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說劉備在江陵,分派吳用去江夏、黃忠望江東去畢,一邊整備士卒。 這日得吳用遣人送來東吳軍卒五千人。 原來陸遜大營崩壞之時,劉備遣人招納降卒,怎奈東吳軍士俱怕被殺,來投甚少;及至有收羅的,各自心懷狐疑。 此次吳用送來五千人,劉備自然高興。 吳用又附書信一封道:「東吳士卒,畏懼大王懷關公之恨,皆恐性命身家。 大王宜好言相勸,自然謠言冰釋,如此方使江東歸心也。 」劉備看了大喜道:「宋公明、吳加亮不負孤也。 」龐統道:「某便說公明、加亮皆是忠心耿耿,梁山軍乃大王麾下手足之軍,豈有異志哉?」劉備深以為然。 忽然報曹仁、徐晃引軍三萬,夾襄江而行,已近麥城;後隊曹操大軍,鋪天蓋地而來,聲威甚壯。 劉備聞言一驚,龐統笑道:「曹仁、徐晃輩乃無謀豎子,今自來送死,乃天助大王匡漢大業也!」正是:未解江左哀鴻鳴,又聞荊襄貔貅吼。 不知龐統如何調兵,請看下回。 第五十五回:沒羽箭夜鬥徐晃,法孝直妙困曹操 且說劉備聞曹軍大舉前來,不由一驚。 龐統笑道:「老賊自漢中兵敗以來,銳氣消磨矣。 被雲長威震華夏,更是心膽俱寒。 不乘我與東吳對峙之機,奇兵突占江東,卻待我大局定後,方才舉兵前來,某知曹孟德心志老矣。 今曹仁、徐晃雖為中原名將,卻不難一舉破之也。 」劉備大喜:「敢問先生如何調度?」龐統道:「如今我江陵駐紮,有大王自統軍六七萬,梁山軍二三萬,五溪番軍及洞溪漢軍萬餘,東吳降軍二萬。 其軍雖眾,號令不一,且東吳降卒,尚懷狐疑。 若是一股俱沿江進發,地勢所限,反而難以發揮。 故某先引四萬兵馬,破了曹仁、徐晃之軍,其鋒自挫。 大王可引後隊,為我策應。 如此曹軍雖二十萬之眾,不足懼也。 」劉備聞言大喜:「不知龐士元要多少大將相助?」龐統道:「請將趙雲、魯智深、武松、張清、傅彤五位將軍,並洞溪漢將杜路、劉寧,隨我前往。 」劉備許之。 法正道:「龐士元以四萬兵馬往敵曹仁、徐晃自是足夠,但曹操大軍在後,大王不可疏忽。 可親提大軍,卻從此處渡過襄江,在士元右翼迂回進發,扇面展開,以為迎擊之勢。 」劉備從之。 龐統同諸將引軍出江陵,先問探馬:「曹軍走襄江東岸,還是西岸?」探馬道:「西岸。 」龐統呵呵大笑:「正合我意也。 」當下對諸將道:「曹仁、徐晃皆名將,今從襄江西岸行,我知曹操大隊必從東岸來,恰與大王之軍相對。 雖然,彼後援未知,我當分軍亂其勢,然後圖之。 」遂道:「趙雲聽令!」趙雲出,龐統道:「你引三千軍馬,前往麥城中,待曹軍到來,便殺出挑戰。 與曹軍卻不可死拼,略戰數合便詐敗南下。 聽我中軍鼓號,翻身殺回。 」趙雲領命去了。 龐統又道:「武松、魯智深聽令。 你二人引八千步卒,繞道荊山之背,然後翻山而下,看我在東岸三堆大火沖天起,便從山脊上殺下,攻曹軍之翼。 」武松、魯智深引軍去了。 龐統遂自提大軍,沿襄江東岸,迎敵而進。 