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國大案3》 - P1

 解密中國大案3

 丁一鶴 作品,第1頁 / 共20頁  

 大小:

朗讀: 

【正文】

序言 以法為鏡警策人生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王振清

丁一鶴創作的《解密中國大案》系列叢書,被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倪壽明稱之為中國第一套年鑒式大案紀實文本,填補了年鑒式法治報道的一個空白。丁一鶴一直為此努力著,這本《解密中國大案叄》是這個系列叢書中的一本,是對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中國尤其是北京法院審理的大要案的梳理和呈現。

丁一鶴用紀實文學的方式記錄中國法制進程的一些片段,本書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國產生過一定影響,有的案情也通過各種傳播渠道為廣大讀者所知。但與其他媒體報道不同的是,本書的內容全部來自丁一鶴對案件當事人的親自採訪和他所接觸的相關案卷,而且是對案件鮮為人知的內幕進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為作者的採訪和掌握的資料是一手的、真實的、獨家的,所以本書對於案件的報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而且大多內容是讀者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本書除了重點展示北京法院審理的"中國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還對"中國房號詐騙第一案"、"北京大學博士驅逐岳母案"等轟動全國的大要案進行了解讀。

我除了長期擔任法院的領導工作之外,還業餘進行法制文學的創作,並擔任北京偵探文藝協會副會長,所以我一直關注這一文學樣式的發展。這次,丁一鶴請我為他的新書作序,我就說兩句。

在北京法院乃至全國法院,能寫文章的人很多,出過個人專著的也比比皆是,但是要出版十幾部法制紀實文學圖書,就難了。能夠以一己之力,連續多年創作和出版反映法院審判的大要案的系列叢書,則難上加難。

關於本書的內容,我就不多說了,我想說的是丁一鶴對於文學和人生的一種態度,也就是:堅持、堅韌、堅守。

城市假期 Amocity!

  

先說堅持。用人生最年富力強的時光干一件事,並將繼續幹下去,這種堅持是值得稱道的。從部隊轉業進入法院之前,丁一鶴就一直從事軍旅文學創作。如何把文學創作與自己所處的環境進行有機結合,作一個漂亮的轉型,是丁一鶴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案件題材是法院最豐富的創作資源,而北京法院審理的案件大多是轟動全國的大要案。丁一鶴首先佔了創作資源的便利,加上他給自己定下每周撰寫一篇1萬字左右的案件紀實的硬杠杠,近10年來寒暑不輟,積累下來就是數百萬字的創作量,這個數量是一般記者和作家所難以達到的。

再說堅韌。無論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中,依然不改追求方向,不論有怎樣的誘惑,堅持自己的創作目標不動搖。任憑世事變幻人事變遷,丁一鶴的目光只瞄準了自己的文學靶心,只把這一件事情做好,這種定力只能用堅韌來評價。

最後是堅守。丁一鶴始終堅守在自己的文學陣地上,並以每年60萬字的作品量遞增著,這種堅守對於一個作家而言,不僅僅是量的積累,更是對質的飛躍的追求。眾多法制媒體重磅推出丁一鶴的作品,全國上百家媒體競相連載丁一鶴的多部圖書,《法制日報》等媒體更是大篇幅地推出了丁一鶴的"解密案卷系列"。這些成績的取得,與丁一鶴對於法制紀實文學的堅守是分不開的。

最後需要說一下的是,本書中的案件和涉案當事人是我們所有人的鏡子,他們程度不同地震撼和刺激著我們。本書中的案件的當事人,有的與丁一鶴面對面交談過,也有的是丁一鶴在法庭上聽到他們留在人世間最後的話語、看到他們最後的身影。那些因為犯罪而被判處刑罰的人,用失去生命和自由作為代價,難道還有比這更嚴酷的事情嗎?丁一鶴把他們的犯罪過程記錄下來,目的之一就是給讀者包括作者本人一個人生警示。

警示人生!這是丁一鶴創作的宗旨。


第一章 中國人肉搜索第一案


2007年12月29日晚,北京一個31歲的白領女子姜岩,從24樓的家中縱身跳下,用生命聲討她的丈夫和"小三"。姜岩為痴情埋單的行為震撼人心,她從丈夫出軌、提出離婚、搬出家門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策劃自己的死亡之旅。在自殺之前,姜岩在網路上寫下了自己的死亡博客,記錄了她生命倒計時前兩個月的心路歷程,並在自殺那天開放了博客空間。姜岩自殺后,她的自殺博客被公之於眾,"死亡博客"頓時成為2008年網路第一大公共事件。從此網路上一片肅殺之氣,很多網友自發來到姜岩家中追思,甚至有很多網友聚集到姜岩丈夫王菲的家門口,在門口分發譴責王菲的大字報。網民們口口聲聲要為姜岩討公道,甚至發布"網路追殺令",限定在某個時間"取下王菲的項上人頭"。

