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辮和孫大麻子都是有些潑皮膽量、潑皮手段的人,滿腦子想著到槐園中發筆橫財,根本不肯將鐵忠的話放在心上,帶上小鳳和黑貓,提著燈籠放開腳步,徑直來在槐園門前,取出鑰匙開了大鎖,只見裏面好大一座園子,門第森嚴,屋宇連綿,雖非天上神仙府,也是人間富貴家。
天黑後的槐園中靜夜沉沉,四周皆是悄然無聲,唯見頭頂明月高懸,腳下銀光瀉地,園中的庭廊水榭、樓台花木,在月影之中看起來顯得分外清冷淒涼。
張小辮到得此處,心中也自打鼓,林中老鬼只說帶黑貓進這凶宅,就能挖出金山銀山,其餘細節卻未做交待,不知究竟要如何作為才能取了那樁富貴,此行是凶是
吉,還要全看張三爺自己的造化。
眼見這座槐園樓閣院落眾多,不知該從何處著手,只得先打開正堂屋門落腳,但見樓中蛛網閉戶,灰塵滿布,是個久無人登的所在,房裏的家具擺設,早被搬了一空,三人找個角落,胡亂收拾掃抹了一番,就在屋中分吃剩下的幾塊幹糧,想要先填了肚子,再到園中各處尋視。
白天奔波多時,三人都已餓得狠了,此時狼吞虎咽,誰也顧不上說話,正吃著半截,就聽後宅裏傳來一陣孩童啼哭之聲,哭聲淒慘飄忽,時遠時近,那黑貓極是警覺,它原本蜷伏在地,此刻聽到響聲,貓耳朵一動,「蹭」地躥了起來,貓眼充血,它如臨大敵,顯得十分懼怕。
張小辮聽得真切,又是出乎意料,不免又驚又奇,險些被嘴裏的幹糧一口噎死,他翻著白眼好不容易才強咽下去,暗罵一聲作怪了,在這荒園廢宅裏,怎會有小孩哭泣?
小鳳被那陣揪人心肺的哭聲所嚇,驚道:「莫非是凶宅裏有小鬼做祟?」張小辮抱起黑貓來,對小鳳說道:「怕什麼?黑貓、白狗專能辟邪,縱然是厲鬼,也要懼怕它們幾分。聽這哭聲有異,也說不定是園中埋藏的銀子成精了。」
孫大麻子說:「世上之所以會有鬼魅妖邪之物,多是因為人心不平,所謂一正壓百邪,倘若問心無愧,就算真是鬧鬼又有甚麼可怕?」說話聲中,他便抄起杆棒在手,壯起一身虎膽,當先尋著哭聲找向後園。
後院是片荒廢園林,種有數百株刺槐,如今這些槐樹多半都已枯死了,枯樹在月光下枝杈戟張,猶如一片片猙獰的鬼影,滿院子全是沒膝深的荒草,草窠牆縫中沒有任何蛙鳴蚓吹之聲,一派死寂中,只有那斷斷續續的小孩啼哭聲,不時從草木深處傳來。
早年間曾有許多埋銀化物的傳說,說是大戶人家深宅大院,地下常會藏有隱密的銀窖,埋下許多金銀財寶,以防後世子孫坐吃山空,但是把銀子埋得年頭
太多了,物老生變,就會變化人形作祟,民間稱之為「銀魄」,張小辮財迷心竅,認准了凶宅藏銀、荒園埋寶,思量著那哭聲定是積銀之兆,挑起燈籠,放開腳步撥
草折枝,徑向槐樹叢中走去。
孫大麻子也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糙人,仗著會些拳腳,掄著杆棒同張小辮並肩上前,正待打它個「棒開方舒五內憤,棍發助得一身威」,誰知撥開面前一
片枯枝敗葉,卻見到古槐叢中竟有一座兩層的木樓,碧瓦朱漆,樓閣玲瓏,門窗卻都不是全的,顯得破敗頹廢,小兒啼哭之聲正是從樓中傳出。
