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篇

 金棺陵獸

 張牧野 作品,第5頁 / 共55頁  

 大小:

朗讀: 

列位看官有所不知,世上萬種生靈,世人往往管中窺豹,只識得其一斑。雖也知道「雀銜書、犬識字、鸚鵡能言、猩猩善醉」,那些都是善通人性的靈物,卻不懂縱然普通如雞犬貓鼠之輩中,也時常會藏有鳳麟異屬的神俊之物。

比如馬匹之中向來有優劣之別,至者乃千裏良駒,可怎樣才能從中辨出玉花騮、雲煙豹?老鼠中有喪門灰、棺材嘴;貓鼬中又有碧嘯煙、焦足虎……林中老鬼就傳授了張小辮兒這麼一套分辨貓狗蟲魚的《雲物通載》異術,先是細細分說一遍,然後連圖冊帶口訣一並都給了他。

張小辮兒滿以為會學一套點石成金、化鉛為銀的發財秘術,誰知竟只是些貓狗之道,既不當吃,又不頂穿,不由得好生惱怒,八成是讓這老棺材精給騙了,憑空歡喜了一場,可也不敢在嘴上明說,只得唯唯諾諾地暫且學了。

隨後那形如枯木的林中老鬼,又讓張小辮兒將貴妃娘娘身上的金玉首飾,從包裹中一一取出來,給鳳屍重新穿戴齊整。他告訴張小辮兒:「非是不肯給你這些金玉之物,只是你這副破衣爛衫的模樣,拿了大內皇宮之物,進到省城也無處銷贓,沒准被城中做公的捕快拿了,問你個盜發古塚的罪責。」說罷只將兩個盜墓賊子身上的幹糧和散碎銀錢,裹起來給張小辮兒隨身帶上。

張小辮兒眼見丟個西瓜撿了芝麻,心中一百個不情願,磨磨蹭蹭地將首飾珠寶物歸原主。

書中代言,這世上之事,都有個機緣因果,絕沒有無因無由的起處,任你翻來覆去、倒橫豎直,都脫不開前因後果。那林中老鬼與張小辮兒一不沾親、二不帶故,又不曾虧欠他,為何願以秘術相授?原來確是有他不可告人的非分妄意圖謀,非是要種善因,實乃深埋禍機,十句話中倒有八句是虛,只把貪圖富貴的張小辮兒蒙在鼓裏,不過此乃後話,暫且不表。

等安置妥了鳳屍身上諸般殮服首飾,林中老鬼便將張小辮兒帶到墓道前,用枯柴般的聲音說道:「老夫也知你眼下生計無著,不過只需依我指點,再忍上幾天,把那星土雲物之道仔細揣摩,眼看著就能時來運轉。離金棺村不遠有座荒山,名為甕塚山,一兩天之內此地必有大雷雨,雨住後村裏人都要上山,屆時你要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切記、切記!現在時辰不早,墳塋地中不宜久留,你我就此作別,今後你有馬高鐙短的時日,老夫一定再來相助,保你榮華富貴,平步青雲。」

張小辮兒欲待再問,卻被那老頭從背後一推,踉蹌著出了盜墓賊挖掘的盜洞,到得外邊回視身後,正在亂葬崗內一株歪脖子老樹底下。這時遙聽金棺村中雞鳴四起,東方白矣。

張小辮兒失魂落魄地摸回村中古寺,想起自己在那渺渺茫茫連做夢也夢不到的古墓裏,撞上一番沒頭沒腦的遭遇,可見福禍無門,並不由人計較,他連夜未睡,困得緊了,又吃了一場驚嚇,神困體虛,倒在佛龕裏睡了個天昏地暗。

不知過了多久,忽地雷聲大作,老天爺好一番行雲布雨,大雨震雷,直下了一晝夜方止:方圓幾十裏內山洪陡漲,但金棺村裏的百姓卻是人人面有喜色。原來農作物曆來有個春種秋收的時令,在當地有句民諺,神仙難過二八月,這時節正是地裏青黃不接的日子,加上戰禍連年,田畝禾壟早就荒了大半,就算往日裏的富足之家,如今也大多沒有隔夜之糧,普通的百姓更是吃了上頓愁下頓,斷炊實屬尋常。但離村不遠的甕塚山裏,有幾道淤泥河,每當暴雨之後,山上便有許多大蝦蟆為了躲避洪水,都從淤泥河裏逃上山坡。

