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篇

 銀河系漫遊指南

 道格拉斯 亞當斯 作品,第2頁 / 共61頁  

 大小:

朗讀: 

這個學生就通過有限概率裝置,制造出了無限非概率發生裝置。多麼無厘頭啊。但是你不得不佩服「邏輯上的合理性」。『漫遊』系列並沒有因為無厘頭而變成一部軟科幻,相反,它盡量讓自己看起來像一部硬科幻,凡事能提供原理解釋的就一定提供。比如,有限概率發生器的制造原理:簡單地把基於單個超微57型亞介子電腦的邏輯電路連接在一個掛在強布朗運動發生器上的原子矢量繪圖器上就行了。不會真有人照著去做一台有限概率發生裝置吧?明知道作者在扯淡,就是忍不住被他逗樂:怎麼有人能一本正經地扯淡到這種程度?

《銀河系漫遊指南》原著是一部廣播劇本,1978年在BBC播出後引起強烈轟動,原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隨即將它寫成小說,化身為小說的《銀河系漫遊指南》成了科幻史上一座裏程碑,英文版銷量超過1400萬冊。在英國廣播公司一項調查中,《銀河系漫遊指南》取得「有史以來最受讀者喜愛的小說」的第四位。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顛覆了人類思維的常態。它提醒地球人,面對廣袤虛空,「人」就像「無知的原始人」,人對銀河系事務的了解程度,「簡直和一只非洲蚊子對北京生活的了解程度沒什麼區別」。

解讀

道格拉斯·亞當斯是全球第一個將喜劇與科幻藝術成功結合在一起的作家,2001年5月11日,49歲的亞當斯因心髒病猝然辭世。直到去世前他還在為這部電影構思新的情節和故事角色,所以他被稱為《銀河系漫遊指南》的行政制片人。他去世的前一天,國際天文學協會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阿瑟·鄧特」。將《銀河系漫遊指南》拍成電影多年來一直是數百萬亞當斯迷期待的事情,同時他們也擔心電影版能否保持原著的風格。從1982年制片商買下改編劇本拍攝權的那天計算,影片從醞釀到最後完成拍攝制作,前後跨越20多年時間。我覺得本片沒有宏大制作場景和精美音畫,沒有精彩的故事演繹和劇情設計,甚至對故事的展現也不充分,也許本片算不上一部好電影。也許本片只是忠實於原著,將阿瑟·鄧特的太空曆險喜劇故事於110分鐘影像中再現,這迎合了亞當斯迷們的口味,我們則需要先作一些必要了解。

在古代,你要是擔心天會塌下來,那叫杞人憂天。在幾十年前,以《公民凱恩》成為電影教父級人物的奧森·威爾斯,在美國電台開玩笑說地球即將被外星人侵占,無數人信以為真,嚇得差點落荒而逃。地球毀滅,放到什麼時代都是非常嚴重的大事。可《銀河系漫遊指南》不一樣。誰說地球是我們唯一的棲息地?誰說地球毀滅我們就要抱頭痛哭?天外有天在這部幽默而想象力無窮的科幻巨作裏表現得無比動人。

定制行星是宇宙中一項全新的特種工業,超空間工程師通過太空中的白洞吸取物質,嚴格按照客戶的要求構造各種行星。曼格拉斯人根據泛維度種族的定制建造了「地球」。一個名叫司拉提巴特法斯特的設計師甚至因為設計出漂亮的海岸線而獲獎賞,獎品是地球上一處被稱為挪威的地方。沒錯,根據那個叫做道格拉斯·亞當斯的英國佬的瘋狂想法,地球就是這麼來的。

地球高壽?科學的答案,46億年。科幻的答案,1000萬年。是的,地球誕生於1000萬年前,或者應該說1000萬年前建成。茫茫宇宙中,一個「具有超級智慧的泛維度種族」對關於生命意義的無休止的爭論感到厭煩了,他們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建造了宇宙一切空間和時間中第二強大的電腦「沉思」,向它尋求「關於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終極答案」。整整750萬年後,「沉思」給出了答案——42。面對這個玄妙的答案,泛維度種族需要回過頭先弄明白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終極問題,方能理解答案。但「沉思」不能勝任此項艱巨的任務,它說:「你們需要一台能夠計算出這個終極答案的電腦,這台電腦具有無限和微妙的複雜性,以至於有機生命本身將會成為操作母體的一部分。你們自身也會以一種新的生命形式投入到這台電腦中,去操控為期1000萬年的程序。我將會為你們設計出這台電腦,並且我已為它取好名字。它將會被稱為……地球。」

地球這顆星球加上人類自身,構成一台有機電腦的母體,運行著一個為期1000萬年的研究程序。匪夷所思的是,那個泛維度種族在地球上的新的生命形式,居然是小小的、白色的、毛茸茸的、瘋狂迷戀奶酪的、在上世紀60年代早期的肥皂劇中把女人們嚇得尖叫的生物——老鼠。人類在老鼠身上作實驗,觀察它們行為的過程,竟然是老鼠精心安排的,以此用來研究人類。所以,千萬別被那些虛假的幻象迷惑。地球,其實是老鼠定制的。它們不僅付了款,還負責管理。