三人在樓前站定了腳步,耳聽哭聲甚近,觸人心神,皆是又驚又疑,正拿不定主意,是否要闖進去看個究竟,就見樓中黑暗處,有團白花花的影子在緩緩蠕動,恰好是月光照不到的所在,看不清是個什麼事物。
有道是財迷人眼色亂心,張三爺是窮神轉世,眼裏只認得一個財字,哪裏曉得此間利害,問聲:「誰家孩兒死得苦惱,在此哭鬧不休?」舉著燈籠望前一照,三人都借著燈光看得真真切切,不看萬事皆休,一看看見了,頓時驚得心酥腳麻,不知自家身子是橫是豎了。
原來從黑洞洞的樓閣中,哪裏有什麼銀精銀魄,只趴著一個白白胖胖的童子,僅有**個月大,全身上下一絲不掛,在脖子上吊了個長命銀鎖,那童子正
自嚎啕大哭,嗓子都哭啞了,他見燈籠晃動,立即轉悲為喜,竟然「咯咯咯」的怪笑起來,一陣風似的朝著樓口爬將過來,須臾之間便已到了張小辮三人面前。
有分教「婁氏槐園藏凶靈,三更半夜索命急」,欲知張小辮等人在槐園中有哪些險惡遭遇,且留待下回分說。
且說掃地的小和尚領了法旨,匆匆出了山門,一直找到後半夜,總算尋得了那只賴瘡老貓,將它抱至鄙雷塘邊,歎道:「叵耐你這業畜不曉事,不知怎地
得罪了老禪師,卻要著落在小僧身上,今夜不得不結果了你的性命,這就念經超度你去往西天極樂世界了……」隨即硬起心腸,將老貓投入潭中溺死,又撈出死貓屍
體,埋在了後山密林,這才回轉寺廟,向曇真長老複命。
常言道「入門休問枯榮事,觀看顏色便得知」,曇真長老一看小和尚的神色,就知他已將事辦妥,長老見此時天光大亮了,就問他是如何將貓了斷,當時是否天色未明?
掃地的小和尚破了殺戒,心中多是恍恍惚惚的,隱約記得淹死老貓之時,似乎是東方剛動,城門也還未開,當著長老面前,不敢再有什麼隱瞞,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曇真長老聽罷,心想「看來此乃天意,人力不可強求了」,此前只因禪機不可明言,難以對掃地小和尚直說,所以不能如實相告。原來佛家講個因果循
環,那只滿身賴瘡的老貓雖是墜在畜牲道裏,但它生來帶有道行,每到鄙雷寺中有僧人焚香誦經,敲木魚的聲音一響,老貓必定聞聲而至,伏在堂前簷下聆聽經文。
曇真長老慧眼相看,知道此貓是一身道骨,成不了佛,但佛道眾生,皆是眷屬,它聽經多年,早晚會有一段善果,只不過還要投胎在人間有些作為才能得
大道。正值頭天夜裏,靈州城有位產婦臨盆,胎兒橫生倒長,產婦性命垂危,眼瞅著就要烏呼哀哉一屍兩命了,接生婆和乳醫束手無策,空自焦急。
外人不明就理,只有曇真長老一人清楚,此貓不死,彼婦不產,這才命小和尚與那老貓行個方便,但是未成想,陰錯陽差地誤了時辰,如今只能看這老貓自己的造化了。
當天早上果然有譚員外家喜得貴子,取名為「百徵」,譚家是靈州城中有名的書香門第,到了譚公子這代,已是人丁不旺,千傾地裏只有他一根苗,誰知
這小公子自生下來起,就全身生瘡,遍求名醫也難以治愈,好在此人生來聰穎,讀書過目不忘,年輕時有意考取功名,但他學問雖然到了,福氣卻不到,任憑胸中錦
第35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