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國大案2》 - P6

 解密中國大案2

 丁一鶴 作品,第6頁 / 共36頁  

 大小:

朗讀: 

10年受賄36萬元,56歲的貪官盧愛英實在可憐、可悲、可哀。不過,法院還是給予盧愛英公正的判決,在2007年7月5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下達的一審判決書中,法院對檢察機關指控盧愛英所犯受賄罪「情節特別嚴重」予以糾正,認為「情節特別嚴重」缺乏依據。另外,鑒於盧愛英因涉嫌收受劉玉輝給予的賄賂款,被羈押后如實供述了司法機關尚不掌握的其他受賄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的事實,對盧愛英所犯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可以自首論,對盧愛英所犯受賄罪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法院還分別依法予以從輕處罰或酌予從輕處罰。

盧愛英身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職能部門的官員,本應為藥品使用安全盡職盡責,她但卻利用職權,為部分涉葯企、事業單位謀取利益,收受賄賂,侵害了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廉潔性,破壞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的正常秩序,依罪當刑。2007年7月5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犯受賄罪,判處盧愛英有期徒刑13年;以犯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盧愛英有期徒刑1年零6個月,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4年。

一審判決后,盧愛英不服判決,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2007年10月8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終審駁回了盧愛英的上訴,維持原判。

人命關天,葯監新政嚴格監督官員

隨著鄭筱萸、曹文庄、郝和平等國家葯監局重量級官員的紛紛落馬和近年來頻發的藥品安全事件,引發了各界對中國葯監體制的深深憂慮,關乎13億人生命安全的中國藥品監管體制到底該如何把關?

葯監局裡這些所謂的小人物手握重權,拿著高工資還收著巨額賄賂,卻不認真、不負責地對待本職工作,致使國家和公民的利益蒙受重大損失,這是最不能,也是最不該容忍的。

反商業賄賂成為我國反腐敗的重點領域,而醫藥領域是有關部門關注的重災區。葯監局腐敗案件最主要的教訓有五個方面:首先是監管工作指導思想存在偏差,沒有處理好公眾利益與商業利益、監管與發展的關係;其次是法規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自由裁量的空間過大;第三是行政審批權力配置不科學、制約不合理、運行不公開、監督不到位;第四是幹部選拔任用沒有很好地落實民主集中制,重點部門、關鍵崗位沒有嚴格實行輪崗交流;第五是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基礎薄弱,一些幹部廉潔從政意識淡薄。

秩序混亂,人心惶惶!這是人們對2007年之前中國藥品市場的評價。而追究監管責任,則是對重病纏身、積重難返的藥品監管進行醫治不可或缺的方劑。藥品作為人命關天的特殊商品,從方劑制定到原料採購,從投料生產到流通銷售,從醫院招標到臨床使用,理論上都應該有嚴格的監管。然而,由於監管部門的一些蠹蟲把我們的監管制度噬咬了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漏洞,各種假藥以合法的方式和合法的渠道,從生產企業堂而皇之地進入老百姓的身體里、血液中甚至骨髓內,實現著草菅人命的惡毒「使命」。

混亂的藥品市場鬧出了大事,一系列假藥案和葯監局窩案驚動了國務院,溫家寶總理作出的3點批示是非常嚴厲的:一要查封流入各地的假藥,並公諸於眾,保障群眾生命安全;二是由監察部、衛生部、葯監局派出工作組進行徹底調查,追究直接責任和監管責任;三是藥品市場秩序混亂,必須下決心整頓。

城市假期 Amocity!

  

王國榮和李智勇的落馬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在他們的名字前面,還有鄭筱萸、曹文庄、郝和平更受人關注。伴隨著這些腐敗官員的落馬和一些重大藥品安全事故的出現,葯監部門在藥品及醫療器械審批、註冊等方面的諸多問題也早已顯露。普通百姓最大的驚訝是,葯監局裡都是監督製藥企業的官員,為什麼假藥的根源會出在葯監局呢?

其實,國家葯監局部分官員的腐敗一點兒「新意」也沒有,利用註冊審批也好,在推行標準認證過程中謀利也罷,無非都是「權錢交易」或者「權力尋租」。但是,葯監局的貪官之所以更加令人痛恨,是因為這些貪官拿到錢后,連老百姓的死活都不管,這是令人髮指的。

對於這類官員的監管和治理,說到底,其實還是「怎樣制約權力」的老問題。

治理腐敗窩案的措施其實也非常簡單,關鍵還是制約權力。但是,如何制約權力就是「各村的地道有各村的高招」了,具體到葯監局,還是由葯監局自身「對症下藥」才能做到「藥到病除」。

