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副,真是舉世無雙,」有一天,赫利格利對我說,「他指揮一艘旗艦也夠格!」 「確實,」我回答說,「在我看來,傑姆·韋斯特是真正的海員!」「我們這『哈勒布雷納』號,船也好!傑奧林先生,你真值得慶幸!也祝賀我吧,因為我終於使蘭·蓋伊船長在你的問題上改變了主意!」 「這個成果,如果是你得到的,那我很感謝你。 」 「是該謝謝我。 雖然阿特金斯大叔一再堅持,可我們船長,就是猶豫不決!我總算讓他明白了事理……」 「我不會忘記的,水手長,我不會忘記的。 多虧你從中斡旋,才使我沒有留在克爾格倫群島苦苦等待。 你看,我馬上就要到特裏斯坦達庫尼亞了……」 「還要過幾天,傑奧林先生。 喂,你說說看,我聽人講,現在英國和美國,有人正在搞一種船,肚子裏裝一部機器,用輪子,就像鴨子用自己的蹼那樣!……這也好,行不行,用用就知道了。 不過,依我看,那種船永遠也鬥不過漂亮的六十英尺三桅帆船。 風力強時,這船可以逼風航行!傑奧林先生,這海風,即使收到五個格①,也夠了!一個海員是不需要在船殼裏安裝輪子的!」 ①32點制羅經的一個格,向位為11度15分。 水手長關於航海中使用蒸汽的見解,我完全無需反對。 現在仍處於摸索階段,渦輪機尚未代替槳葉。 至於將來,誰又能預見呢?…… 這時我記憶中又浮現出一件事:「珍妮」號從愛德華太子島到特裏斯坦達庫尼亞群島恰巧也走了半個月。 蘭·蓋伊船長與我談到「珍妮」號時,就仿佛這艘船確實存在過,他親眼見過一樣。 確實,埃德加·愛倫·波可以任意擺布海風和海水。 自那次談話後,有半個月之久,蘭·蓋伊船長再沒有與我談起阿瑟·皮姆。 對這位南極海洋英雄人物的冒險經歷,他甚至作出似乎從未跟我談過一個字的樣子。 如果他本來希望說服我,讓我相信那都是真有其事,那他表現出的智慧也未免太平庸了。 我再重複一次,一個神志正常的人,怎麼能夠同意對這樣一個問題進行鄭重其事的討論呢?除非完全喪失了理智,或者至少在這個特殊問題上是偏執狂,就像蘭·蓋伊那樣,否則,沒有一個人——我第十次地重複說——不把埃德加·愛倫·波的故事當作純虛構的作品。 想想看!根據這部小,一艘英國雙桅帆船一直前進到南緯八十四度的地方。 那為什麼這次航行居然沒有成為轟動一時的地理大事件?……阿瑟·皮姆深入南極洲歸來,為什麼竟然沒有將他置於庫克、韋德爾、比斯科之類的人物之上?……他和德克·彼得斯,作為「珍妮」號的兩名乘客,甚至超越上面提到的緯度,為什麼人們竟然沒有給予他們公開的榮譽?……對他們發現的自由流動的大海;將他們帶往極地的高速水流;這一帶海水反常的溫度,仿佛從下面進行加熱,達到人手都受不了的熱度;那張在天際的煙霧簾幕;對半張半合的氣態瀑布,瀑布後面出現的其大無比的人面等等。 又該作何感想呢?…… 且不說這些失真的事物,就說阿瑟·皮姆和混血兒怎樣九死一生得以返回,他們的紮拉爾小船怎樣將他們從極圈以遠的地方帶回,最後,他們又怎樣被人搭救並被送回祖國的?我倒很想知道。 乘坐一只單薄的短槳小船,穿過二十多度地區,再次越過極地大浮冰,回到最近的陸地,阿瑟·皮姆的日記又怎麼能絲毫沒有提及返程中的事件呢?……有人會說,阿瑟·皮姆還未來得及提供自述的最後幾章就死了呀!……好吧!即使如此,關於歸途,他一個字也未向《南方文訊》出版者提及,這難道真實可信嗎?……德克·彼得斯既然在伊利諾斯州居住數年,為什麼對這次曆險的結局保持緘默呢?……是否只字不提對他有利呢?…… 據蘭·蓋伊船長說,他去了凡代利亞,因為小說中談到德克·彼得斯住在凡代利亞。 但是蘭·蓋伊船長沒有遇到德克·彼得斯……這我倒相信!我再重複一次,與阿瑟·皮姆一樣,德克·彼得斯也只是存在於美國詩人令人頭腦發昏的想象之中……他能夠將純屬虛構的東西強加於某些人的頭腦,使他們相信確有其事,這難道不是證實了這位天才的非凡威力麼?對這一點,恐怕是沒有異議的。 我很明白,蘭·蓋伊船長已無法擺脫他的固定看法。 再次與他爭論,再次提起這些未曾說服他的論據,是不知趣的。 他比以前更加面色陰沉,沉默寡言。 除非必要,他從不在雙桅船甲板上露面。 