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天寶遺事》,五代後周王仁裕撰。 王仁裕(880956),字德輦,天水郡人。 初為唐末秦州節度使判官,後入蜀,蜀亡則曆仕後唐、後晉、後漢三朝,至後周官翰林學士。 該書根據社會傳聞,列146個標題,分別記述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逸聞遺事,內容以記述奇異物品為多,任務事跡也以傳說為主。 其中如記唐代宮中七夕、寒食等節</p> 正文 卷一 ○玉有太平字 開元元年,內中因雨過地潤微裂,至夜有光,宿衛者記其處所,曉乃奏之。 上令鑿其地,得寶玉一片,如柏板樣,上有古篆「天下太平」字,百僚稱賀,收 之內庫。 ○步輦召學士 明皇在便殿,甚思姚元崇論時務。 七月十五日,苦雨不止,泥濘盈尺。 上令 侍禦者抬步輦召學士來。 時元崇為翰林學士,中外榮之。 自古急賢待士,帝王如 此者,未之有也。 ○賜箸表直 宋‧為宰相,朝野人心歸美焉。 時春禦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內臣賜‧。 雖受 所賜,莫知其由,未敢陳謝。 帝曰:「所賜之物,非賜汝金。 蓋賜卿之箸,表卿 之直也。 」‧遂下殿拜謝。 ○截鐙留鞭 姚元崇初牧荊州,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擁馬首遮道。 小使去,所乘之 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戀。 新牧具其事奏之,詔褒美焉,就賜中金一千 兩。 ○慚顏厚如甲 進士楊光遠,惟多矯飾,不識忌諱。 遊謁王公之門,幹索權豪之族,未嘗自 足。 稍有不從,便多誹謗,常遭有勢撻辱,略無改悔。 時人多鄙之,皆曰:「楊 光遠慚顏,厚如十重鐵甲也。 」 ○七寶山座 明皇於勤政樓以七寶裝成山,座高七尺,召諸學士講議經旨及時務,勝者得 升焉。 惟張九齡論辨風生,升此座,餘人不可階也。 時論美之。 ○癡賢 右拾遺張方回,精神不爽,時人呼為「癡漢子」。 每朝政有失,便抗疏論之, 精彩昂然,進不懼死。 明皇嘗謂:「右拾遺張方回,忠賢人也。 」 ○蜂蝶相隨 都中名姬楚蓮香者,國色無雙,時貴門子弟爭相詣之。 蓮香每出處之間,則 蜂蝶相隨,蓋慕其香也。 第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開元天寶遺事》
第1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