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所謂一年只有一月,一月只有一日,一日只有一時者是也。 惟此一時,易失而難尋,易錯而難逢,得之則入於生道,失之則入於死道。 聖人於此一時運動陰符陽火,拔天根而鑽月窟,破混沌而拈黍珠,回七十二候之要津,奪二十四節之正氣。 水火相濟在此,金木交並在此,鉛汞相投在此,安身立命在此,出死入生在此。 若過此時,陰陽分離,真者藏而假者用事,已落後天,不堪用矣。 至於「曲江岸上月華瑩」,生藥之火候;「風信來時覓本宗」,采藥之火候;「水生二藥正真,若待其三不可進」,老嫩之火候;「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遠不堪嘗」,急緩之火候;「忽見現龍在田,須猛烹而急煉;但聞虎嘯入窟,宜倒轉以逆施」,用武之火候;「慢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用文之火候;「未煉還丹須急煉,煉了還須知止足」,溫養之火候;「只因火力調和後,種得黃芽漸長成」,丹成之火候;「托心知,謹護持,照看爐中火候飛」,保丹之火候;此皆還丹之火候。 若夫大丹火候,別有妙用,「受氣吉,防成凶」,結胎之火候;「混沌七日死複生,全憑侶伴調水火」,固濟之火候;「送歸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斯配當」,養胎之火候;「用鉛不得用凡鉛,用了真鉛也棄捐」,抽添之火候;「丹灶河車休‧‧,鶴胎龜息自綿綿」,沐浴之火候;「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防危之火候;「嬰兒是一含真氣,十月胎完入聖基」,胎成之火候;「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凡籠壽萬年」,脫胎之火候;此大丹始終之火候。 更有內外兩用之火候,「凡俗欲求天上事,用時須要世間財」,采藥火候中之火候;「偃月爐中玉蕊生,朱砂鼎裏水銀平」,結丹火候中之火候;「第七日陽複起首,別妙用混合百神」,結胎火候中之火候;「有無俱不立,物我悉歸空」,脫胎火候中之火候;內外二丹火候之秘,於此盡矣。 其中又有細微奧妙之處,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臨時變通,非可以文字傳矣。 外藥了命第八要 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 緣督子曰:「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 」曰他家,曰虛無,則知非一身所產之物。 說到此處,諸天及人皆當驚疑也。 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人得天賦之正氣,為萬物之靈,具此氣即具此理。 氣者,命也;理者,性也。 是性命者,天之所與也。 天始與之,而天終奪之,此勢之所必有者。 若以後天幻身之物與天爭權,總在造化規弄之中,焉能脫的造化?不有金液還丹之道,妄想保全性命,萬無是理。 金液還丹之道,先天之道也。 先天之道,包羅天地,運動陰陽,系天地之外機秘,故能了生死而避輪回,出凡塵而入聖基。 但此機秘遠隔千裏,近在咫尺,可惜世人不肯認真,日遠日疏,絕不返顧,自送性命。 若有志士,窮究實理,忽的打破疑團,截然放下,直超彼岸,則赫赫金丹一日成,不待三年九載也。 然丹成最易,而修煉甚難,使無虛實相應、陰陽變化、以術延命之道,而金丹不結。 以術延命之道,乃奪天地造化之權,竊陰陽消息之機,轉生殺,扭鬥柄,先天而天弗違之道也。 聖人以法追攝,於一個時辰內結成一粒黍珠,號曰陽丹,又曰還丹,又曰金丹,又曰真鉛,以此真鉛點一己之陰汞,如貓捕鼠,霎時乾汞結為聖胎,此外藥之名所由有也。 試細申之,「藥出西南是坤位,欲尋坤位豈離人。 」外藥也;「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華瑩。 」外藥也;「金鼎欲留朱裏汞,玉池先下水中銀。 」外藥也;「取將坎位心中實,點化離宮腹內陰。 」外藥也;「偃月爐中玉蕊生,朱砂鼎內水銀平」,外藥也;「坎離之氣和合,黃芽自生」,外藥也;但藥本在外,如何得向內生?藥屬於他,如何得為我有?經雲:「五行順生,法界火坑;五行顛倒,大地七寶」。 木本生火,今也火反生木;金本生水,今也水反生金;金木水火中藏戊己二土,和四象而配五行,一氣運用,複成一太極,火功到日,煉成一粒至陽之丹,取而服之,長生不死,與天地同春,與日月爭光,所謂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者此也。 噫!萬兩黃金買不下,十字街前送至人。 金丹大道,萬劫一傳,至尊至貴,得之者立躋聖位,不待他生後世,眼前獲佛神通,人何樂而不積德修道哉? 內藥了性第九要 《道德經》雲:「有欲以觀其竅,無欲以觀其妙。 」此二語乃金丹大道之始終,古今學人之要訣。 外藥不得,則不能出乎陰陽;內藥不就,則不能形神俱妙。 上德者修內藥,而外藥即全;下德者修外藥,而內藥方就。 外藥者漸法,內藥者頓法。 外藥所以超凡,內藥所以入聖。 