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篇

 風翔萬裏

 田中芳樹 作品,第2頁 / 共55頁  

 大小:

朗讀: 

曆帝這時是怎麼想的呢?「如果討伐高麗的話,就能和百濟和新羅結為盟友。卯那麼用圍攻高麗時,新羅、百濟從其背後相助,則可實的大規模的夾擊戰。

南朝大臣中有贊同遠征高麗的主戰派,其中代表人物為黃門傳郎裴矩。

「倘若突厥與高麗聯合起來對付我們,中國北部邊疆將永無安定之日。本來高麗就是漢朝時設近的樂浪郡,我們不如一日用兵,永絕後患。」

裴矩,字廣台。從用到唐一直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比楊帝長十二歲。身為外交官的他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曾經為隋制定了不少對外政策,貢獻良多。著有《隋西域圖記》三十卷,是位造詣很深的地緣學家。尤其是在楊帝平定西方的吐穀渾遊牧國的事情上,以及隋能夠支配與西域各國進行貿易的「絲路」,全是裴矩的功勞。

雖說楊帝接受了裴矩的主張,但他覺得現在還不是馬上出征的時候,要打仗是必須找到藉口才行的。於是,揚帝派遣使者到高麗,要求元王親自來隋謁見他,向他表達徹底的效忠。

結果元王沒來。如果當時真的來了,隋楊帝又該怎麼辦,那就不得而知了。搞不好只得去重提元王十年前的某某罪狀,然後把他囚禁起來強迫他退位。雖然不殺死朝貢國的國王,也要硬招撫高而為藩屬、消滅其自主權。

元王終究是沒來拜見楊帝,楊帝所等待的「藉口」終於出現了。大業七年(公元六-一年)。二月,楊帝向全國公布了討伐高麗的詔書,「征遼之役」從此展開了。

楊帝想到,父親文帝征服高麗沒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後動補給不足,因此,他全心做出征前的准備工作。從全國一百九十個郡征集了大量糧食和武器,五萬輛運送物資的車排滿了道路。大運河中塞滿了幾萬只船,幾乎到了船首接連船尾,連水面都看不見的程度。大批征戰人員與物資都集中到遠征的根據地——位於大運河北端的話郡。?郡指的是現今「北京」一帶。因《三國志》的主要人物劉備就出生在此地,所以變得相當有名。惡郡在中國本土的東北部,北田萬裏長城,居民八萬四千餘戶,人口是戶數的五倍,約四十萬人。這裏一下駐雜了超出當地人口近三倍的軍隊,顯然十分混亂。楊帝本人也乘「禦女車」從長安趕到初郡。這種車有如一棟民舍般巨大,回有十二個車輪,由十二匹高頭大馬拉著。車體的壁牆構造巧妙,從車內能看到車外風景,但從車外卻看不到車內的情景。車上還系著無數響鈴,車內的聲音從車外是聽不清楚的。這樣楊帝在行軍中也可在車內與宮女、女官們盡情娛樂,又可不讓下臣所知。、……但楊帝這一類型的缺點,或許是他內心想反抗過於吝嗇的父親,而發生的另一種極端傾向。大運河開通的當年,他向全國宣布免除賦稅一年,湯簾的生活雖驕奢瀅逸到極點,但南朝的財政要養這樣一個人也還是養得起的。揚帝即位後還下令減輕刑法,甚至到大運河通航時,人民對他的評價還並不壞。真正使國家經濟遭受破壞,並且使他惡名昭彰的關鍵是「征江之役」。

總之,楊帝打算一舉征服高麗。父親文帝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身為兒子,似乎也非得做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不可,像開通大運河、修複萬裏長城、取得統制西域各國的權力等等,楊帝再心想;如果更上一層樓,完成父親(文帝)未成功之高民國遠征,自己的名聲不就比父親更高了嗎?結果,就為了皇帝個人的野心,使得百萬計的將士離鄉背井,被迫遠征異國。

大業七年(公元六-一年),對居住在黃河下遊的百姓而言,簡直是受到詛咒的災厄之年。

最大的災厄昔日疼愛人民的皇帝——揚帝一下達了遠征高麗的詔書,大量征集人力物資,數百萬人群牽牛拉馬,向琢郡方向前進,混亂至極,-民不聊生。誠如(隋書)所述:「天下蚤動」。真是舉國亂成一團。

向球郡前進的人們看到路旁屍體遍野。這年,老天爺也不助楊帝一臂之力,黃河流域連遭旱災水災侵襲,僅有的收成也被征作軍糧了。並且,地方官吏營私舞弊,欺壓百姓,把軍糧占為己有。體弱者忍受不了酷世而死的事情時有發生,各地暴動事件頻傳。

