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王將鑄無射,而為之大林。 單穆公曰:「不可。 作重幣以絕民資, 又鑄大鍾以鮮其繼。 若積聚既喪,又鮮其繼,生何以殖?且夫鍾不過以動聲,若 無射有林,耳弗及也。 夫鍾聲以為耳也,耳所不及,非鍾聲也。 猶目所不見,不 可以為目也。 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間;其察色也,不過墨丈尋常之間。 耳之察和也,在清濁之間;其察清濁也,不過一人之所勝。 是故先王之制鍾也, 大不出鈞,重不過石。 律度量衡於是乎生,小大器用於是乎出,故聖人慎之。 今 王作鍾也,聽之弗及,比之不度,鍾聲不可以知和,制度不可以出節,無益於樂, 而鮮民財,將焉用之! 「夫樂不過以聽耳,而美不過以觀目。 若聽樂而震,觀美而眩,患莫甚焉。 夫耳目,心之樞機也,故必聽和而視正。 聽和則聰,視正則明。 聰則言聽,明則 德昭,聽言昭德,則能思慮純固。 以言德於民,民歆而德之,則歸心焉。 上得民 心,以殖義方,是以作無不濟,求無不獲,然則能樂。 夫耳內和聲,而口出美言, 以為憲令,而布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從之不倦。 成事不貳,樂之至也。 口內味而耳內聲,聲味生氣。 氣在口為言,在目為明。 言以信名,明以時動。 名 以成政,動以殖生。 政成生殖,樂之至也。 若視聽不和,而有震眩,則味入不精, 不精則氣佚,氣佚則不和。 於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有轉易之名,有過 慝之度。 出令不信,刑政放紛,動不順時,民無據依,不知所力,各有離心。 上 失其民,作則不濟,求則不獲,其何以能樂?三年之中,而有離民之器二焉,國 其危哉!」 王弗聽,問之伶州鳩,對曰:「臣之守官弗及也。 臣聞之,琴瑟尚宮,鍾尚 羽,石尚角,匏竹利制,大不逾宮,細不過羽。 夫宮,音之主也。 第以及羽,聖 人保樂而愛財,財以備器,樂以殖財。 故樂器重者從細,輕者從大。 是以金尚羽, 石尚角,瓦絲尚宮,匏竹尚議,革木一聲。 「夫政象樂,樂從和,和從平。 聲以和樂,律以平聲。 金石以動之,絲竹以 行之,詩以道之,歌以詠之,匏以宣之,瓦以贊之,革木以節之,物得其常曰樂 極,極之所集曰聲,聲應相保曰和,細大不逾曰平。 如是,而鑄之金,磨之石, 系之絲木,越之匏竹,節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風。 於是乎氣無滯陰,亦無散陽, 陰陽序次,風兩時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備而樂成,上下不罷,故曰樂正。 今細過其主妨於正,用物過度妨於財,正害財匱妨於樂,細抑大陵,不容於耳, 非和也。 聽聲越遠,非平也。 妨正匱財,聲不和平,非宗官之所司也。 「夫有和平之聲,則有蕃殖之財。 於是乎道之以中德,詠之以中音,德音不 愆,以合神人,神是以寧,民是以聽。 若夫匱財用,罷民力,以逞淫心,聽之不 第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語》
第15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