即位不久的欽宗皇帝,也雙雙被擄到北方的蠻荒之地,幽禁在宛如大地盡頭的五國城裏,悲慘至死。
為了逃避狂暴的金軍馬蹄,許多人紛紛渡過長江。欽宗的一個弟弟也在此即位而成為高宗皇帝,並且定都杭州,改名臨安府。「南宋」從此開始成立。意欲進一步南下的金軍,在長江的流水以及所謂「抗金名將」之開將們的奮勇抵抗之下進擊受阻。而高宗皇帝也以對其中長欽宗之見死不救,並用妄加之罪名殺害了主戰派嶽飛的犧牲,終於得與金國締結和平盟約。他在鞏固自己地位之同時,也開始盡其所能地積極開發國土、發展經濟,因此在這方面得到了極大之成就。
杭州臨安府成了世上最大之都市,不但如此,其繁華在曆經元代亦不見衰退。打從西方邊境遠道而來的外國人馬可波羅,就在當時留下了關於此地繁華盛況之紀錄。
人口達到一百五十萬之多,港灣中停滿了來自海外諸國之船舶,包括了印度、波斯、阿拉伯、暹羅、瓜哇、越南、還有日本。街頭上不但看得見紅發碧眼的人們四方穿梭,還聽得到伊斯蘭教及基督教寺院之釧聲回響。從外國輸入的,大多是各類的辛香料、藥材、象牙、犀角、刀劍、以及真珠等等商品。從中國輸出的則為綢緞、茶葉、銅錢、書籍等等。在海外貿易之中所取得之利益,讓宋朝國庫大大地蒙受其惠。
南宋時代,雖然北方之天下為金國所奪,領土只剩下一半而已。但是話說回來,由於將生產力低微的地方割舍掉了,結果反倒使得經濟效率大為提升。才不過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裏,南宋之財力就已經遠遠淩駕過去的極盛時期。
僅次於杭州的兩大都市分別是蘇州和泉州。位於杭州東北、距離約二百六十裏的蘇州,是國內商業及工業中心,同時也是世界第一流的絲綢生產地。
泉州則為海外貿易及海運之中心點,除了有許多來自於海外的商船造訪之外,同時也是航向海外之出發港口。數萬之外國人居住於此,名為清真寺的壯觀回教寺院及摩尼教寺院也陸續建立,到處可見操外國語、身穿洋裝,連頭發和眼睛的顏色都大不相同的人群在街上穿梭移動。此地總人口超過五十萬人,別名「刺桐城」,這個名稱甚至在波斯及阿拉伯都廣為人知。
除此之外,廣州及成都也都是擁有數十萬人口之大都市。在當時,即便是急起直追的歐洲地區,都尚未出現過這種規模的都市存在。
宋金的共存,從一時的例外延續了將近百年之久。正當宋朝日益富庶、歌頌和平之時,金國卻急速變了質。由於幾乎完全被中國同化,在學術及藝術方面之發展可謂頗有成就,但在軍事方面卻顯著地衰退,以致被北方的新興勢力所壓倒。原本分立為數個大小部落、受到金國支配的蒙古高原騎馬民族,在強力領袖的領導之下而趨於統一,並且一路南下。金國在連連戰敗的情況之下,被追擊至黃河以南。此時蒙古派遣使者至宋,提議南北夾擊的減金之策。知道此事之金國,立刻拼命地向宋方喊話。
「正因有我金國在北方做為後盾抵擋蒙古,宋才得以享盡安泰。如果真要滅我金國,接下來就輪到宋了。宋應與我聯手對抗蒙古才是上策。」
這樣的論調其實不無道理,因此宋朝之中亦有贊同之人,然而最終的決定仍舊是聯蒙古減金。百年之前,金國攻陷開封之後不但極盡殘暴地掠奪橫行,並且還將徽宗和欽宗皇帝擄至北方蠻荒淩辱至死,這股怨恨一直延續至今。因此眼前絕佳的複仇機會,又豈有放過之道理呢。
公元一二三四年,在南北夾擊之下,金國於地獄般之烈火中滅亡了。最後一任皇帝末帝手執長槍,朝蒙古大軍突進,並死於亂刀之下。
宋朝陶醉於複仇快感之中僅僅只有一瞬般短暫。與蒙古之間的和平不久便宣告破裂,曾經遠征波斯凱旋歸來的鐵騎壓力,開始沉重地向宋襲擊而來。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蒙古並沒有徹底將宋滅亡之意思,一直到忽必烈即位之後,才展現出明確的意圖,大舉進兵侵吞南宋國土。
忽必烈汗說難聽一點,是個貪得無厭之君主,一心一意只為追求毫無止境的領土擴張以及財富增加而欲罷不能。說好聽一點,則是個擁有雄心壯志的皇帝,對於財政和經濟寄予深切之關注。大蒙古帝國已經征服了波斯、俄羅斯,支配著這片廣大土地上東西貫通之陸上貿易。接著就是征服南宋,將這個國家所擁有的大商船隊、造船技術、以及海外貿易路線壓取過來。這麼一來,不論是海上陸上,所有的交通、運輸、貿易路線就全都落入蒙古的掌握之中,而所有之財富自然是悉數流進忽必烈汗王城所在之大都了。
忽必烈汗與其親信在構想出這番計劃的同時,南宋之命運也為之決定。忽必烈汗的構想並非狂妄者之幻想,亦非紙上談兵之空論。因為他的確擁有實現這番計劃的政戰攻略以及軍事武力。
面對忽必烈汗這般的強人,宋朝方面又是誰在肩負著這個領導國家之重責大任呢?此人正是賈似道。
賈似道雖出身名門,但是並非正式經由科舉而取得功名。只因其姐為世間罕見之美女,受到理宗皇帝的極度寵愛,才得以靠著裙帶關系加官進爵。他於三十九歲那年率兵救援鄂州(位於長江中遊之要地),擊退了北方蜂擁入侵的蒙古大軍,因而名聲大噪。翌年班師回朝,凱旋回到臨安府後,隨即被擢升為左丞相,立於權勢之頂點。此時為理宗皇帝在位之景定元年(公元一二六○年),而長達十六年之賈似道專權獨裁時代,也就此開啟。
第4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