且說曹仁、徐晃、孫立、呼延灼等引三萬精兵,約束數百只船,沿襄江西岸一路進發,日幕時分,逼近麥城。 孫立、呼延灼為前隊,到麥城下,相顧道:「聞說關雲長與關勝哥哥,便是在此殉難。 甚是可惜也。 」兩個都不由默然。 此時徐晃在中隊,亦向前來,望城祈禱道:「雲長兄,你我私有情誼,公在敵國,某實不敢因私廢公也。 今兄已去,而戰事未息,未知何時可待天下歸一,方為兄作祭也。 」禱罷,忽然一陣陰風吹過,徐晃不由打個寒戰。 方欲開口,麥城北門大開,一彪軍馬具旗鼓殺出,當先大將躍馬高呼:「常山趙子龍在此,哪個敢上來!」曹軍俱驚。 呼延灼謂孫立道:「趙子龍乃後漢虎將,今我當會他一會!」手提雙鞭,殺出陣去,趙雲截住,兩個槍來鞭架,大戰二十餘合,徐晃看趙雲威猛,恐呼延灼不敵,提大斧上前助戰。 再戰十餘合,趙雲回馬便走。 徐晃道:「恐是誘敵,不可追趕。 」呼延灼道:「將軍此言差矣。 今趙雲來戰,不敵我二人聯手而退走,縱然有埋伏,我等兵力精銳,亦足當之。 昔日張文遠在合肥,以八百步卒殺入東吳數萬軍陣中,沖突自如,公明將軍今日兵又不少,將又不弱,豈凡膽怯哉?」徐晃聞言奮然道:「既然如此,我等一並追擊!」孫立道:「且慢。 此間麥城,地勢頗險要,不妨留兵駐守。 」徐晃道:「麥城雖然易守難攻,然不靠江,只臨大小二路,若被敵軍扼住糧道,成死地也。 不利大軍屯駐。 」正說之間,曹仁統軍趕到。 三將說了情形,曹仁道:「聞說劉備軍馬蝟集江陵,今當疾進,以占得地勢也。 只是前鋒臨敵,務必多加小心。 」於是教孫立為前隊,徐晃、呼延灼居中,自引後隊,沿江趕來。 麥城之中,只留了數百步卒守把。 再行二十裏,天色已黑,曹仁傳令紮營休息。 忽見襄江對岸,一派火龍,徑向北遊走。 孫立慌忙報知曹仁,曹仁也自看見,道:「此必是劉備大軍,我等且嚴守江岸,看他將如何。 」一面派遣探子乘小舟往江上探看。 片刻回報,敵軍不知多少,只看人馬簇動,正往上遊行軍。 曹仁道:「此必欲往上遊斷我後路也!聞言江陵敵軍,不下十萬,今若分兵數萬,從上遊渡水攻我後隊,再以大隊從下遊夾擊,我三萬精兵,只恐難以幸免。 」徐晃道:「既如此,何不就此渡江,反擊敵軍後隊!」曹仁道:「不可。 我軍船只不足,分頭渡江,只恐為敵軍要擊。 今日之勢,既被敵軍威脅,只得再向上遊退軍了。 」孫立在一旁暗暗冷笑道:「早知如今,何必當時?」於是三軍後隊改前隊,向上遊撤。 那對岸火龍,卻也相隨往上,只看夾江兩軍對進,仿佛二龍爭天一般。 行到二更時分,卻又近麥城。 忽然對江火把大舉,中流人聲鼎沸。 曹仁道:「敵軍渡江來戰也!可待其半渡而擊之!」於是與諸將各案本部,只待截殺。 須臾,中江火光映天,戰鼓動地,卻只不逼近。 孫立謂曹仁道:「敵軍此舉,似欲引我注意,而從上下遊渡江偷襲乎?」曹仁猛然醒悟,急教徐晃引軍三千防備上遊,孫立引軍三千防備下遊。 