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合:羅末以合蓋貯之,以則置合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紗絹衣之,其合以竹節為之,或屈杉以漆之。 高三寸,蓋一寸,底二寸,口徑四寸。 則:則以海貝蠣蛤之屬,或以銅鐵竹匕策之類。 則者,量也,准也,度也。 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 若好薄者減之,嗜濃者增之,故雲則也。 漉水囊: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銅鑄之,以備水濕,無有苔穢腥澀。 意以熟銅苔穢、鐵腥澀也。 林棲穀隱者或用之竹木,木與竹非持久涉遠之具,故用之生銅。 其囊織青竹以卷之,裁碧縑以縫之,紐翠鈿以綴之,又作綠油囊以貯之,圓徑五寸,柄一寸五分。 瓢:瓢一曰犧杓,剖瓠為之,或刊木為之。 晉舍人杜毓《‧賦》雲:「酌之以匏。 」匏,瓢也,口闊脛薄柄短。 永嘉中,餘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雲:「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甌犧之餘乞相遺也。 」犧,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為之。 竹‧:竹‧或以桃、柳、蒲、葵木為之,或以柿心木為之,長一尺,銀裹兩頭。 鹺簋:鹺簋以瓷為之,圓徑四寸。 若合形,或瓶或‧,貯鹽花也。 其揭竹制,長四寸一分,闊九分。 揭,策也。 熟盂:熟盂以貯熟水,或瓷或沙,受二升。 碗: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嶽州次,壽州、洪州次。 或者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為不然。 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 晉·杜毓《‧賦》所謂器擇陶揀,出自東甌。 甌,越也。 甌,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淺,受半升已下。 越州瓷、嶽瓷皆青,青則益茶,茶作白紅之色。 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畚:畚以白蒲卷而編之,可貯碗十枚。 或用‧,其紙帕,以剡紙夾縫令方,亦十之也。 滌方:滌方以貯滌洗之餘,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 滓方:滓方以集諸滓,制如滌方,處五升。 巾:巾以‧為之,長二尺,作二枚,玄用之以潔諸器。 具列: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純木純竹而制之,或木法竹黃黑可扃而漆者,長三尺,闊二尺,高六寸,其到者悉斂諸器物,悉以陳列也。 都籃:都籃以悉設諸器而名之。 以竹篾內作三角方眼,外以雙篾闊者經之,以單篾纖者縛之,遞壓雙經作方眼,使玲瓏。 高一尺五寸,底闊一尺,高二寸,長二尺四寸,闊二尺。 ●五之煮 ●六之飲 翼而飛,毛而走,去而言,此三者俱生於天地間。 飲啄以活,飲之時,義遠矣哉。 至若救渴,飲之以漿;蠲憂忿,飲之以酒;蕩昏寐,飲之以茶。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間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 滂時浸俗,盛於國朝,兩都並荊俞間,以為比屋之飲。 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於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茶。 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於戲!天育萬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獵淺易。 所庇者屋屋精極,所著者衣衣精極,所飽者飲食,食與酒皆精極之。 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 陰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膻鼎腥甌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飛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內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也,操艱攪遽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 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 若坐客數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 若六人已下,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 ●七之事 ●八之出 山南以峽州上,襄州、荊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 淮南以光州上,義陽郡、舒州次,壽州下,蘄州、黃州又下。 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潤州、蘇州又下。 劍南以彭州上,綿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瀘州下,眉州、漢州又下。 浙東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 黔中生恩州、播州、費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嶺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 其恩、播、費、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詳。 往往得之,其味極佳。 ●九之略 ●十之 以絹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寫之,陳諸座隅,則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之事、之出、之略,目擊而存,於是《茶經》之始終備焉。 =已完結= 第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茶經》
第2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