網民們從在論壇里謾罵,到專門設立網站群起而"罵"之,再到啟動"人肉搜索引擎"揭露隱私,曝光私人住址、電話號碼、戶口本、身份證,著名的"死亡博客事件"最終從網路謾罵轉換成直接在現實世界中進行人身攻擊和群體圍堵。從網路世界轉入現實生活的這種由"網路暴民"引發的"網路暴力",終於演變成"中國網路暴力第一案"。2008年3月28日,因不堪騷擾患上抑鬱症的王菲,在經歷了4個月東躲西藏、戰戰兢兢的生活之後,最終無可奈何走向法庭,在現實生活中向"網路暴力"宣戰。4月17日,"中國網路暴力第一案"在北京市朝陽區法院亞運村法庭開庭審理,法庭上網友哭成一片。

在眾口一詞的譴責聲中,王菲一個人的話語很微弱,他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說:"我之所以走上法庭並不是為了官司的輸贏,而是我需要法律給我一個說話的機會,讓網民知道整個事件的真相,因為在網路世界中面對成千上萬個'網路暴民',我的聲音太微不足道了。"

那麼,姜岩自殺事件的真相如何?在姜岩自殺之前,她和她的丈夫以及"小三"都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我們又怎樣看待這場"網路暴力"?姜岩之死如何由一個私人事件變成公共事件?記者獨家專訪了身為原告人的姜岩丈夫王菲,以及身為被告人的姜岩前男友張樂奕,揭開這起"中國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內幕。

姜岩在博客上最後的留言是:"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張樂奕告訴筆者,姜岩1976年出生於北京,在大學里與同學張樂奕談了4年戀愛,畢業前兩人和平分手。張樂奕留在北京後來成為某外資公司的高級技術顧問,而姜岩畢業到農業部工作並被安排到非洲工作2年。回京后姜岩隻身一人去深圳教授法語,不久之後返回北京。之後姜岩結婚,張樂奕漸漸很少再跟姜岩聯繫。在博客中,姜岩留下這樣的話:"四年的初戀,我在大西洋岸邊親手埋葬了它,如果說那個時候我所有的愛情都結束了,那麼,五年的感情和我的婚姻,我又可以將它帶到哪裡?生命之火熄滅后還可以點燃嗎?BLOG重開的那一天,將是終結的那一天。我清楚,我是一個很有計劃性的人。即使離開,我也會將一切安排好,不會讓任何意外發生。"

姜岩性格內向而固執,回京后雖然念念不忘她的初戀,偶爾與大學時的初戀男友張樂奕有所交往,但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很難再走到一起了。沒有愛情的女孩兒姜岩,生活過得單調而枯燥,而網路遊戲和網路聊天成了姜岩的最愛,她沉浸在網路虛幻的遊戲之中。

2002年5月的一天晚上,正在聊天的姜岩在一個音樂論壇中遇到一個陌生人,兩人很快在網路上聊了起來,他們從網路遊戲聊到中外流行音樂,從愛好聊到各自的聯絡方式。當得知對方的真名叫王菲時,姜岩開玩笑地說:"你不是唱歌的王菲的粉絲吧?是不是因此才改名的?"

王菲連忙解釋說:"嘻嘻,我媽媽生我的時候希望我是女兒,所以就給我起了個女孩兒名。"在網路交談中,姜岩感到王菲不但善解人意,而且字裡行間跳動著善良和靈氣。當姜岩得知王菲的文化程度僅僅是個初中畢業生時,她以為王菲在騙他。當她得知王菲比自己小4歲時,她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當做了姐姐。

隨著"姐弟"的相認,兩人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王菲告訴姜岩,他從小喜歡畫畫,因為痴迷於畫畫,他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初中畢業后他就輟學在家,買了一台電腦專攻平面設計創意。整天趴在電腦前幾乎很少出門,跟別人也沒有別的交往,在進行網路設計之餘也喜歡上網打遊戲、聊天。當王菲聽說姜岩畢業於名牌大學,又在國外工作過之後,對她很是崇拜。那天晚上,兩人聊了很久,直到天亮。王菲的出現給姜岩平淡、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甚至是一種牽挂。每天跟王菲聯手玩遊戲、傾心交談之後,姜岩都會興奮很久。兩人在網上只要一碰面,就會聊上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熟悉之後,兩人驚奇地發現,他們不但都在北京市,而且兩人的家相距不遠。