果然片刻之間,對岸劉備軍陣中鼓聲震天巨響,西岸上下兩頭,殺聲大作,各有一隊軍馬自南北沖出,兩邊各自混戰。 原來下遊一軍,便是趙雲人馬,遠遠若離若隨,因聞得龐統號鼓,便殺出。 上遊軍馬,乃是龐統遣張清不帶火把,潛往上遊渡江,兩邊夾擊,幸得曹軍精銳,足以當住。 正激戰時,襄江東岸山頭之上,三堆大火,沖天而起,照得數十裏外可見光芒。 接著曹軍背後山脊之上,旌旗搖曳,無數軍馬翻山殺下。 曹軍大驚,片刻之間,已被殺進陣來,軍勢盡皆大亂。 龐統見魯智深、武松伏兵發動,傳令傅彤、劉寧、杜路麾軍急急渡江,四面夾擊,曹軍不能抵擋,各自崩壞。 曹仁在中軍,尚自彈壓,背後武松揮舞雙刀,殺奔過來,曹仁舞刀相迎,兩個大戰三十餘合,曹仁看武松凶悍,又見己軍潰亂,不敢戀戰,抽身而走。 武松哪裏肯舍,叫道:「好漢子,且和老爺戰三百回合再說!」緊緊追上,曹軍來截戰,被武松一刀一個,砍翻了無數。 魯智深揮舞禪杖,就直沖入曹軍後營輜重隊之中,殺散守把軍士,一把火燒了糧草。 於是東西兩岸,盡皆火光照耀,曹軍更是惶惶。 呼延灼率軍在中隊,左沖右突,正逢洞溪漢將劉寧、杜路引軍殺來,呼延灼大呼上前,雙鞭揮灑,戰二十餘合,殺退兩將,沖開一條道路,正逢曹仁,於是相掩而去。 北面,徐晃正與張清大戰,三十合間,張清招架不住,往斜刺裏走。 徐晃提斧頭追來,張清猛然回身一石子。 徐晃聽得風聲,知道是暗器,將身子一伏,那石子當的打在頭盔上。 徐晃大怒,也不起身,順勢從馬上摘下雕弓,就是一箭。 張清方自勒馬回戰,不曾提防,聽得弦響時,箭到眼前。 所幸他自家也善用暗器,往後一仰,那箭額頭上擦過,把皮肉切下一片來,血如泉湧。 張清劇痛難當,但心知強敵在前,一咬牙,又從囊中摸出個石子,劈面打去,正打在徐晃馬頭之上,那馬吃痛,一個人立,爭些把徐晃顛下來。 待前蹄落地後,卻只是團團轉。 徐晃用手摸時,那匹良馬左眼已被張清石子打瞎。 沒奈何,只得換馬。 此時張清鮮血把肩上衣服浸透,只覺頭暈目眩,難以支撐,急急退身亂軍之中。 好在曹軍也只顧北退,不想趕殺。 張清把軍馬約束到西邊,背靠山穀,列隊抵擋,曹軍大隊一擁而過。 這時張清才覺支撐不住,就馬上昏厥過去。 戰到四更時分,曹軍大隊,已各自北退十數裏。 唯孫立引軍斷後,與趙雲拼鬥一陣,漸漸北撤。 方到麥城,四面劉備軍合圍而上,孫立見勢頭不好,引千餘親信軍馬,往西邊山嶺小道奔走。 走不多遠,殺聲暴起,一隊軍馬封住去路。 孫立倒吸口氣:「吾命休矣!」抬眼看時,卻不由心中大喜。 你道為何?原來是魯智深攔住去路。 孫立心下歡喜,卻不敢說,叫聲:「賊禿看打!」挺槍殺上。 魯智深大步上前抵住,兩個假惺惺盤旋交手,魯智深低聲道:「兄弟,劉皇叔待人甚是仁義,你不如現在就投過來如何。 」孫立搖頭道:「軍師的安排,不敢擅自動的。 」兩個一邊假打,魯智深道:「既然如此,我詐敗放你過去。 」孫立道:「只恐有損哥哥威名。 」兩人已戰二十餘合,背後劉備軍殺聲漸進,魯智深道:「顧不得了。 