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篇

 黃河古道·人形棺材

 李達 作品,第2頁 / 共87頁  

 大小:

朗讀: 

這裏說的手藝人,並不是在街頭打卦賣藝的手藝人,而是單指在黃河上采金的手藝人。黃河采金人出自古代金門,有一套專門的切口,采金人不言金,自稱是手藝人,行走黃河,吃的是黃河大王賞的飯。據說,這黃河手藝人會使「觀山」、「辨水」、「按脈」、「尋金」等采金古法,能找到隱藏在黃河中的金礦。

這些事情,我都是聽我爺爺說的。

我爺爺是白家最後一個黃河手藝人,關於他的傳說很多。

有人說,他懂金門采金之術,能從渾濁的黃河中看到一條隱約的金線,順著金線就能摸到金脈,沿著金脈走,就能找到隱藏在黃河裏的金礦。也有人說,我爺爺年輕時在黃河裏發現了大金礦,秘密地將金沙鑄成了幾十塊金磚,用墨汁塗黑了,偷偷埋在了地底下,哪天要是白家敗落了,就能靠這些金子東山再起。

關於這些傳說,我是從來不信的。

在我印象中,爺爺只是個比較悶的小老頭,成天端著壺信陽毛尖,坐在院子裏那棵老石榴樹下,眯眼看著天井裏豎起的一塊遍布著各種紋路的白石。

有時候,我爺爺心情好了,也給我講一些黃河中的故事。

他說,黃河最神秘的並不是流淌了幾百萬年的黃河水,而是埋藏了無數古物的黃河古道。你永遠也想像不到,那厚厚的淤泥下,埋藏了什麼古怪物件。

他說,在黃河古道中,曾挖出過火車頭那麼大的黿,就是巨龜;有被黃河水沖開的古墓,露出一副玉石棺材,旁邊是滿缸滿缸的金元寶。他還在黃河中看見足足有一間屋子那麼粗的蛇骨架子,那就是傳說中的黃河蛟龍。此外還有不生鏽的古劍,鎮河的鐵犀、銅猴子,雕刻了銘文的古鼎,甚至在黃河底下還掩埋了一整座一整座的古城。

黃河中當然會有各種怪魚。

我爺爺說,有一年他晚上路過黃河開封段,老遠就看見水底下精光四溢,水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他趴在河邊一看,看見水底下聚集了許多怪魚,這些魚有巴掌大,光線就是從這些怪魚身上射出來的。

他說,他後來也見過幾次這種會發光的怪魚,這種魚身上發出的光,還會隨著月圓月缺變化,滿月時最亮,能照得周圍的水草、石頭清清楚楚,月初時只能發出一層微弱的黃光。

這些怪魚很古怪,要麼不出現,要出現就是成百上千條聚在一起,有時盤踞在河底一塊大石頭上,有時集體浮在水面上,仿佛是在舉行什麼神秘的儀式。

在黃河菏澤段,我爺爺還見過屋子那麼大的魚。


  

那年大旱,黃河斷流,一條有一間屋子那麼大的魚就擱淺在河道中,在水中露出半個魚脊,嘴巴一張一合,艱難地呼吸著。

那魚頭足足有卡車那麼大,上面鼓著一個大硬疙瘩,魚嘴上還連著幾根通紅的須子,有手指頭粗細,魚頭腥臭無比,上面落了黑壓壓一片蚊蠅。

當地人看著這魚大得邪乎,趕緊叫來了算命的瞎子。瞎子掐指一算,說這是條修煉了幾百年的黃河鯉魚,頭上的硬疙瘩是結的七層龍鱗,待它頭上的龍鱗脫落,就會長出角來,那就要化身成龍了。這次鯉魚落難,大家務必幫它一把,一旦它飛升成龍,定會保佑咱們村子風調雨順,年年豐收。

大家也懷疑這魚是黃河大王的真身,忙組織壯勞力深挖河道,想將黃河水引過來,將這只大魚送走。一面又組織了婦女孩子不斷將水澆在魚頭上,一是防止它脫水,二也是為它驅趕蚊蠅。

大家忙了一整天,可是最後大魚還是死在了河道中。那時天熱,魚很快腐爛發臭,熏得整個村子像個大糞缸。大家讓瞎子拿個主意,瞎子讓大家掩了口鼻,將魚肉剔下來,架起火焚燒了,將魚骨架建了個黃河大王廟,讓人每到初一、十五拜祭一下,能保四方平安。

我爺爺說他還遇到過會飛的魚,魚鰭處長了兩只薄如蟬翼的翅膀,腦袋下有一條長須子。這魚喜歡在傍晚拍打著翅膀在水上低低飛翔,後來撞到漁網上,被漁民捉住了。漁民正要殺了它吃肉時,被我爺爺用一壺好酒給換了過來。

後來,黃河邊上建立了一個黃河水生物博物館,博物館向民間征集黃河中的稀罕生物,我爺爺就將這些年收集的古怪物件捐了出去。

館長是第一批留洋的專家,後半輩子都留在了黃河邊上,搜集了好多黃河龍骨、三足魚、蛇蠍子、魚嘴鱷,浸泡在福爾馬林溶液裏,做成了珍貴的黃河標本。

結果有一年黃河決了口子,博物館被大水淹沒了。說來也怪,當時洪水並不大,待水退下來後,就發現博物館一點事也沒有,就是老館長收集的黃河古怪生物標本全部被水沖走了,一點也沒剩下。這些關於黃河古怪生物的第一手隱秘資料,從此沉入了水中,再沒有出現過。


  

老館長老淚縱橫,一時間號啕大哭,徑直奔到黃河邊就要投河,誰都拉不住,卻被一個老河工輕輕一句話勸住了。

他說:「這些東西沒了,也好,你還想留到什麼時候?」

我當時還聽不懂這個故事,不了解為什麼尋死覓活的老館長,被這輕飄飄的一句話就勸住了。

好多年以後,我在黃河上漂泊了半輩子,經歷了太多黃河上的古怪事件,才漸漸明白:

黃河的秘密,只屬於那奔騰了數百萬年的黃河。無論什麼秘密,都終將在黃河中化成一抹渾濁的黃水,塵歸塵,土歸土,什麼也留不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我父親叫白浪,按照我們白家的規矩,他本該做黃河上的采金手藝人,卻不知道為什麼,最後做了個規規矩矩的河工。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國民政府成立了黃河水利委員會,從河工中征調人才,我父親因為讀過幾年書,被征調進了黃委會。

解放後,冀魯豫黃河故道管理委員會更名為黃委會,我父親也編入了新黃委會。1954年,黃委會從開封遷到鄭州,我們家也跟著搬到了鄭州。



第2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