當地人說的「蝦蟆」,就是咱們所說的蛤蟆。淤泥河中的蝦蟆,借著水草豐厚,都生得又肥又大。雨後大群蝦蟆躥上山坡,正是村民們解決糧食的大好時機。一個人拎幾個麻袋上山,隨手去抓蝦蟆,一天下來,能裝滿幾大口袋,家中吃不了這許多,便趁著蝦蟆兀自鮮活,尚未憋悶而死的時候,運到城裏換些油鹽茶葉,城中酒樓飯館裏有講究的做法,放在砂鍋裏用花雕煨了,文火慢燉,加入冬菇、火腿、筍片等物相佐,整治得香熏可口、五味調和,專給那些使得起錢的達官貴人享用,也算是道上冊在譜的名菜。

這日大雨過後,天剛放晴,村中各家各戶就紛紛遣出人丁,結伴進山抓蝦蟆,就連王寡婦也顧不上追查偷雞的賊人了,趕忙給她女兒小鳳准備麻袋、幹糧,讓她到甕塚山上多捉蝦蟆。同去的一幹人等,無非是村裏相熟的劉二、李四、孫大麻子,張小辮兒自然也混在其中。

一路趕去,到了甕塚山,好座大荒山,只因山體臃腫,形如葬人的甕棺,是以得名。村民裏年歲大的,便趕著驢車在山口等候,其餘手腳靈便的,都各攜麻袋、木棍,尋著能落腳的野徑攀上荒山。

張小辮兒並無心思跟著村民們捉蝦蟆,他只是尋思著古墓中那老頭囑咐的事情,如今下雨上山的事情無不一一應驗,看來此番離發財暴富已不遠了,心中竊喜,攀藤附葛走上山來。


  

甕塚山是片荒山野嶺,山勢十分平緩,但山下荒草蔓延,沒有路徑可走。張小辮兒仗著腿腳利落,在亂草中走得極快,正行得起勁,忽然耳朵被人扯住,劇疼之下,咧著嘴停下腳步,轉身一看,卻是王寡婦家的小鳳。

小鳳倒豎柳眉,揪住張小辮兒的耳朵,叫道:「張小辮兒,是你這小賊常在我家偷雞吧,害得我娘險些被你氣得中了風。要幫我捉五麻袋蝦蟆,才肯饒你。」

張小辮兒大怒,小鳳這丫頭片子,怎地同你那寡婦老娘一般潑辣蠻橫,張三爺到你家偷雞又不曾失手被你們母女當場拿住,現在卻來憑空栽贓,真是豈有此理。可他剛要發作,小鳳手上忽然加勁,狠狠扭他耳朵,把張小辮兒疼得哇哇大叫,想要掙紮,又怕被小鳳把耳朵撕破,毀了他大富大貴的福相。他好漢不吃眼前虧,只好連聲答應:「憐你家中只有母女兩個,又沒半個男丁,今天幫你捉五大麻袋蝦蟆便是……」

小鳳知道這張三只是嘴皮子上伶俐,掉過頭去就不認賬,便招呼村中同來的其餘夥伴,讓張小辮兒在眾人面前答應了,這才放手。張小辮兒還打算暫時在金棺村裏混些時日,自然不肯被人看做言而無信、出爾反爾之徒,只好自認倒黴,沒來由地給小鳳家當了短工,不免在心中暗自發狠,將來發了大財之後,就使錢把小鳳買走,賣到青樓裏接客,那時才讓你知道三爺的厲害。

他胡思亂想之下,早已被小鳳捉著,同數十個村民一同上到山坡。這裏荒草漸稀,大夥用手中棍子在地上亂撥,將那些伏著的蝦蟆都驚動起來,霎時間,成千上萬的大蝦蟆逃竄開來,頗為壯觀,看得人眼也花了。眾人見竟有如此多的蝦蟆,往年絕無這等景象,當下無不喜出望外,口中呼喝叫嚷著分頭去捉。