你快些取鋼鞭打我。 」孫立點點頭,左手持槍抵住禪杖,右手從馬上取下鋼鞭,啪的一聲,打在魯智深肩頭。 魯智深大叫一聲,拖著禪杖便走,孫立乘機夾馬往小路奔走。 豈料那魯智深部下,有梁山原番兵卒,卻也有不少新近編進的,內中一個弓兵頭目,看見主將敗陣,心下不忿,教自己本隊二十五名弓箭手,一起放箭,孫立一心以為魯智深賣陣,哪裏防得,弓弦連響之間,背心、肩頭中了四五箭,大叫一聲,從馬上倒栽下來,人事不醒。 魯智深回頭看見,大驚失色,幾乎暴跳失態,猛然醒悟。 旁邊數個川兵,正想上前砍殺,魯智深喝道:「且住!不許傷他!趕快包紮了,送到後營與安大夫醫治,交大王發落!」士卒從令而去了,魯智深看孫立苦痛萬狀,心中甚是難受。 孫立部下軍士,盡數歸降。 到天明,曹軍北退三十裏。 襄江西岸,一片狼藉。 龐統乘船渡江,清點戰果。 斬首五千餘級,生俘二千餘人,自損不滿千,繳獲戰馬百餘匹,輜重眾多,可稱大捷。 心下高興,便教往劉備處報捷。 卻見本軍戰將張清被徐晃弓箭射傷,昏迷不醒;又有曹將孫立亦重傷被擒。 龐統教俱送往後營,教安道全診治。 然後整頓軍馬,便沿襄江西岸,繼續向北進發。 再說劉備大軍,自襄江東岸,過竟陵,自西南向東北面斜向展開:最外層第一陣是梁山軍秦明、郝思文;第二陣是五溪蠻王沙摩柯;第三陣是梁山軍花榮、孔明;第四陣是張飛、糜竺、雷同、吳蘭;第五陣是劉備自與法正、關興、張苞等,第六陣是梁山李應、宣贊,緊靠襄江。 間雜東吳降卒,總計軍馬七八萬,扇面排開,向北進發。 聞說龐統襄江大敗曹仁,心中高興,傳令加緊進發。 忽然聞報,曹操自引十萬大軍,自北而來。 劉備便召法正商議。 法正道:「曹操昔日威震華夏,且其統帶必是中原精兵,又有良將。 我軍雖不少,畢竟新近糾合,又有東吳降卒於其中,與之正面抗衡,只怕難以取勝。 故某分六陣排列,待臨敵之時,如此如此調度。 曹操畢竟年已六旬,鋒銳不及往昔也。 所戰以穩當為先,我可乘機圖之。 」劉備大喜:「孝直高見也。 」法正便如此這般布置下去。 且說曹操,因聞東吳將覆,遂以劉曄、司馬懿為參謀,大將許褚、曹彰、呂虔、文聘、夏侯霸、夏侯惠等,率軍十數萬,南征荊襄。 分曹仁、徐晃軍先從西岸進發。 既知前鋒敗績,複以兵益之。 司馬懿道:「荊襄西岸之軍,能敗曹子孝,足見乃精銳之卒也。 今劉備人馬雖眾,三湊六合,又兼東吳降卒雜於其中,大王可親提六軍,從東岸進逼,破其右翼,則荊襄可傳檄而定。 然後截斷長江,分略蜀、吳,足成王霸之業也。 」曹操然之,於是親統步軍九萬,馬軍一萬五千,整頓大隊,往南進逼。 所到如烏雲卷地,聲威甚壯。 這日大早,報劉備軍先鋒自東南面殺來,為首將大書旗號「梁山好漢天猛星霹靂火秦明」。 曹操道:「這梁山軍馬,雖是賊寇出生,如今看來,數年間屢經戰爭,甚是威猛,不可小看。 哪位將軍願意迎戰?」當先閃出小將夏侯霸:「臣父為賊軍所害,今願前往,一戰報仇!」