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 此書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 它不僅是一部精辟的農學著作又是一本闡述茶文化的書。 它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p> 正文 ●一之源 ●二之具 ‧,一曰籃,一曰籠,一曰‧。 以竹織之,受五升,或一鬥、二鬥、三鬥者,茶人負以采茶也。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籃以簞之,篾以系之。 始其蒸也,入乎簞,既其熟也,出乎簞。 釜涸注於甑中,又以穀木枝三亞者制之,散所蒸牙筍並葉,畏流其膏。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承,一曰台,一曰砧。 以石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無所搖動。 簷,一曰衣。 以油絹或雨衫單服敗者為之,以簷置承上,又以規置簷上,以造茶也。 茶成,舉而易之。 芘莉,一曰羸子,一曰<旁>‧。 以二小竹長三赤,軀二赤五寸,柄五寸,以篾織,方眼如圃,人土羅闊二赤,以列茶也。 撲,一曰鞭。 以竹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鑿地深二尺,闊二尺五寸,長一丈,上作短牆,高二尺,泥之。 貫,削竹為之,長二尺五寸,以貫茶焙之。 棚,一曰棧,以木構於焙上,編木兩層,高一尺,以焙茶也。 茶之半幹升下棚,全幹升上棚。 穿,江東淮南剖竹為之,巴川峽山紉穀皮為之。 江東以一斤為上穿,半斤為中穿,四兩五兩為小穿。 峽中以一百二十斤為上,八十斤為中穿,五十斤為小穿。 字舊作釵釧之「釧」,字或作貫串,今則不然。 如磨、扇、彈、鑽、縫五字,文以平聲書之,義以去聲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三之造 ●四之器 ‧:‧以竹織之,高一尺二寸,徑闊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形,織之六出,固眼其底,蓋若利篋口鑠之。 炭撾:炭撾以鐵六棱制之,長一尺,銳一豐,中執細頭,系一小钅展,以飾撾也。 若今之河隴軍人木吾也,或作‧,或作斧,隨其便也。 火‧:火‧一名箸,若常用者圓直一尺三寸,頂平截,無蔥台勾鎖之屬,以鐵或熟銅制之。 ‧:‧以生鐵為之,今人有業冶者所謂急鐵。 其鐵以耕刀之趄煉而鑄之,內摸土而外摸沙土。 滑於內,易其摩滌;沙澀於外,吸其炎焰。 方其耳,以正令也;廣其緣,以務遠也;長其臍,以守中也。 臍長則沸中,沸中則末易揚,末易揚則其味淳也。 洪州以瓷為之,萊州以石為之,瓷與石皆雅器也,性非堅實,難可持久。 用銀為之,至潔,但涉於侈麗。 雅則雅矣,潔亦潔矣,若用之恒而卒歸於銀也。 交床: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虛,以支‧也 夾:夾以小青竹為之,長一尺二寸,令一寸有節,節已上剖之,以炙茶也。 彼竹之筱津潤於火,假其香潔以益茶味,恐非林穀間莫之致。 或用精鐵熟銅之類,取其久也。 紙囊:紙囊以剡藤紙白厚者夾縫之,以貯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碾:碾以橘木為之,次以梨、桑、桐柘為臼,內圓而外方。 內圓備於運行也,外方制其傾危也。 內容墮而外無餘木,墮形如車輪,不輻而軸焉,長九寸,闊一寸七分,墮徑三寸八分,中厚一寸,邊厚半寸,軸中方而執圓,其拂末以鳥羽制之。 第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茶經》
第1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