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篇

 筆靈1·生事如轉蓬

 馬伯庸 作品,第1頁 / 共74頁  

 大小:

朗讀: 

內容簡介:

自古相傳有一筆塚搜集天下文人精魂的筆靈——擁有筆靈,擁有才情,擁有特殊異能、呼風喚雨、顛倒時空。一群奸邪為一掌中國文壇、獨霸天下,操控各朝官職、曆代興衰的命脈,在南宋時爆發了一場歷史沒有記載的筆靈滅絕戰,從此筆塚失落、筆靈散落世間。陰謀延續千年之後,「青蓮現世,萬筆應和」,青蓮遺筆掌握了開啟筆塚的重要關鍵!第二次筆戰即將開打——李白、杜甫、王羲之、謝道韞、司馬相如…… 當這些歷史中的文人殞落之後, 他們的靈魂便煉化寄寓在生前常用的毛筆之中,不曾湮滅。筆塚主人誓言搜盡天下文人之筆中之靈,不教才情付諸東流。然而,筆靈所帶來的巨大能量,卻令某些有心之人覬覦不已。』

正文

作者序

文化一向是一個非常含糊的概念。

在宣紙上默寫〈出師表〉是文化;烹茶品茗焚香聽琴是文化;蹲在汨羅江剝粽葉是文化;在大學裏開科讀經是文化;拿冷豬肉祭孔、祭黃、祭媽祖是文化;甚至上網為世界新七大奇跡投長城一票,也算得上是文化。

當一切都變成文化的時候,不文化也許會顯得更有趣一些。

中國歷史上的名人汗牛充棟,假如他們靈魂不滅,會是什麼樣子?

這是一個典型的唯心主義猜想,甚至有封建迷信的傾向,可是我忍不住總去想。

胡思亂想的產物就是這一篇小說。所以這本書並沒什麼文化,這只是一個關於毛筆的小故事。這些毛筆和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文化名人有一些玄妙的關系,甚至還有點孔老夫子不願意看到的怪、力、亂、神。

用傳統文化來講一個怪力亂神的故事,頗有些焚琴煮鶴的味道,但也有一種行為藝術的美感。作為一個在配電領域做平凡上班族的我來說,這就足夠了。

還是那句老話:「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

先賢曾言——當然這個是我杜撰的——「序不可多,錢不可少」,所以就此閉嘴,還請諸位慢慢翻開下一頁看吧。

作者再序


  

其實我一向最討厭的就是寫序。

序就像是一個嘮叨的導演,在你看電影之前就對著你喋喋不休,跟你傾訴這部電影的藝術手法、思想境界和內涵——盡管你未必有心情去聽,或者只是單純沒有興趣。

當一個作者把自己的想法已經用整整一本書傾訴給讀者之後,又怎麼會有力氣來寫序呢?

所以我決定在序裏談一些別的東西,一些和《筆靈》完全無關的東西,一些在《筆靈》裏沒有機會表達的思想。

「海角七號」是一部好電影,我在情人節那天看完以後,還特意從國外的電騾上拖來一套完整版的存在硬盤裏。不要怪我沒有版權意識,實在是因為我聽說男女主角的床戲在大陸上映時有部分刪節。當然,我更喜歡大大,大大的母親也很萌……這些想法都是《筆靈》裏所沒提及的。

九把刀是我最喜歡的台灣作者之一,他和另外一位我最喜歡的台灣文人李敖一樣,都對女生有著很飛揚的想法,又很熱血。我一直對這樣的人抱持著高度的尊敬,因為我既不飛揚,也不熱血,更缺少女生。這些想法也是《筆靈》裏所沒提及的。

我第一次在台灣出版的作品是《鳳起隴西》,印刷的時候印刷廠發生了火災,導致出版日期不得不押後。編輯滿懷愧疚地把殘存的樣書送到我手裏,我甚至能從焦黃彎曲的書邊感覺到那一刻的高溫。從那一次之後,我每一次出版作品,無論大陸、香港還是台灣,都會導致一場火災或者類似規模的事故——注意,是每一次。

我個人認為這只是一系列可悲的巧合,不過我的那些迷信的朋友與編輯卻不這麼想。我衷心感謝這一次促成《筆靈》系列出版的人,他們既善良又勇敢。這些想法也是這本書裏所沒提及的。

其實在這一本書裏沒有提及的,還有接下來的情節。我很想說,可是編輯們不讓。


  

所以在此我只能透露一點:事實遠比你想象中複雜。

其實也遠比我想象中複雜。

這也是這一本書裏沒有提及的……真的。

序章 且放白鹿青崖間

——出自《全唐詩》卷一百七十四·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一作〈別東魯諸公〉)

唐寶應元年,當塗縣。

深夜,秋雨飄搖,門窗俱閉。

一位老者頹然臥在床榻上,閉目不動,衣襟上滿是酒氣。以往光芒四射的生命力即將消散殆盡,如今的他只剩一具蒼老軀殼橫在現世,如殘燭星火。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老者艱難地嚅動嘴唇輕吟,聲音雖然嘶啞,卻透著豁達,似乎全不把這當回事。他吟到興頭,右手徒勞地去抓枕邊酒壺,卻發現裏面已經滴酒不剩。



第1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