曹操壯之,便與之一萬軍馬,教迎頭截戰。 夏侯霸引軍迎上,正逢秦明揮舞狼牙棒殺來,於是拍馬舞刀,上前攔住。 兩邊也不打話,就兵對兵將對將排開廝殺。 戰三十餘合,梁山軍隊中鳴金,秦明回馬便走,卻往東面退去。 夏侯霸正待追趕,南面鼓噪大作,一隊蠻兵,披發赤體,手舞大刀鋼叉,俱沖湧上來。 為頭一個大將,碧眼劍眉,口如喋血,手提一個鐵蒺藜骨朵,荷荷大叫,辟頭亂打。 夏侯霸急急相迎,兩邊混戰。 曹操在中軍聞之,恐怕有失,急遣夏侯惠引軍一萬,前往增援。 那沙摩柯率領蠻軍,與曹軍交戰一陣,寡不敵眾,漸漸也往東南方向退去。 夏侯霸、夏侯惠哪裏肯舍,一起縱軍追趕。 蠻軍雖少,卻是人人彪悍,因此倒也抵擋得住,結成戰陣,自行拖延。 曹操案提大軍,於其後待變。 忽報又一支軍馬從西南殺來,當先旗號大書「梁山好漢天富星撲天雕李應」。 曹操便遣曹彰出馬迎敵。 曹彰得令,揮刀殺出。 李應身邊,宣贊出馬抵住,戰約二十合,曹彰刀法嫻熟,宣贊無法取勝,於是回馬便走,曹彰追趕而來,李應在旗下射出一把飛刀,曹彰看得快,急急用刀格去,當啷一聲,險些把脖子刺傷。 曹彰大怒,將刀一招,背後軍馬相隨殺上,梁山軍回頭便走,曹彰在後緊追。 曹操聞之,恐曹彰有失,傳令大軍依次起隊,相隨掩進。 司馬懿諫道:「大王不可。 敵軍此舉,恐有詭謀,我軍若妄動,正中下懷也。 」曹操道:「黃須兒軍已前行,我大隊若不跟進,豈非自相分離乎?」於是傳令,呂虔殿後,大軍進發。 那李應只是在前急急奔走不止,卻把曹彰逗得暴跳如雷,只恨不得趕上去廝殺一陣。 追了二十餘裏,前面旌旗招揚,鼓點雷動,大軍穿梭運轉,排成陣勢。 前隊二十四面儀仗兩邊分開,大旗書「大漢皇叔、漢中王、驃騎將軍劉」。 旗下一人,身長七尺五寸,長耳素面,渾身金甲,手提雙股劍,正是劉玄德也。 兩邊軍馬排開,放過李應,攔住曹彰。 曹彰看了劉備,大喜道:「拿住大耳賊,頂一千員上將了!」拍馬舞刀,直沖而去。 劉備身邊,張苞挺槍而出,兩個戰約二十合,關興縱馬夾攻,曹彰力敵二小將,面無懼色。 三匹馬丁字兒團團戰了五十餘合,背後曹操大軍趕到,望見劉備,恨的咬牙切齒道:「大耳豎子,屢次與孤作對,孤今誓殺之!」便教擂鼓,全軍進擊。 劉曄道:「敵情不明,不可冒動。 」曹操怒道:「逆賊便在眼前,如何不動!」親拔倚天劍,揮展令旗。 許褚一馬當先,直撲劉備旗下,背後眾將各引軍馬,洶湧而進。 劉備左右漢軍,一邊抵擋,一邊後退,曹軍推鋒必進,寸步不放。 司馬懿在中隊,看得膽戰心驚:「似此若無埋伏,某把項上人頭割了去!」劉曄道:「我等火速再去勸諫大王。 」司馬懿搖頭道:「大王只不聽勸。 」劉曄道:「大王昔年威震華夏,武功蓋世,今番畢竟年老了。 雖然如此,事關十萬將士生死,豈可坐視!」於是匹馬往前面去相報。 這時曹操自引大軍,已突進數裏,劉備大隊,不住後退,兩軍漸漸各成凹凸之形。 劉曄趕到曹操身邊,大聲道:「大王!