這一切直到地球人阿瑟·鄧特一覺醒來,沃貢人的艦隊光臨地球,宣布開發銀河系偏遠地區的計劃需要修建一條超空間快速通道穿越這個星系,地球屬於被清除的範圍。「你們沒有必要對此表現出驚慌。所有清除計劃已經在半人馬座主星展示了50個地球年了,你們有足夠的時間提出任何投訴意見……什麼?你們沒去過半人馬座主星?看在上帝的份上,那只有區區4光年的路程,這你們是知道的。我很抱歉。」於是,和許多拆遷計劃的執行程序一樣,地球,這台宇宙一切空間和時間中第一強大的電腦,在完成它的任務之前5分鐘被毀掉了。「關於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終極問題」隨之湮沒,42,也失去了意義。所幸的是,阿瑟·鄧特在最後一刻被他的朋友、正在地球上的星際漫遊者福特救走。兩人開始了一段充滿驚奇的星河冒險之旅。旅程中,阿瑟發現毛巾是宇宙間最有用的東西,並體驗到生命的全新意義,更發現他需要知道的一切居然寫在一本名叫《銀河系漫遊指南》的電子圖書裏。

引子


在銀河系西螺旋臂的末端那片未曾標明的寂靜虛空中,懸掛著—顆不被人注意的小小的黃色太陽。距離它大約9800萬英裏的軌道上,運行著一顆完全無足輕重的藍綠色小行星。這顆行星上由猿演化而來的生命形式原始得令人吃驚,他們居然還認為電子表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設想。

這顆行星上存在著——或者說曾經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大部分的居民在大部分的時間裏都感到不開心。針對這一問題曾提出過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但其中大部分都是緊緊圍繞那些綠色小紙片的運動來著手的——這很奇怪,因為實際上並不是這些綠色小紙片不開心。

於是,問題依舊困擾著這顆星球。所有的人都感到不自在,其中大部分簡直可以說是淒淒慘慘,甚至包括那些擁有電子表的人。


  

不過這與我們這裏要講的故事無關。

我們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場可怕而又愚蠢的災難,以及它的一系列後果。

同時這個故事也是關於一本書的,書名叫做《銀河系漫遊指南》,這不是一本地球上的書,它從來沒有在地球上出版過,並且一直到那場可怕的災難發牛之前,沒有任何地球人見過或者聽說過它。

然而,這絕對是一本非凡的書。

事實上,它可能是小熊星座那些偉大的出版公司所出版過的最非凡的書了——當然,這些公司也沒有任何—個地球人聽說過。但是,在銀河系東部外緣的許多更加開放的文明裏,《銀河系漫遊指南》已經取代偉大的《銀河系百科全書》成為所有知識和智慧的標准。這是因為,盡管顯得冗長,並且包含許多虛假或者至少是不夠准確的信息,但它卻在兩個極其重要的方面超越了那部更加陳舊和呆板的著作。

第一,它稍微便宜一點兒;第二,在它的封面上以大而友善的字體寫著「不要恐慌」這句話。

不過,這個關於那個可怕而又愚蠢的星期四的故事,這個關於那次災難的奇特後果的故事,這個關於這些後果如何無可逃避地與這本非凡的書交織在一起的故事,它的開始卻非常簡單。

它的開始與一所房子有關。

第一章


  


這是一所普通的房子,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毫不起眼。也許這所房子只對惟一一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那就是阿瑟·鄧特,而這也僅僅只因為他碰巧是住在裏面的人而已。自從搬出倫敦那個讓他緊張和急躁的鬼地方,阿瑟住在這兒已經3年了。他大概30歲上下,高個子,深色頭發,屬於那種總也平靜不下來的家夥。他最大的焦慮就是,周圍的人總是問他為什麼看上去這麼焦慮。他在當地的廣播電台工作,他總是告訴自己的朋友們這份工作比他們想像中的有趣得多。而實際上,他的大部分朋友本身就是在這家電台工作的。

一個星期三的晚上,瓢潑大雨從天而降,鄉間小道積了水,變得泥濘不堪。但到了星期四早晨,陽光明媚,照耀在阿瑟·鄧特的房子上——不過,這也將是最後一次了。

阿瑟並不知道,委員會已經決定要推倒這所房子,修成一條通道。

星期四早上8點,阿瑟感覺有點兒不舒服。他迷迷糊糊地醒來,起床,又迷迷糊糊地在房間裏轉悠,他推開一扇窗戶,看見了一輛推土機,他找到自己的拖鞋,咕咚咕咚走進衛生間洗漱。

把牙膏塗在牙刷上——好,開始刷牙。

刮胡鏡——居然對著天花板。於是他開始調整,在某一個角度上,鏡子正好映出第二輛推土機駛過衛生間的窗戶。終於調整好位置了,鏡中映出了阿瑟·鄧特的胡子。他刮幹淨胡子,清洗,擦幹,又咕咚咕咚沖進廚房,想找點兒好吃的東西填進嘴巴。

「推土機」這個詞兒一度在他腦海中盤旋著,想找到什麼相關聯的東西。

廚房窗外的那台推土機可真是個大家夥。



第2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