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桅帆船靠近該島,於水深六尋處停泊。 阿瑟·皮姆和德克·彼得斯乘上一艘配備了武器的小艇。 遇到四艘小船,小艇停下。 船上有手持武器的人——「新人」,小說中這樣寫道。 確實是新人。 這些土著居民,皮膚如同黑玉一般,身披黑色獸皮,對「白色」本能地感到恐懼。 我自忖,這種恐懼在冬季會達到什麼程度呢?……雪,如果落雪的話,難道是黑的麼?冰塊也一樣——如果形成的話?……這一切,純屬虛構而已!簡言之,島民並沒有表現出敵對的情緒,他們不斷呼喊著「阿那莫莫」和「拉瑪—拉瑪」。 他們的小船靠近了雙桅船,首領圖威特①得到允許,帶著二十多個夥伴上船。 他們驚奇萬分,把船當作活物,撫摸著帆、索、桅、舷牆。 由他們領航,船只在暗礁中前進,穿過一處海底為黑沙的海灣,到距離海灘一海裏處拋錨。 威廉·蓋伊船長細心周到,在船上扣留了人質,才從岸邊岩石上下了船。 多麼奇異的島嶼!據阿瑟·皮姆說,這是紮拉爾島。 這裏的樹木與地球上各溫帶地區的任何品種都不相像。 岩石結構呈現出現代礦物學家從未見過的層理。 河床裏流動著一種液體。 外表不透明,紋理清晰。 如果用刀刃將紋理分開,並不立即合攏!……要步行三海裏才能抵達島上主要村鎮克羅克—克羅克。 那裏只有極為簡陋的住房,均由黑色獸皮構成。 家畜中,有的與普通的豬相類似,有一種黑毛綿羊;家禽有二十種,馴養的信天翁、鴨子及大量的加拉帕戈斯龜等。 ①意為「太聰明」。 抵達克羅克—克羅克以後,威廉·蓋伊及其夥伴發現那裏的居民吵吵嚷嚷、凶相畢露,必須加以提防,至少也要退避三舍。 阿瑟·皮姆估計,男女老少共約一萬人。 他們在「太聰明」家中歇息一陣,便回到岸邊。 沿海一帶,海參——中國人視如珍寶的軟體動物——比南極地區任何地方都豐富,可以大量裝船運走。 關於這個問題,他們試圖與「太聰明」達成協議。 威廉·蓋伊船長要求允許他建立庫房,「珍妮」號留下幾個人加工海參,雙桅船繼續向南極前進。 「太聰明」爽快地接受了這個倡議,並且達成協議,由土著居民協助捕撈這珍貴的軟體動物。 過了一個月,一切安置停當,指定了三個人留駐紮拉爾。 他們對當地人沒有產生過絲毫懷疑。 告別以前,威廉·蓋伊船長希望最後再去一次克羅克—克羅克村。 出於小心謹慎,他在船上留了六個人,炮彈上了膛,裝好了舷牆防護網,錨也豎起來。 這六個人應該禁止任何土著居民接近。 「太聰明」由一百多名武士衛護著,前來迎接客人。 他們沿著一條狹穀前行,兩旁的小山均由皂石構成。 這是一種塊滑石,阿瑟·皮姆在其他地方從未見過。 山坡高達六十到八十法尺,寬度卻只有四十法尺,到處坎坷不平,彎彎曲曲。 雖然這地方十分有利於設置埋伏,威廉·蓋伊船長及其手下的人倒不大懼怕,他們一個挨一個地密集前進。 右手稍前方,走著阿瑟·皮姆、德克·彼得斯和一個叫阿倫的水手。 一個裂隙通向山腰。 走到跟前,只見幾株枯萎的榛樹上懸掛著串串榛果。 阿瑟·皮姆心血來潮,進去采摘。 采完,正欲拔腿原路返回。 他發現混血兒和阿倫也一直陪伴著他。 三人正准備返回裂隙入口處,突然山搖地動,將他們三人掀翻在地。 同時,山上大塊皂石崩塌,他們心裏明白,這下子全要被活埋了…… 三個人都活了嗎?……沒有!阿倫被深深埋在碎石裏,已經停止了呼吸。 阿瑟·皮姆和德克·彼得斯,爬行地上,用他們的獵刀開路。 終於到達較為堅硬的片狀粘土突出地點。 後來又來到一處天然平台,位於長滿樹木的山穀盡頭。 翹首望去,穀頂上一線藍天。 從那裏,可將附近地區一覽無餘。 適才發生的塌陷——是人為的塌陷,對!是人為的,是這些土著居民一手制造的。 威廉·蓋伊船長及其手下的二十八位戰友,被壓在一百多萬噸土石之下,已經無影無蹤。 島上人群熙熙攘攘,許多人從附近島嶼趕來。 無疑,吸引他們前來的,是搶劫「珍妮」號的欲望。 七十艘蹺蹺板小船朝雙桅船駛。 留在船上的六個人首先向他們射出舷炮炮彈,沒有擊中;然後射出槍炮彈和連鎖圓炮彈,死傷無數。 「珍妮」號最後仍被侵占,被放火焚燒,保衛船只的人慘遭殺害。 炸藥起火,一聲爆炸,震天動地,炸死炸傷土著居民兩千人左右。 其他的人,高喊著「代凱利—利!代凱利—利!」狼狽逃竄。 此後一星期中,阿瑟·皮姆和德克·彼得斯靠榛子、麻‧肉、辣根萊為生,躲過了當地人。 土著人做夢也想不到,他們還在這裏。 他們藏身的地方,可說是一個無底洞,黑漆漆,沒有出口,在片狀岩和一種金屬顆粒泥灰岩中挖掘而成。 他們下到一系列的洞穴中去,才將這漆黑的深淵走遍。 