劉備有餘力而退,其心可疑!且彼軍名將尚有未現,若是側翼突出,如何是好!」曹操猛然醒悟:「子陽所言是也!可傳前隊,急急約束軍馬!」 話音剛落,前面劉備軍中,鼓號大作,陣後狼煙迭起,胡號破天響鳴。 片刻之間,正面劉備軍馬齊聲鼓噪,反沖回來。 曹軍方待接戰,劉備左翼李應、宣贊,複殺而出,此時曹彰軍馬已沖到劉備陣前,右邊側翼空虛,被一沖而入,幾乎切斷。 又過片刻,曹軍左翼,殺聲大起,一彪軍馬,直撞入來,當先大將環眼圓睜,虎須倒豎,手持丈八蛇矛,跨下烏騅馬,身披皂甲,如同一股黑風,席卷而進。 一員曹將相迎,被他大喝一聲:「燕人張飛在此!」蛇矛起處,頓時挑落馬下。 張飛昔日長阪坡與斜穀道兩處威震曹軍,多還記得,此時被他從側翼一沖,頓時紛紛潰散。 這時夏侯霸、夏侯惠兩軍,正圍攻沙摩柯蠻軍,聞本隊大亂,正欲回救,南面殺聲大起,花榮引軍殺出,截斷去路。 那花榮綽雕弓在手,箭箭連珠,射倒夏侯軍中數員副將,曹軍無不膽裂。 此刻秦明所率第一陣,方才往東退的,卻已繞過夏侯霸、夏侯惠兩軍,從北面直取曹軍後隊。 呂虔在後軍,哪裏抵擋得住,被秦明一陣沖殺,眾軍頓時四散。 郝思文帶些精幹士卒,徑直找到糧草,舉火焚燒。 秦明一面引本部主力,如快刀割肉,插進曹軍本隊之中。 曹操正與眾將拼力督率抵擋三面夾擊,哪裏擋得住後面突進?其軍雖眾,被四面壓迫,全不成隊列,死傷無數。 秦明正在沖殺,忽然殺出一將,金槍黃馬,高呼:「文仲業在此,賊將休傷我主!」攔住秦明,兩個大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 此時曹軍被劉備緊緊圍住,陣型俱亂,旌旗、號鼓各無章法。 曹操歎道:「今日統精兵十萬,竟敗於豎子烏合之眾,孤真老朽矣?」司馬懿厲聲道:「大王此是何言!勝敗兵家常事,當整頓軍心,先突出重圍,再作打算!」許褚回馬,左沖右突,奮力大戰諸漢將,漢軍攻勢雖猛,一時奈何不得。 劉曄整頓弓箭隊與牌刀手,列陣抵擋左翼。 張飛屢次沖突,亦不得突入,反而損折不少士兵,兩邊一時相持。 正說之間,天空上忽然陰雲密布,怪風驟起。 法正在劉備身邊,不由皺眉道:「這夏秋之交,天氣果真反常。 」片刻之間,風頭愈緊,只聽戰場上喀嚓連聲,兩軍戰旗,紛紛被風吹折,各式旗幡,漫天亂飛,甚是奇特。 兩軍士卒見狀,大都停手罷鬥了。 戰場之上,但聞風聲貫耳。 又一刻,天上烏雲密合,接著卡隆隆暴雷連聲,眾軍士嚇得臉色各變,都以為是神明震怒。 那梁山軍幾個將領看到,不由想起那日被天雷打到漢末情形,各自面帶不測。 唯獨曹操道:「天助我也,速速整軍收兵!」話音剛落,天上竟密密打下無數冰雹來,那雹子大如黃豆,打在頭臉之上,生痛難忍。 兩軍俱無力堅持,諸將教各自整頓隊伍,退回營中。 十數萬士卒,哪裏還顧的敵我隊伍,紛紛然抱頭鼠躥,狼狽回營。 戰鬥遂解。 那冰雹足足打了半日,至夜方才停歇。 兩軍草創營寨,多被打壞。 