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篇

 生命之歌

 王晉康 作品,第2頁 / 共40頁  

 大小:

朗讀: 

小憲雲看見人群中有很多金發碧眼的白人,也有幾個黑人,他們早把攝影鏡頭對准了蛋形試驗室。她也像大人那樣壓低聲音問:

劉伯伯,為什麼這麼多人來看小元元出生?他很重要嗎?

劉伯伯親親她,開玩笑地說:當然!太重要了!也許世上只有一件事能與它相比,那就是上帝造人。你知道上帝造人的故事嗎?

我知道,那只是神話,我知道人是猴子變的。

劉伯伯輕聲笑起來,忽然用手指放在唇邊噓了一聲。大廳裏一下子安靜下來,靜得能聽見攝影機輕微的絲絲聲。衣冠楚楚的生命科學院院長田力文教授踏上講台,努力抑制住自己的激動,宣布道:

各位來賓,一項跨世紀工程的成果馬上就要揭曉了。他的聲音微微顫動,透露出內心的亢奮,這項工程我們命名為女媧工程,因為在中國神話中,是女媧而不是耶和華創造了人。當然,無論是女蝸還是耶和華,都是人類蒙昧時期產生的膚淺的童話,那時人類還不了解,生命的誕生和進化是何等艱難的跋涉。45億年前,太陽紫外線、宇宙空間輻射和地球上雷電的共同作用,在地球原始大氣和原始海洋中制造出了核酸和蛋白質等高分子物質,並在第一次自我複制中開始了生命的曆程。今天,又一種全新的智能生命即將誕生,人類將代替創造萬物的上帝。現在,請智能生命之父孔昭仁教授為大家講話。

劉騫抱著憲雲擠到前邊,她看見蛋形透明罩內的爸爸向助手下了最後一道命令,然後接過秘書手裏的講稿走到麥克風前,隔著玻璃與大家相對。媽媽也從後面擠過來,輕輕攥住憲雲的一只小手。

孔昭仁教授瞄一眼講稿,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口袋裏。他面龐清臒,目光銳利,鼻梁和下巴處的線條像花崗岩雕像一樣剛勁。他從容地侃侃而談:

謝謝大家的光臨。我想,今天應該是一個裏程碑,我們將代替上帝完成生命形態的偉大轉換。他的平靜中帶著自傲,我們是踩著無數先輩的肩膀才到達這一高度的,在這裏我想曆數100年來生物學界的幾項重大進步,並向這些先輩們表示我的謝意。

他看見了人群中的女兒,對女兒微微一笑,然後扳著指頭數道:

1924年,蘇聯科學家奧巴林提出了生命起源假說。1952年,美國科學家米勒那時他還是一個學生用電火花和紫外線作用於模擬原始大氣的混合氣體,得到了構成蛋白質的各種氨基酸,即生命的磚石。稍後,美國科學家福克斯制造出一種類蛋白微球體,它們有類似運動、生長、繁殖和新陳代謝的生命特征。1965年,中國科學家合成了真正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2013年,我的前輩、原生命科學院院長陳若愚先生,根據已故的貝時璋先生的細胞重建理論,用非生命物質組裝成一種能自主分裂的細胞,這是第一個人工制造的單細胞生命。同年,在全世界科學家通力合作十餘年之後,終於破譯了人類的10萬個基因密碼。20年後,即2033年,日本科學家利用已知的人類基因(不包括成腦基因)培育出了第一個無腦人體,如今已廣泛用作生物機器人的身體包括今天小元元的身體。

在列舉這些枯燥的數字和事實時,孔昭仁心中的激情之火在逐漸高漲,兩眼炯炯發光。他平息一下情緒繼續說道:

至於智能人的大腦,則完全是走另外一條道路,大家知道,人腦是45億年生命進化的頂峰,是宇宙的精華。但嚴格說來,人腦是生命進化曆程中各個時代留下的堆積物,不可避免地摻雜著不少冗贅結構,像爬行動物的腦皮之類;也受到種種限制,比如神經原中脈沖傳導速度最大不超過100米每秒。在進入智力及腦科學的自由王國後,我們沒必要再簡單地模仿了。簡言之,就今天即將誕生的小元元而言,他的大腦是第十代生物元件的電子計算機,其腦容量和計算速度已遠遠超過人腦了。