埃德加·愛倫·波根據其實測平面圖,給它畫了一張草圖:整個畫面呈現出一個阿拉伯詞源的字,意為「是白的」;還有一個埃及字ДФЦГРНС,意為「南部地區」。 可以到,到這裏,這位美國作者之不可置信,已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我不僅反複閱讀過這部關於阿瑟·戈登·皮姆的小說,我還了解埃德加·愛倫·波的其他作品。 對於這位想象能力勝於智慧的天才,我知道應該如何評斷。 一位批評家,評論他的作品時,不是這樣說過麼:「在他身上,想象居於各種能力之首……這種神奇的能力,能洞察事物內在的秘密的關聯、相應性及相似性……」不是說得很有道理麼? 確切無疑的是,一個人不把他的作品當作純虛構的作品!除非瘋了,否則,像蘭·蓋伊船長這樣的人怎麼可能這些完全不現實的事情是確有其事呢?…… 我繼續講下去: 阿瑟·皮姆和德克·彼得斯在這無底洞中無法長期居住下去。 他們進行了多次嘗試,終於從一面山坡上滑了下去。 立刻有五個野人向他們撲過來。 幸虧他們有手槍,混血兒又膂力過人,打死了四個。 他們二人逃走,拖上第五個。 他們上了停在海邊的一條小船。 船上有三只大龜。 二十幾個島民前來追擊,想逮住他們,沒有得手。 他們將島民打退,操起短槳。 小船駛向海面,朝南方飛馳而。 阿瑟·皮姆就這樣航行到了南緯八十三度以南。 這時已是三月初,也就是說,極地的冬季即將來臨。 西方出現了五、六個島嶼。 出於小心謹慎,必須躲過這裏。 阿瑟·皮姆認為,接近極地,氣候會逐漸變暖。 在短槳的盡頭,小船的側翼,樹起一片帆,用德克·彼得斯及其夥伴的襯衣連接而成。 襯衣是白色的,那個土著俘虜,名叫努努,見了大驚失色。 微微的北風吹拂,極地連續白晝中,海上沒有一塊冰,這奇異的航行持續了一個星期。 由於水溫提高,溫度一致,自超越貝尼小島緯度線以來,竟從未見過一塊冰。 這時,阿瑟·皮姆和德克·彼得斯進入了令人驚奇不止、嶄新事物層出不窮的地區。 遠方天際聳立著灰色煙霧的寬闊屏障,裝飾著長長的閃光的條紋,這正是極光。 大氣流來為海風助威。 小船疾馳如飛,液體表面極其炎熱,外表呈乳狀,仿佛在下面攪動著。 微白的灰塵忽然從天而降——這更使努努驚恐萬狀,漆黑的牙齒上上雙唇翻起…… 三月九日,這種灰雨更加來勢凶猛,水溫升得更高,用手接觸都無法忍受。 巨大的煙霧簾幕,張在南方天際的周圍,仿佛茫茫無邊的瀑布,從高聳入雲的陡壁上,靜靜地流下…… 過了十二天,黑暗重又籠罩著這一海域。 從南極洋乳狀液體的深處,散射出熠熠閃光的物質,劃破黑暗。 粉末狀的陣雨連續不斷,與大洋相互交融…… 小船飛速靠近瀑布。 出於什麼原因,阿瑟·皮姆絲毫未予談及。 偶爾霧障開裂,可隱約望見後方,那是漂浮不定、形狀不明的零亂景象,強大的氣流在震蕩…… 在這令人不寒而栗的黑暗中,灰白的巨鳥成群掠過,不斷呼喊著「代凱利—利」。 就在這時,那個野人俘虜,受驚過度,斷了最後一口氣。 突然,小船以瘋狂的速度投入瀑布的懷抱,一個漩渦張開,仿佛將小船吸進去一般……這時水平方向上突然出現一個蒙面人的面孔。 比地球上任何一個居民的臉龐都要大出許多倍……這人皮膚的顏色正像雪花那樣純白…… 這部怪誕的小,新大陸最偉大的詩人超天才的產物,基本輪廓就是這樣。 小說就這樣結束了。 更確切地說,小說並沒有結束。 在我看來,埃德加·愛倫·波已經無法為如此驚心動魄的冒險設想出一個結局。 於是他用主人公「突然而悲慘」的死亡將敘述中斷,同時又給人留下希望,以為如果能夠找到尚缺的兩、三章,仍會公諸於世。 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第六章 “偈那微微張開的裹屍布!” 在水流和海風的幫助下,「哈勒布雷納」號航行一直順利進行。 如果水流和海風能夠持續下去,半個月之內,就可穿過愛德華太子島和特裏斯坦達庫尼亞島之間的距離——大約兩千三百海裏。 而且像水手長曾經宣稱的那樣,不需要更換一次前下角索。 東南海風一直吹拂,風向不變;有時達到疾風程度,只要降下高帆就可以了。 蘭·蓋伊船長將操作的事全部交給了傑姆·韋斯特。 這位勇敢無畏的「帆架子」——請原諒我用這個字眼——只有到了桅杆要垮下來的危險時刻,才肯決心縮帆。 我倒毫不擔憂。 有這樣的海員,無須擔心會受到任何損失。 他對自己的工作十分留神。 第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冰島怪獸》
第15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