蝦蟆都是蠢物,漫山遍野地亂蹦亂竄,被眾人像撿石頭似的一只只輕易拿住了,扔進麻袋裏面,裝滿了便一袋袋拖下山去,交給看管驢車的人裝載捆縛起來。趕到後來,山上的蝦蟆都被趕入了山坳,村民們捉蝦蟆捉得興起,但一到山坳處,卻都停下腳步,雖是心有不甘,卻都不敢再往裏面走了。

村民中為首的孫大麻子,指著山坳對大夥說:「眼前那片去處,便是甕塚山裏的美人坑,地勢險要,向來人跡難至,故老相傳,說裏面藏了個妖怪,常常要吃活人腦髓,我等切莫再往前走半步了。」

張小辮兒心中卻早有計較,正要去美人坑裏走上一道,聽孫大麻子說要回轉去,那如何使得?急忙攛掇眾人:「山坳裏淤泥河是積水積泥之地,正是蝦蟆最多處。大麻臉兀是不知,就休要胡說渙散人心,美人坑裏……自然是有美人,光天化日,乾坤朗朗,我等有幾十號人,又何懼之有?」

小鳳奇道:「張三你怎知那裏有什麼美貌的娘子,我聽我娘說過,那坑裏只有個吃人心肝的僵屍美人……」


  

張小辮兒唯恐被小鳳壞了大事,不等她把話說完,便急忙按住她的嘴,招呼眾人道:「只捉了百十麻袋,如何夠分?想多捉蝦蟆的好漢子,都跟我進去。」說罷背起繩索口袋,拽著小鳳,抬足便向著荒山深處行去。

正是:「只緣山中有猛虎,故此扮作采樵人。」欲知張小辮兒等人在山中有哪般奇遇,且留下次分說。

第六章 美人坑


張小辮兒攛掇眾人一同進深山裏捉蝦蟆。金棺村裏的人們見了山中蝦蟆極多,眼下正在鬧糧荒,好多家都已揭不開鍋了,眾人貪心起來,便是十萬金剛也降壓不住,早把那美人坑裏鬧僵屍的傳說,丟到爪哇國裏去了,紛紛收拾家夥,要跟隨張小辮兒進山坳裏尋找淤泥河的源頭。

張小辮兒是村裏人盡皆知的「張大膽兒」。他平素裏一個人住在破廟裏,根本不忌鬼神,加上言語便給,凡是遊俠作耍的事端,向來少不得他,在村裏同輩人中,人緣頗為不錯。一並來捉蝦蟆的村民,大多都是村裏同年生、並時長的年紀相仿之輩,其中的孫大麻子,生得最是高大魁梧,會些個槍棒拳腳,為人忠厚憨直,所以眾人向來以他為首,想不到他此番被張小辮兒搶了風頭,心中憤憤不平,當下便虎了大麻臉,拎著條杆棒,攔住眾人去路。

張小辮兒慣會見風使舵,自知若來硬的,絕不是孫大麻子這等糙人的對手,急忙轉頭對眾人說道:「咱們村裏的大麻臉兄長,身手是如此英雄,舉止是恁般賢明,有他這樣擎天的好漢跟咱們同去捉蝦蟆,真乃如虎添翼,天塌下來也不怕了。」

孫大麻子聽張小辮兒說自己是「英雄身手,賢明舉止」,心中好生受用,也真就拿自己當根蔥了,頓時咧開大嘴傻笑起來,說道:「三弟言之有理,深山裏面縱有凶險,只要俺有這條棒子在手,料也無妨。不過現在日已過午,我等忙了半日,還未曾祭過五髒廟,不如下山埋鍋造飯,等吃飽喝足了,再到美人坑裏去捉蝦蟆,趕在天黑前回轉了去。」

眾人忙碌許久,也都餓了,聞言齊聲稱是,匆匆回到山腳,看守驢車的村民們,早將帶來的鍋灶埋下,又把各家帶來的一些蘿卜、土豆切成大塊,連同清水傾入鍋中,胡亂兌些調味的野草香料,緩緩燒得半沸。



第5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