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 我難於啟齒說這個事故的構思是當我在紐約時報上看到一位科幻小說作家同行的訃告時油然而生的。 當時我開始琢磨我自己的訃告見報時篇幅會不會有這樣長。 從這種念頭到這篇故事只有颶尺之遙。 到的是他那張瘦削而心不在焉的面孔,總是帶著忿忿然而又略隱著偶然失意的表情。 他並不同我打招呼,徑自用為他准備的那份整齊地鋪展在案頭的報紙遮沒了面龐。 其後,只有在喝第二懷咖啡的時候,他才從報紙後面伸出胳膊來。 我已經小心翼翼地替他加好規定的一平茶匙白糖在令人難受的刺入逼視下,要加得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對此我已無怨尤。 總歸可以安靜地吃頓飯。 然而今天早晨這種寧溢的氣氛卻被打破了。 蘭斯洛突然脫口高呼:「天哪!保羅-法伯那個傻瓜死了。 是中風!" 我依稀辨認出報上的姓名。 蘭斯洛偶而提到過這個人,因此我知道他是個同行,也是理論物理學家,根據我丈夫怒氣沖沖地褒貶,我滿有把握地確信他准是個頗有名氣之輩,獲得過與蘭期洛無緣的成功。 他放下報紙,滿臉怒容地瞪著我。 「他們為什麼要搞這種謊話連篇的訃告嚴他質問道。 「就為了他死於中風,居然把他捧成愛因斯坦第二." 要說我極力想避開什麼話題,那就是有關這些訃告的事。 我連點頭贊同都不敢。 他丟開報紙走出了房間,雞蛋沒吃完,第二杯咖啡碰也沒碰。 我歎了口氣。 我還能怎麼樣呢?我曆來又能怎麼樣呢? 當然,我丈夫的真名實性並非蘭斯洛-斯特賓斯。 我盡可能地改換了有關的姓名和細節以隱匿這樁罪行。 不過關鍵在於即便我真用原名,你也不會認得我丈夫。 蘭斯洛在這方面真是命裏注定注定要遭人忽視、不引人矚目。 他的發現每每被人捷足先登,或者因同時產生了更偉大的發現而黯然失色。 在科學會議上,他的論文由於其他小組提出了更具重要性的文獻而備受冷遇。 這自然對他有影響。 他變了。 25年前我嫁他的時候,他是個才華橫溢的如意郎君。 他襲有遺產,家道富有,已經是一名訓練有素的物理學家他抱負非凡,前程遠大。 說到我本人,我相信當時自己還是饒有姿色的。 然而韶華逝去,殘存的只是我的內省和作一個社交場上出人頭地的妻子的失敗經驗,而那種類型的妻子正是雄心勃勃的青年學者所亟需的。 或許這也是蘭斯洛注定要不引人囑目的命運使然。 要是他娶個另一種類型的妻子,她可能以她奪目的光彩把她引領到睽睽眾目之下。 後來他自己看到這一層了嗎?那就是經過最初兩三個還算幸福的年頭之後他對我日趨疏的原因嗎?有時候我確信這一點並深切自責。 可接著我會想到這只不是他對盛名日益增長、無法遏止的渴望造成的。 他放棄了大學的職位,在遠郊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 他說一則地皮便宜,二來與世隔絕。 錢不成問題。 政府對他的研究領域出手慷慨,有求必應。 再者說,他花起我們自己的錢來也漫無節制。 我試圖勸阻他。 我說:「沒必要這樣,蘭斯洛。 我們經濟上又沒什麼可愁的,他們又不是不願意讓你留在大學裏。 我就想要孩子,過正常生活。 」 但是他胸中壓著一團火,使他看不到別的。 他對我怒目而視:「必須先做到一件事。 科學界必須承認我作為一個……一個偉大研究者的應有地位。 」 那時候,他對於把天才這個詞用在自己頭上還有點猶豫不決。 無濟幹事。 機緣依舊不來,他永是背時。 他的實驗室終日忙碌不息;他出高薪聘請助手;他嚴酷無情地督責自己。 一切都毫無結果。 我始終希望有朝一日他會罷手,搬回城裏,我們能過上寧靜的正常生活。 我等著。 可每當他就要認輸的時候,某種熱衷於獲取名望的新念頭、某次新戰鬥總會繼之而起。 每一次他都滿懷著同樣的希望奮起,又在同樣的絕望中敗退。 他總是遷怒於我,因為如果他受到這個世界的折磨,他還可以回過頭來折磨我。 我不是個勇敢的人,可我逐漸拿准了我得離開他。 然而…… 在這最後一年中,他顯然正准備再幹一場。 我想,是最後一仗了。 他表現出某種前所未見的征兆:更緊張,更活躍,時而自言自語。 無故大笑幾聲,有時幹起來廢寢忘食,甚至把實驗室的筆記本也藏在臥室的保險箱裏,好象對自己的助手都不放心。 我當然相信宿命論,肯定他的打算還得落空。 假使真失敗了,以他的年紀,無疑他不得不承認時不再來,勢將被迫罷手。 所以我決定耐下心來再等等看。 但是早餐桌上的訃告事件突如其來,平添波瀾。 以前一度有過類似的場合,我曾隨口說起至少他可能指望他的事業在自己的訃告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公認。 第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訃告》
第1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