兩個沉迷於網路的年輕人,由網路相識到交換電話號碼,之後,又交換了照片,而照片上戴著學士帽的姜岩顯得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留著長發的王菲一看就是一個具有藝術氣質的年輕人。於是,兩人不約而同地提出了見面。當姜岩聽到王菲提出約見的要求時,一種初戀般的激動頓時襲來。對22歲的王菲而言,這可是他第一次跟網友在現實生活中見面。

2002年秋天,姜岩的愛情又一次降臨了,她愛上了比自己小4歲的北京男孩兒王菲。這也是一直封閉的王菲第一次與異性的親密接觸,單純的王菲讓姜岩在歷經愛情波折后找到了親密感覺。在姜岩眼裡,王菲是一個具有藝術氣質和極具天賦的天才男孩兒,她的母性被單純的王菲激發出來,兩人很快陷入了熱戀之中。

王菲只有初中學歷,離開學校后一直在家自學廣告設計,而姜岩是畢業於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又有國外工作的經歷,兩人又相差4歲。這些差距在外人眼裡,無論從年齡、外形、學識和家庭背景來看,兩人都不太般配。但是對愛情至上的姜岩來說,愛情是沒有距離的。雖然姜家開始不接受王菲,覺得他年齡太小,處世還很幼稚,還是個只考慮自身感受的小男孩兒,並且沒有什麼一技之長足以成為將來家庭的頂樑柱,但看到他們甜蜜牽手的恩愛樣子,大家很快就接受了王菲。姜岩的父母甚至把他當成親兒子,呵護備至。姜岩在以後的博客里曾追憶熱戀時的美好以及承受家庭壓力時的坦然:"我家人都不接受王菲,覺得他年齡太小,處世還很幼稚,只考慮自身感受,並且沒有什麼一技之長足以成為將來家庭的頂樑柱。但這有什麼關係呢?我看中的是他這個人,他很高很帥,笑容如孩子般燦爛,對藝術的感覺尤其好。這一點和我很像。我愛他,要愛就是一輩子!"

很快,姜岩和王菲開始在外面租房同居,由於同居初期王菲還沒有工作,於是姜岩承擔了主要房租、家用並給予王菲很多生活補貼。後來,為了謀求一份體面的工作,王菲決定上一個自費的大學學習廣告設計,於是,王菲的父親出學費供王菲去讀書。當時,姜岩剛剛應聘到雪鐵龍公司上班,一個月大約3000多元的工資,她負擔起房租和兩個人的主要生活費用。

為了王菲,此時的姜岩幾乎將所有的心血和錢財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寧肯自己吃點苦也要保證王菲的花銷。儘管姜岩吃著廉價的飯菜,每天坐一個多小時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下班,穿著幾十元從地攤上淘來的衣服。但是,被愛情滋養下的姜岩內心是幸福和快樂的。她之所以這麼節省,是為了讓自己的男友體面地去上學,穿得乾乾淨淨、體體面面。因為姜岩比王菲大4歲,他們的愛情中,王菲很快適應了被照顧的生活。在姜岩的博客里,她這樣記述當時的狀態:"每天吃著廉價的飯菜,擠一個多小時的公汽上下班;穿著幾十元從批發市場上淘來的衣服。這的確不是一個白領的做派。可我心裡為何那般幸福和喜悅?看到他終於有長進了,我願意把所有的好都讓給他。給他買幾百元的T恤,上千元的牛仔褲,看著他在人前人後像個優雅男人那樣。我真比自己受人誇讚還歡喜。"

正如姜岩所認可的那樣,王菲這個天才男孩兒雖然年齡小,只有初中學歷,但是他的藝術天賦一旦被激發出來,很快就會變成源源不斷的創作激情。在學校讀書期間,王菲就屢獲大獎,一參加工作就進入外企上班,因為學習成績優秀,畢業后王菲被著名的奧美廣告公司挑中。

城市假期 Amocity!

  

後來王菲的表現更堅定了姜岩的判斷,王菲一參加工作就在廣告設計方面表現出極高的天賦,在奧美公司一年連升三級,工資也拿到了近萬元,這個剛剛畢業的學生開始配上了助手。但是,王菲畢竟還是個大孩子,他在廣告專業的成功,恰恰在與人交流上顯得很幼稚,更不知道怎樣處理與姜岩的感情。