劉備夜來召集眾人飲酒,歎息道:「眼看可生擒漢賊,不料被一場冰雹壞了。 莫非天意如此乎?」張飛道:「哥哥休說恁的。 今日老賊運道好,明日看俺定要取他首級!」正說之間,公孫勝急惶惶進來,道:「大王,貧道有要事稟告。 」劉備道:「先生請講。 」公孫勝道:「方才這狂風冰雹,貧道算來,卻是朝廷劇變之兆!」劉備大驚:「甚麼劇變?」公孫勝道:「這個不知,但至少是三公壽盡,邊塞失守、乃至社稷傾覆,亦不知也!」劉備聞言,急起道:「先生不可亂說!」公孫勝道:「貧道只從卦像來看,並無一字虛言。 」法正道:「這天象吉凶之事,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 以某看來,大王不必多掛意,還是商議行軍之事為佳。 」劉備方才寬心。 次日,劉備遣張飛出馬挑戰,曹軍堅守營寨,只不出來。 一連數日,皆不迎戰。 這天清早,忽然探馬報進:「大王,曹操十萬之軍,盡數撤退了!」劉備心頭愕然:「曹操今提十數萬之軍,與我決戰荊襄,雖第一日小敗,卻是未動筋骨。 為何如今便退了?」正在疑惑,又龐統遣人來報,說徐晃、曹仁對峙數日,也拔寨退回襄陽了。 劉備愈加疑惑。 忽然又報有一客人,口稱急事面見漢中王相報。 劉備教傳入,此人黃面無須,五短身材,見了劉備,躬身行禮道:「大王在上。 小的有密信,須得在隱蔽處交與大王。 」劉備便同他來到後帳,揮退眾人。 那人取出一封信,一五一十,說了一遍。 劉備不聽則已,一聽之下,如五雷轟頂,頓時癱倒地上。 正是:方乘兵甲舒快意,忽聞密報斷肝腸。 不知此人是誰,請看下回。 第五十六回:時遷進宮朝天子,曹丕發兵洗許都 且說建安二十一年七月,大漢魏王曹操起兵三路,攻打漢中王劉備,五千裏長江, 頓時烽煙遍布。 內中卻要單表一支。 原來那梁山軍軍師智多星吳用,自平滅東吳之 後,派遣鼓上蚤時遷,授以密計,教他帶幾個心腹伴當,前往許都公幹。 那時遷帶了三個精幹嘍羅,輕裝快馬,從江夏出發,抄近路直往許都趕。 晝夜兼程 ,行無數日,到了許都,先往城中,去見張青、孫二娘夫妻。 因上一次戴宗來此截 奪張松,有知其地方,因此時遷便往吳用所說地方前去,誰知卻換了一家馬店。 問 得再三,只不知道原先老板何處去了,只得再於許都城中尋找。 找了半日,來到城 北一條街上,正在張望,背後一人拍道:『李大哥,你卻如何在此?『時遷駭了一跳 ,回頭看時,依稀面熟。 那人小聲道:『時頭領,小的是張青頭領手下心腹也。 頭 第4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都會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醉玲瓏 中卷》
第44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