每當他在甲板上出現時,他的目光便固執地掃視著南方天際,仿佛要極力刺透它…… 也許,他似乎望見了那煙霧的簾幕,上面有一條條寬寬的斑馬紋;望見了高渺的天空,無法穿透的黑暗使天空更加顯得其厚無比;望見了乳狀深海迸射出熠熠閃光;望見了雪白的巨人透過瀑布的漩渦為他指明道路…… 我們的船長真是個奇怪的偏執狂!幸好除了這個題目以外,他都還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他作為海員的優點,也都仍然完好無缺。 我所能設想的一切憂慮並沒有變成現實的危險。 應該說,我覺得更有興味的,是要發現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蘭·蓋伊船長對「珍妮」號所謂的遇險者如此關切。 即使把阿瑟·皮姆的自述當作是真有其事,並且假設英國雙桅帆船確實穿過了這無法逾越的海域,又何必如此無謂的惋惜呢?在發生了爆炸和紮拉爾島土著人制造的坍塌之後,即使「珍妮」號的某些水手、船長或軍官有人幸存下來,從情理上說,還能指望他們仍然活著嗎?根據阿瑟·皮姆指出的日期,從事情發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一年。 即使這些不幸的人逃出了島上居民的掌心,從那時到今天,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怎樣獲得衣食而不致全部送命呢?…… 算了吧!雖然這些假設毫無根據,我怎麼也開始鄭重其事地討論起這一類假設來了呢?再進一步,阿瑟·皮姆、德克·彼得斯、他們的夥伴、消逝在南極海面大浮冰後面的「珍妮」號,我是否也即將相信,他們都確曾存在過呢?是否蘭·蓋伊船長的癲狂症也感染了我?事實上,剛才我不是發現自己在無意之中也將「珍妮」號向西航行走過的路程與「哈勒布雷納」號駛向特裏斯坦達庫尼亞所走的路程進行比較嗎?…… 那天已是九月三日。 如果不發生什麼延誤——如果發生,也只會來自海上的意外——我們的雙桅船再過三天就要進港了。 這群島嶼中主要島嶼的海拔相當高,天氣晴和時,遠遠就能望到它。 那天上午十點到十一點之間,我在迎風一側從船頭到船尾散步。 海水波浪起伏,汩汩作響,船只在水面上輕輕滑過。 仿佛「哈勒布雷納」號是一只巨鳥——阿瑟·皮姆提到的一只巨型信天翁——正展開寬闊的翅膀,穿過空間,帶著整個的船只飛翔。 是的!對於象力豐富的頭腦來說,這已經不是航行,而是飛翔。 船帆在跳動,正是拍打著翅膀呀! 傑姆·韋斯特站在臥式錨機旁,船頭的三角帆蔭蔽著他。 他將望遠鏡貼在眼睛上,在左舷海風下,注視著兩三海裏外一個漂浮的物體。 好幾個水手俯身舷牆,也用手指指點著那個東西。 這個龐然大物表面有十到十二碼①呈不規則形狀,中央部分突起,有一鼓包,閃閃發光。 海浪在西北方向移動,這個物體隨著浪濤上下顛簸。 ①一碼等於0.9144米。 我走到船頭欄杆處,仔細地觀察這個物體。 海員們的話語傳到我的耳際。 海水帶來的任何東西,哪怕很小,卻使他們感到興趣。 「這根本不是鯨魚,」帆篷師傅馬爾丁·霍特鄭重聲明,「是鯨魚,我們觀察這麼長時間,至少也該換一兩口氣了!」 「當然不是鯨魚,」撚縫師傅哈迪肯定地說,「說不定是棄船的骨架……」 「這是魔鬼從海底送上來的!」羅傑斯喊道,「夜裏你們跳上去試試!保證你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要劃破你的臉,把你沉到水裏去!」 「我相信你的話,」德拉普加了一句,「這類漂流物比岩石還危險。 今天在這邊,明天在那邊,怎麼躲得開呢?……」 赫利格利剛剛走過來。 「你說呢,水手長?」我問他一句。 他在我身旁,臂肘支在欄杆上。 赫利格利仔細觀看。 強勁的海風吹拂著,雙桅船迅速向漂流物駛去,發表意見更容易些了。 第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冰島怪獸》
第16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