「有欲觀竅者」外藥,竊奪造化之功,幻身上事;「無欲觀妙者」內藥,明心見性之學,法身上事。 倘外藥已得,而不修內藥,即呂祖所謂「壽同天地一愚夫」耳。 況大丹難得者外藥,外藥到手,即是內藥,聖胎有象,陰符之功,即在如此。 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 所謂「無欲觀妙」者此也。 「無欲觀妙」者,無為之道,但無為非枯木寒灰,絕無一事之謂,其中有朝屯暮蒙、抽鉛添汞、防危慮險、固濟聖胎之功。 所以融五行而化陰陽,以至道法兩忘,有無不立,十月霜飛,身外有身,極往知來,歸於真如大覺之地,即佛祖所謂正法眼藏,涅‧‧妙心,最上一乘之大道也。 正信為基 中國道教是我國本民族的傳統宗教,他內容豐富博大深遠精深,他的核心思想就是『道『和『德『. 道教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體本性,而『德『是宇宙萬物運行的規律和法則.道家認為人只要掌握了這個規律和法則就能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久視. 道教重生而惡死,道教熱愛生命尊重生命,認為人只要生命存在,就找到解決一切問題的法則.經書雲:『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道家修道的目地就是得道成仙延年益壽,然得道的途徑有四階:一曰信,二曰解,三曰修,四曰,證.然四階之首就是信,正信乃是修道之根本,只有正信才能正解正悟道法,有了正解正悟才能正修正行,有了正修正行才能證果天仙之位,所以說只有正信才能長養一切善根. 紀曉嵐說過:道法『棕羅百代,廣博精微.『初學道法者不知從何下手只能望洋興歎,我說:欲得道法先從正信開始,首先要從皈依『道經師『三寶做起,因為皈依三寶之後就能得到三寶道力之加持,才能進道無魔消除魔障,然後按法修持如抽絲剝繭漸達妙境,則大道不遠矣. 但凡修道之人信從心生大道未證之時,如漫漫之長夜不見光明,此乃陰極陽生,如夜之子時年之冬至一陽初生,這時候會出現幻覺迷茫和恐懼,再這至關至見之時正信之心就是無上之定力,有了此無上之定力,就能消除幻覺迷茫貪欲和恐懼. 老君曰:為道日損損之又損至於無為.須知修道之人損的是貪欲迷茫和恐懼,把貪欲迷茫和恐懼都損沒有了,你就離大道不遠了 我們有了正信作根基,才能正確解悟大道之妙.修道之法在於行持,老君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持『就是堅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達到清靜無為,無上至真之妙道.古詩雲:大道不遠靜中求,腐儒反說無來由.誰知一字珠璣貴,踏破鐵鞋難覓求. 處世方‧‧僅供參考 大丈夫成家容易,士君子立志何難?為人持身處世,總要心正行端。 凡事退後一步身自安穩,出言忍耐幾句心自無憂。 讓他三分何等清閑,容忍片時何等自在。 有人問我他人事,擺手搖頭我不知。 結交有道之人,斷絕無義之友。 當飲清淡之茶,勿貪花色之酒。 時開方便之門,謹閉是非之口。 倚富欺貧之人不可近他,口是心非之人不可結他。 時運未來之人不可賤他,不知高低之人不可理他。 反面無情之人不可交他,飲酒不正之人不可請他。 撒刁撒潑之人不可惹他,來路不明之人不可留他。 說長道短之人不可敬他,年高有德之人不可慢他。 讀書明禮之人不可輕他,忠厚老實之人不可哄他。 啞聾眼瞎之人不可戲他,矜寡孤獨之人不可欺他。 得人恩義且莫忘他,受人之托且莫誤他。 生意買賣且莫瞞他,無義之財不可取他。 無衣無食不可笑他,愛穿愛吃且莫學他。 不行正道且莫理他,打牌擲骰且莫看他。 言語不定且莫信他,談笑閨閣且莫聽他。 人或失錯且莫怨他,積善修福且莫毀他。 世人笑我、說我、欺我、罵我、打我、害我、輕我、賤我、何以處之?只是容他、寬他、由他、怕他、恕他、讓他、躲他、不惹他。 再過幾年看有他無他!急早回頭不可大意。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到無時想有時。 橫不過道理,瞞不過天理。 大不過王法,傲不過命理。 為人不敬天地成什麼人?不理神明塑什麼像?不孝父母要什麼子?不懇勤儉興什麼家?不敬聖賢讀什麼書?不惜字紙求什麼名?不明道理伸什麼頭?不分內外成什麼禮?心田不好念什麼經?殲巧害人朝什麼山?名利心重求什麼兒?無買無賣趕什麼場?大鬥小稱作什麼福?欺心惡毒修什麼善?難中不救交什麼友?急不周濟結什麼親?看破世事生什麼氣?識透人情認什麼真?子孫不肖買什麼田?命不如人逞什麼能? 開口問他佯眉不采,有酒有肉不親亦親。 難中有難親朋不見,救難扶危能有幾人? 今生富貴前生修成,眼前為善就是好人。 做些好事存些好心,不在外懶要做內勤。 謹慎忠厚過此浮生,人要高壽買物放生。 莫說無報如影隨形,一旦無常何利何名? 第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都會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悟道真源》
第2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