葯監局窩案發生后,國家葯監局很快宣布:2007年我國所有的藥品都要開始再註冊,沒能通過再註冊的藥品將退出市場。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對所有藥品的生產批准文號進行重新登記及再註冊,就是要淘汰一批生產標準、生產工藝落後,存在安全隱患的藥品,從而規範藥品市場。但是,目前我國的藥品企業有4000多家,截至2006年8月31日,國家葯監局核發的藥品批准文號168740個,數量太大,葯監局的工作量是相當大的。

藥品質量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身負審批和監管任務的葯監局依然責任重大。隨著葯監局官員的連續落馬,人們對藥品的審批、註冊、安全保障產生了普遍的懷疑。所以,國家葯監局從五個方面,開展了整頓和規範藥品市場秩序的專項行動,2007年又把藥品再註冊作為重點工作來抓。

我們不妨把葯監局的一系列舉動稱為「葯監新政」。這套組合拳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想必葯監局自有一套考評體系。有了前車之鑒,想必不會有人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拿自己的腦殼往槍口上撞了。我們期待著,也堅信葯監新政會讓國家安心、讓百姓放心。


第二章 統計局長的重婚危局


2007年1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就領導幹部生活作風要正派作了長篇論述。一些媒體將胡總書記的這次講話進行了更為深層的解讀,認為「官員生活作風開始納入反腐視野」。

2007年1月23日,新華社發布消息: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在任國家統計局領導職務期間,收受不法企業主所送現金;生活腐化墮落,涉嫌重婚犯罪。中紀委對外公布,給予邱曉華開除黨籍和開除公職的處分,並對其涉嫌犯罪問題移交司法機關處理。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邱曉華的倒台竟和生活作風這種被視為官員「花絮」的小問題聯繫在了一起。的確,在中國腐敗官員長長的名錄中,因涉嫌重婚罪被追究的省部級高官,邱曉華是第一個。

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邱曉華48歲出任國家統計局局長,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部級高官之一。7個月後,他因涉嫌重婚罪落馬而引人注目。此後,各種媒體對邱曉華案件進行了多種角度的報道,有的媒體甚至稱邱曉華的重婚是上海大亨張榮坤利益集團精心策劃的桃色陷阱,也有媒體稱邱曉華公開納妾並生育一子,甚至稱邱曉華與美女記者對重婚一事大肆張揚風光無限。

那些沸沸揚揚的花絮掩蓋了事件的真相,事實上,邱曉華在與美女記者姜映吟從相識到重婚的5年裡,一直處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四面楚歌之中。重婚使得這位部級高官和美女記者如同鼴鼠一樣,帶著他們重婚後生下的兒子過著舉債租房四處躲藏的日子。

本文首次揭開邱曉華重婚的真正內幕。

蘇州相遇,政壇新星與美女記者網路傳情

2002年11月1日,由國家統計局、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政府、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中國經濟增長論壇在蘇州舉行。這次高峰論壇同時舉行了中國製造業百強峰會、政府高官與跨國公司對話會等一系列圓桌會議,為國內外經濟學家、企業家和政府官員搭建一個面對面溝通和交流的平台。時年44歲的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作為主辦方的高官代表,成為這次論壇上眾星捧月的焦點人物,也是國內外眾多記者競相採訪的對象。

在前來採訪的記者之中,來自上海電視台的財經記者姜映吟被眾多同行擠在圈外,她急得滿頭大汗,如果採訪不到這次論壇的核心人物邱曉華,就不能抓到第一手採訪素材,那麼,這次採訪就是一次失敗的採訪。而姜映吟剛進入上海電視台1年多,雖然形象氣質、交際能力和業務素質等方面都堪稱一流,但畢竟已經年過30,比不上那些剛剛出道的年輕記者。台里的領導之所以安排姜映吟採訪如此重大的活動,就是希望姜映吟能夠在記者的位置上儘快得到鍛煉,確立自己在台里的位置。

正當姜映吟焦急萬分的時候,個子不高的邱曉華的目光穿過記者們的「長槍短炮」,一眼就看到了正在焦急擦汗的姜映吟。邱曉華微笑著對眼前的記者們說:「大家能不能讓一讓,讓後面的那位記者也能採訪到。請放心,今天我對記者朋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說著,邱曉華竟然撥開眾人,站在了正在愣神的姜映吟面前。

邱曉華的這個舉動令姜映吟措手不及,她甚至清晰地看到了邱曉華脖子上那條紅黃相間的領帶花紋。當她發現邱曉華正在笑呵呵地看著自己的時候,經歷過各種重大場合的姜映吟稍微鎮定了一下就理清了採訪思路,舉起話筒伸到了邱曉華面前。