小憲雲好奇地向四周打量,她當然聽不懂這些艱深的話,但這些場景深深刻印在她的腦海中,包括那種十分特別的氣氛:肅穆、壯嚴、蒼涼凝重中透著點神秘。


  

美聯社記者海絲波爾第一個站起身提問,她是一位漂亮姑娘,金發,尖尖的鼻子,藍色眼珠十分明亮。她說:孔先生,聽說你創造的第一個新型生命、第一個智能人的外形是一個小男孩,他有一個中國式的名字叫孔憲元,對嗎?請你介紹一下他的情況。

孔教授微笑著說:

小元元是一個學習型機器人,他具有強大的本底智力,但不輸入任何程序。他也像人類嬰兒一樣頭腦空白的來到這個世界,牙牙學語、蹣珊學步,逐步感知世界,建立自己的心智系統。我們想以這種從0開始的過程來判斷它是否有建材自我的能力。只有在他沖出混沌建樹自我後,才能說他確實是一個新的智慧生命。我們也想以此判定智能機器人和人類父母之間能建立什麼樣的感情紐帶。小元元將在我家生活,我想我們能彼此相愛,包括我妻子、我母親和我女兒。雲兒,你會愛這個小弟弟嗎?

他笑著問窗外的小憲雲。小憲雲咯咯笑道:當然!她的笑聲使會場過於嚴肅的氣氛活躍起來。

海絲小姐笑著問:

作為一個女人,我想問幾個女人會感興趣的瑣碎問題。小元元會吃飯嗎?會長高嗎?他是不是像阿童木那樣神力無敵?

小元元體內使用永久性能源。當然他也有吃飯功能,不過這只是為了他能更好地融人人類社會。他會長高。為了加快試驗進度,在他出生時,我們用快速生長法已經賦予他兩歲的身體。至於他的體能,肯定將遠遠超過普通人既然我們掌握了基因的秘密,我們為什麼不使他各方面都盡善盡美呢?當然,他不會有阿童木那樣的無敵神力,那是童話而不是科學。

第二個提問的也是一位女人,印度的莎迪夫人:

孔先生,你說到感情紐帶,你堅信這種新型生命會具有人類之愛嗎?


  

孔教授平靜地說:感情是比智力更為複雜的一種物質運動,人類對它的了解還遠遠不夠。但是,我想我一定會愛他要知道,創造小元元比懷胎10月要遠為困難,我有什麼理由不愛他呢。

記者們都笑起來,憲雲媽也笑了。田院長說:

時間馬上到了,現在請德高望重的前輩、原生命科學院院長陳若愚先生講幾句話。

記者們這才注意到一個白發白須的老人。他早已進門,悄悄站在人群背後。幾個熟識的記者趕忙過去攙扶他,但老人擺擺手,步履健朗地走過來,接過麥克風:

向孔先生祝賀。78歲的老人寬厚慈愛地說,今天無疑是一個新世紀的開端。正如田先生所言,地球上生命的進化是何等艱難的跋涉,多少物種都在進化過程中悲壯地失敗了,消亡了,人類是存留下來並吃到智慧果的惟一的幸運者。可是現在呢,我們能在一夜之間造就一種新的生命,並賦予它比人類更強大的智力,我簡直有點嫉妒了。

一個滿臉胡子的土耳其記者敏銳地說:我想陳先生是委婉地表達了對小元元的戒心。

陳先生未置可否,繼續說下去,他的語調透出一抹蒼涼:

但願這只是一個老人的多慮。大家知道,人類對電腦的依賴早就無可逆轉。不過可以自慰的是,從本質上講,電腦只是一種智能機器,它們只能被動地從屬於人類社會。但建樹了自我的智能機器人類會不會具有人類的生存欲望?他們會不會主動參與和變革這個世界?這個新的世界,人類是否還能控制?讓我們拭目以待。

陳先生的話使大廳內已經活躍的空氣又變得粘滯濃重,記者的提問因此遲滯了片刻,這時正好時間到了,蛋形密封艙內的沃爾夫電腦開始倒計時,清晰的金屬聲音在大廳中回蕩:



第2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