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看著馬賽:「馬賽,今天是十一月幾號?」 「十一月五日。 從今天開始五十天後是十二月二十五日,正好是聖誕節。 」 法語中聖誕節(Christmas)是Noel。 布裏克爾伯爵用力點點頭。 「好。 就以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當天正午十二點為限。 珂莉安,你屆時要是能按時回來,布裏克爾家的門第、爵位、財產,一切都屬於你。 你會成為全法蘭西也‧]有幾個的女伯爵之一。 」 珂莉安搖搖頭。 「我不要什麼爵位、領地和財產。 我的故鄉是加拿大。 我只是想維護父親的名譽。 您明白麼?」 老伯爵橫眼瞥了一眼珂莉安,惡毒地笑了: 「不要財產?起初誰都是這麼說的,只是口頭上逞強而已。 其實,真正見過財產之後還不是眼睛發直,什麼驕傲和志氣,早被扔到一邊去了。 」 憤慨的珂莉安正要反駁的時候,有人重重地敲起了書房的門。 馬賽走過去,仿佛要擋住珂莉安視線似的把門微微打開一條縫。 他跟站在門外的什麼人小聲說了幾句,回頭從肩膀上望了望布裏克爾伯爵。 老伯爵點點頭,命令珂莉安道: 「今天你先回去吧。 你從巴黎出發的時候,我會給你旅費的。 」 珂莉安咽下要說的話,行了個禮。 Ⅱ 珂莉安帶著父親的訃告,從加拿大魁北克出發坐船向巴黎進發,是一八三零年深秋的時候了。 北國的港口已經有一部分上了凍,珂莉安乘坐的帆船,在出港之前不得不花上半天時間破冰。 珂莉安的父親莫裏斯在一八零三年移居加拿大。 他將那之前的親身體驗和見聞都告訴過珂莉安。 但是,從一八零三年到一八三零年,這二十七年間發生的事情,對珂莉安來說是一片空白。 通過學習,珂莉安知道這二十七年間,歐洲大陸發生了巨變。 而且,用極端的觀點看來,都是由一個男人引起的。 那個男人就是拿破侖·波拿巴。 關於拿破侖其人,有無數的傳記描述,這個故事裏就不贅冗了。 不過,出身卑微的他,憑借實力成為法蘭西皇帝,征服了許多國家,顛覆了整個歐洲的事實不容否認。 「什麼出身根本‧]有關系。 只要擁有強大的實力,任何人都可以自強不息,不斷上進。 」大家都認識到了這一點。 拿破侖顛覆整個歐洲的事情,使文化界和藝術界大受震動。 文學界湧現了歌德、拜倫、巴爾紮克、雨果、司湯達、席勒,音樂節出現了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羅西尼、門德爾松等一系列人物,開創了嶄新的天地。 其他還有很多名人,不用一一列舉,堪稱隨便扔個石頭就能打中一位名彪青史的人物的時代。 全歐洲所有人的能量都爆發了,沸騰洶湧。 隨著拿破侖的逝世,各國的王侯宰相鬆了一口氣,但人民的能量並不能就此平息。 拿破侖死後九年,這種能量又一次在法蘭西爆發了。 七月革命。 那是發生咋一八三零年震驚法蘭西甚至全歐的大事件。 那時統治法蘭西的是國王查理十世,其時已經是七十三歲高齡,是著名的法蘭西大革命中被處決的路易十六的弟弟。 他認為自己在大革命時期受盡辛勞,經歷了種種磨難,因此查理十世對革命的一切持否定態度。 他企圖讓整個世界回複革命前的樣子。 特別需要一提的是,他解散了議會。 「朕作為國王,會采取清明的政治方式,沒必要——經過議會的許可。 本來,議會竟敢對國王的舉措說三道四,真實不自量力。 」——這便是他的說法。 實際上,查理十世作為國王真正實施的政治方式,就是罔顧議會和國名的言論,僅僅聽信少數大貴族的意見,結果當然無法推行。 批判國王的報紙被禁止發行,最終導致國民的憤怒爆發了。 一八三零年七月二十七日,巴黎市民和國王的軍隊發生沖突。 經過三天的戰鬥,軍隊敗北,查理十世勉強保住了性命,亡命去了英國。 這樣,路易·菲利浦王即位。 他也有五十七歲高齡,為王室,在大革命中也吃過了不少苦頭,還當過家庭教師,為自己賺生活費。 由於他有過自己勞動的經驗,不是奢侈成性的人,性格也比較善良,很受法蘭西國名的歡迎。 他的臉上半部分很窄,下半部分卻很肥胖,整個看起來很像鴨梨。 所以當時的畫家給路易·菲利浦畫像時,只要先畫一個梨子形狀,然後填上鼻子和嘴就行了。 無論如何,隨著路易·菲利浦王即位,法蘭西的緊張情勢稍有緩和。 表面上雖然如此,實際上深處還是暗流湧動,革命只是半途而廢,很多人心懷不滿。 特別是貧窮的下層勞動者,還有強烈的反對情緒。 「所謂革命,只是把一些資本家和大貴族驅逐出去而已。 不過是新貴戰勝了舊富。 什麼新王?法蘭西不需要國王,應該建立共合體制!」 珂莉安渡過大西洋來到這片土地的時候,法蘭西正處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到處都有尚未燃盡的火種,焦灼的氣味充滿全國。 第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萊茵河的囚徒》
第4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