在他們的愛情中,在姜岩眼裡,王菲就是她的全部,她心甘情願地為自己的愛人付出一切。在她的世界里,王菲就是中心,就是她的指揮棒,兩人的大事都是由王菲來決定。為了給他們的愛情一個小窩,2002年王菲和姜岩商量購買一套住房,得到了姜岩的贊同。於是,他們在北京東四環遠洋天地購買了一套期房,經過兩人的精心設計,2004年初兩人高高興興地搬入了他們的新房。姜岩在博客中寫道:"今天,2004年3月2日。我們住進了遠洋天地,這是屬於我們的真真正正的愛的小窩。卧室里小碎花窗帘隨風飄舞,廚房裡可愛的瓶瓶罐罐盛滿了生活的溫情。空蕩蕩的客廳雖然只有可憐的沙發和電視,但我分明看見,空氣中瀰漫著甜蜜的愛的氣息,生活能夠這樣,就已足夠。"

由於兩人剛剛購買了房子,經濟壓力比較大,所以搬家后兩人並沒有多少財力購買傢具。有一次姜岩的姐姐姜紅去他們的新家,發現偌大的客廳里只有一套大沙發和電視,房間里顯得空空蕩蕩,便問:"你們怎麼不再添置些傢具?"姜岩回答:"我也想啊,可是王菲忙著賺錢呢,總加班沒時間,再說我們也沒有那麼大的財力啊。"

儘管經濟狀況緊張,但是,姜岩依然以滿足王菲的需求為首要任務,因為王菲喜歡木製的玩偶,省吃儉用的姜岩硬是花了好幾百買了三個限量版的玩偶。

然而,年輕的王菲卻並不像姜岩那樣懂得為對方付出,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作為20出頭的男孩兒,他的思想還不夠成熟,也缺乏一個成熟男人應有的責任感。

在工作上,王菲是盡心儘力的,甚至是出類拔萃的,我們看到的很多名牌廣告都出自王菲之手,而且一個小男孩兒每月的月薪能夠拿到2.5萬元,超過普通白領很多倍。但是,初戀中的王菲還不懂得怎樣考慮女友的感受。有一天,王菲拿著一張10萬元的存摺得意地對姜岩說:"看我能幹吧?我攢下了這麼大一筆錢。"姜岩剛想誇他幾句,可是她沒有想到接下來的話卻讓她如墜冰窟,王菲晃著腦袋天真地說:"你的錢是我的,我的錢還是我的。"敏感的姜岩心裡一陣收縮,但她沒有爆發出來。

2006年年初,姜岩已經和王菲談了5年的戀愛了,看看周圍相同年齡的女人早已結婚生子,姜岩便想在30歲前結婚,可是她沒有想到王菲居然不同意。傷心的姜岩提出要麼分手,要麼結婚,剛剛25歲的王菲雖然不想這麼早就結婚,但想到要放棄和姜岩5年的感情,心中實在不忍,於是答應了。但王家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不舉行儀式,不擺酒席。姜岩感到非常委屈,可是為了自己堅持了5年的感情,她最終同意了。在姜岩的死亡博客里,她含淚追述了自己委屈的結婚之路:"那是怎樣的婚禮!沒有宴席,沒有婚紗照,沒有結婚旅行,甚至沒有喜糖,沒有通知任何人,也沒有任何祝福。我呀,要嫁的那個人——當我對他笑時,他會覺得快樂,當我對他哭時,他會感到心痛。當他看著我時,他會覺得世間無可取代,當我離開他時,他會痛不欲生。他的眼裡只有我,他的心裡也只有我。一生一世一雙人,這就是我心裡想嫁的那個人。我這樣期盼著,嚮往著,在心裡描繪著。"

2006年2月22日,姜岩和王菲倉促完婚後,王家因為在與姜岩結婚問題上的分歧,與姜岩關係開始冷淡,雙方很少直接聯繫。

姜岩和王菲婚後的生活並不盡如人意。婚後的王菲作為一個男人也希望能夠儘力承擔起供養家庭的重任,但剛認識的時候由於姜岩的收入比王菲高,這多少讓他有點抬不起頭來,他希望自己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做出成績掙到更多的錢來養家。王菲從事的是廣告行業,這個行業壓力很大,而且作息時間不固定,工作繁重的時候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情,有時熬個通宵更是家常便飯。然而作為一個女人,姜岩期望丈夫能在身邊相守,她不願意獨自面對冷冷的房間,屋裡沒有王菲就彷彿沒有了家的溫暖。姜岩在博客上記錄了這種感受:"今晚,照例是孤獨陪伴著我,小區的暖氣突然停了,看著窗外清冷的月光,我竟然毫無睡意。我又加了一床被子,還是很冷。寒意從足尖慢慢向上侵蝕,直入我心。輾轉反側間,我看到了床頭柜上他的照片,他笑得那樣明亮,那樣青春無邪。我把照片擁入懷中,胸口居然有了暖意。能抱著他的感覺,真好!"



第1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 推理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