面對姜映吟的話筒,邱曉華神采飛揚地說:「近些年我國經濟的出色表現聚集了世界越來越多的目光。隨著加入世貿組織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關注更加強烈,這一點突出反映在對我國政府統計數據需求的日益旺盛。國外投資者需要藉此理解中國經濟,國內廠商需要藉此理解市場、把握商業機會。如何營造一個支持和發展製造業的社會環境,提升製造業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增長,也成為國際學術界、企業界關心的話題。」

接著,姜映吟請邱曉華專門安排時間接受採訪,邱曉華爽快地答應下來。2002年11月3日晚上,姜映吟來到邱曉華下榻的賓館專程採訪了邱曉華。邱曉華以「製造業與中國經濟增長」為主題,圍繞製造業的全球移動、中國製造業與區域經濟增長等話題,與姜映吟進行專題交流研討。在這次採訪中,邱曉華提出了一些關於製造業最具代表性和前瞻性的發展思路,令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又在外企工作過多年的姜映吟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次採訪,兩人相談甚歡,邱曉華對這位上海電視台的美女記者也刮目相看。在邱曉華眼裡,30歲出頭的姜映吟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身材高挑,長相甜美,不但有上海女人的精緻和典雅,而且具有一般記者所缺乏的藝術氣質。當採訪結束姜映吟提出要留下邱曉華的聯繫方式時,邱曉華不但留下了自己的手機和辦公室號碼,還將自己的電子信箱留給了姜映吟。

由於邱曉華的配合,姜映吟「漂亮地」完成了這次採訪,受到領導的高度讚賞。而姜映吟儘管給邱曉華留下了不錯的印象,但他僅僅是例行公事接受採訪,並未對她留下特別深的印象。

城市假期 Amocity!

  

但是,邱曉華沒有想到這次正常的工作交往會改變他的人生。當邱曉華從蘇州開完會回到北京后,卻突然收到了姜映吟從上海發來的電子郵件,這是邱曉華始料未及的。在這封郵件中,頗具文學才華的姜映吟用詩歌的語言袒露了她對邱曉華的仰慕和感謝。

整天埋首於枯燥數字的邱曉華看到如此文采飛揚的來信,禁不住回憶起姜映吟那雙秋波蕩漾的眼睛。他當即熱情地給姜映吟回信,不但讚賞了姜映吟的才華,還表示願意成為姜映吟的好朋友。

邱曉華是政府官員中年輕的學者型高官之一,30歲就成為廳級幹部,35歲成為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而且擁有博士頭銜。對他而言,進入更高的部級領導崗位指日可待,所以他不希望自己像某些動輒貪污受賄、包養情婦、流連歡場的官員一樣,因為女人而墮入深淵。而且邱曉華在高級官員中已經屬於鳳毛麟角的人物,一般的女人他也看不上。儘管邱曉華曾經與很多仰慕他的異性擦肩而過,但卻沒有任何花邊新聞。

得到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的青睞,作為財經記者的姜映吟從工作上就等於挖到了富礦,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採訪資料。邱曉華無論在學識上還是在仕途上都是出類拔萃的男人,能與如此出色的男人成為朋友,姜映吟當然求之不得。於是,兩人頻繁通過電子郵件互通信息。

在互通郵件的過程中,姜映吟告訴邱曉華,她原名不叫姜映吟,父母曾經給她起了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姜映吟是參加工作后自己起的筆名,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原名了。姜映吟還告訴邱曉華,她大學畢業后曾在外企工作過,之後又到上海戲劇學院主持人系進修,而且獲得了研究生學位。

在邱曉華的眼裡,姜映吟是一個追求完美的女人,她不僅僅是一位美女記者,身上散發著南方姑娘特有的溫婉可人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她擁有一般美女所缺乏的學識和知性。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大學畢業后,姜映吟身邊有不少小夥子追求,其中不乏大款、官員和外企的高級僱員,可姜映吟覺得那些追求自己的男人和她期待的那種出類拔萃的男人總是差了那麼一點。直到遇到位居高官的博士局長邱曉華,她才感到怦然心動,這不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如意郎君嗎?

可是,姜映吟知道邱曉華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對自己而言,邱曉華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通過電子郵件交流的過程中,邱曉華斷斷續續地向姜映吟講述了自己的成長過程。

邱曉華1958年1月27日出生於福建寧化縣。幼時喪母,他和姐姐與外婆相依為命。1976年邱曉華高中畢業,1978年恢復高考後考入廈門大學經濟系。1982年大學畢業后,邱曉華被分配到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工作,從此仕途一帆風順。1988年5月,30歲的邱曉華被任命為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而立之年便成為副廳級官員。1993年35歲的邱曉華又出任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和新聞發言人。之後,邱曉華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了兩年訪問學者,1998年下派到安徽省做了一年省長助理后,1999年9月返京出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第6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 推理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