因此,當時有一首「不欲客死遼東地」的歌謠,很快地流傳全國,也是最早反應民心的歌。

連日以來,向民郡方向前進的士兵以及牛、馬車輛絡繹不絕,但行列中的人數卻日漸減少,因為中途不斷有人逃跑,其中還有的帶牛馬逃走,所以軍需物資也一天天地失蹤。致使負責征召的人對此感到棘手,一旦人員、物資不能按預定我送到派都,他們將會受重罰。於是他們在中途時常到附近村莊去抓壯了充軍以此補充人數,萬一找不到人時幹脆自己也逃之夭夭,稽之大吉。結果,這時擺脫用統治的人,逐漸組成集團行動,他們的行動從逃走到抵抗,以抵抗到反擊,愈演愈熱,而集團的規模也越來越龐大,所謂「群賊的時代」就此到來。


  

III

大業元年(公元六o五年)八月,楊帝巡視了大運河。木蘭對當時所見到情景記憶猶新。那是一幅大地築起絢爛之夢的升平景象。

天子的船在運河上緩緩移動,船頭雕刻著巨大的龍頭,巨船高四層,約四十五尺,長二百尺,船的上層建有宮殿,船內計有二十多個艙室。大大小小的數千只小舟跟隨著巨船;河岸拉出的粗繩上千根,拉季人總共有八百人,船列綿延約二百裏,這便是木蘭隨父親所看到楊帝出巡的盛大情景。

「想不到人間會有如此壯觀的場面。」

父親再三地贊歎,他身旁的木蘭則睜大既精瞪著閃閃著光輝的龍船,這時木蘭才十一歲。‧曆八月仲秋時節,在大運河附近的淮河,陽光仍然相當好,滿山遍野翠綠,龍般在一派美麗的自然圖卷中,於河而悠悠向前。什麼樣的國家能描繪出這幅光景K?

當時有這樣傳聞:經濟繁榮昌盛的背後,造成財物和人力極大浪費。龍船內用黃金寶石裝飾,美女整天歌舞偏偏。每日吃剩下的殘羹餘飯也足夠養活十個村的村民。

「東來郡連女子都被征去挖泥。身子泡在過腰的水裏,很多人因此得病身亡。」

「天子貪玩也不必搞得太過頭了。已經有了長安、洛陽豪華的宮殿,為什麼還特意泛舟遊逛呢?」

木蘭雖然聽到人們在議論紛紛,但是大龍船在運河上前進的壯觀景象卻深深吸引了她。


  

木蘭離開父親,獨自一人跑上河堤,推開看熱鬧的人群,排了小命似地探頭看。河水閃爍著銀光,河中的部連成了一大列,看不到船的盡頭……她似乎看到了強大的隋朝無可言喻的那種榮光……

她帶著童心的夢幻,疲憊不堪地回到父親的身旁時,父親正焦急地等著她。

「真壯觀呀!看到了吧?漢武帝時也不及咱們這般哪!」

父親邊說著邊拉著木蘭往家裏走。

木蘭的父親名字叫花弧,字乘之。從周到防一直是戎馬生涯。官位由小到大,最後為指揮千名士兵的千夫長。文帝開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隋興兵滅陳,從而統一了全國。這次戰役叫「平陳之役』」,也就是在這次戰鬥中,花弧左腳受了傷,此後解甲歸鄉。娶妻後,日子過得不能說十分富裕,但生活總是算得上安定。因為花弧會讀文寫字,還多少通曉些法律,時常幫助當地官府辦點事務,有時為不會寫字的家鄉百姓代寫書信等文章,除此之外,教孩子練功習武,人們都尊敬地稱呼他『「花老大」。

時隔不久,花夫人生了個娃兒,哭啼聲響亮,是個非常健康的女兒。這年正值文帝開皇十五年(公元五九五年)。他們為女兒起了個名字叫「木蘭」。花家院中有棵特別顯眼的木蘭樹,細心照顧得枝葉繁茂,但不知為什麼總也不開花。生女兒時這棵樹卻忽然花開了一樹,故給女兒取名花木蘭。

木蘭健康地成長,父親教她武藝,父親所教孩子之中,最優秀的弟子是本主。身體敏捷的本蘭,不論是弓還是劍,樣樣兵器技藝高超,使父親驚喜不已。這樣平靜的生活,在木蘭十七歲的秋天,往外來的事情結束了。

這年花弧身體欠佳,每天在家中坐坐躺躺。一天,他叫來妻袁氏,沉悶而又鎮靜地告訴愛妻:

「軍牌來啦。」



第2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