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本蘭從軍 1 寒風從身披戰甲的花木蘭身側掠過,她的吐息凝成了白霧,在初升旭日所散射的白光裏,映著她眉清目秀的面頰。 周圍的晨霧猶如銀波滾滾奔騰。 在晨門照射下,士兵們的盔甲。 刀槍箭戟閃閃生輝。 在擴展的晨光中,銀波向四面至延,天際逐漸變得明亮,夜空向著天穹的另一方迅速地萎縮,黎明在無聲中宣告了勝利了。 天上蒙著的黑紗被揭去之後,將士們的英姿漸漸顯露出來,千軍萬馬之中有系著疆繩的將帥,也有手持長矛的士兵,他們遠離故鄉集結到這兒,視線全都集中在前面用石塊築起的樓台,樓台背後是墨黑的岩石,萬裏長城像一條巨龍蛇蜒到山賜。 時隔不久傳來高呼「吾皇萬歲」的聲音,這聲音在木蘭耳邊回響不絕。 中國的皇帝走上了這座為「偉大的天子」而建的閱兵台。 霎時,刀槍話就在空中揮動,「萬歲」的呼聲此起彼落,閱兵台上人影浮動,一百一十三萬雙眼睛都集中到皇帝的身上,似乎是認為身處至尊之位的人就會想得出什麼絕妙之策吧? 木蘭手中拈著一朵淡紅色的小花。 她左側戰騎上的賀廷玉也饒有興趣地注視著。 「這花兒多美啊,子英…」 子英是木蘭的字,木蘭女扮男裝從軍的秘密賀廷玉並不知曉,不對,不只是他不知曉,為出征高麗國而集結到這萬裏長城附近的一百一十三萬將土,也全部被她蒙在鼓裏。 「是啊……在故鄉是看不到這種花的。 」 木蘭有點感傷地答道,眼光遠望碧空。 天空已徹底地擺脫了夜色的支配,不給雲朵絲毫的容身之地,敏捷又莫名其妙地使得整個天空變成一片蔚藍。 木蘭的家鄉叫鐘離郡。 在那塊土地,空氣和水相融合,和風吹拂著幼童的肌膚,即使到了冬天,也看得到花紅柳綠的景色。 這裏則是寒風刺骨,吹得人直發抖。 月亮高掛在夜空,凍成了一輪冰環,不毛之地黃塵漫天飛揚,在沒有綠色的原野上,枯木難與岩石分辨。 北部沙漠刮過來的狂風,飛越了萬裏而來到這兒。 當地的人倘若心腸不像岩石一樣,可能就無法生存下去了吧?不久大家就要離開,踏上出師異國的征程。 「在這塊荒地上難得長著如此嬌美的花,我卻隨手就摘了下來 木蘭不禁感到有點兒後悔了。 隋楊帝大業八年,即公元六一二年。 該年一月三日,楊帝離開國都長安大興城,遠征高麗國。 當時把這次長征叫作「征遼之役」,共出動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名將士,加上擔任後動補給的人,總數為二百二十萬人。 隋朝總人口十四分之一的人參加的這次遠征,號稱為「百萬大軍」,確實絲毫沒有誇大。 揚帝姓楊、名廣。 「楊帝」並非他生前的自稱,而是後人給他的空號。 「楊帝」的意思是:「悻亂禮數,邊天無道,欺淩百姓的皇帝」。 有這樣不雅用名的皇帝也實在少見。 楊帝是中國自古以來,歷史上最有名的暴君之一。 當然,這也是因為唐朝取代了隋朝之後,對他老人家的惡名排命加以宣傳以求流傳萬世之故。 但是,當時人們並沒有把楊帝視為暴君或‧謀家。 對他的評價是驕橫奢侈,雖有著愛吹噓自己的惡癬,卻是個性格豁達不吝嗇的「開明皇帝」。 雖說好色,但世界上不為女色所動的皇帝本就少之又少。 因此不能將此視為特別的缺點。 他雖喜歡做修建全長二千二百裏的運河這一類的偉大工程,但也成為他對祉會貢獻超越曆代皇帝的佐證。 隋朝有一百九十個郡、五十五個縣、八百九十萬戶,人口四千六百萬人。 在當時的世界上,無論人口、農業生產力、以及國家制度完善程度等方面,隋是任何國家都無法與其相比的大國。 開創這樣一個泱泱大國的人正是楊帝的父親文帝楊堅。 他原本是北周的重臣,開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二月即位,建立了隋朝,在開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消滅了南方的陳國,統一了中國。 於是實際經歷了二百七十三年的南北朝大分裂時代,就此結束。 仁壽四年(公元六0四年)文帝驟然去世,留下了巨億的財富以及他所稱霸的帝國,享年六十四歲。 而後,次子楊廣繼承王位。 他就是楊帝,排行老二的他,霸占了兄長的皇位,這個過程將在後面敘述,他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占便宜的繼承者。 隋征服陳統一了中國,又開鑿了大運河,把長江流域和黃河流約南北兩大經濟地帶連結在一起,這在中國的經濟、商業流通、交通史上具有極其偉大的意義;隋朝無論在政治。 軍事、經濟上都可以說實現了中國的統一。 在這基礎上,南方和北方各自發達的文化也相互融合,尤其是把輝煌的佛教文化發揚到東亞各地,使這些國家的文化納人同一種文化圈之中。 楊帝在仁壽四年(公元六O四年),三十六歲時即位。 他身材魁梧、混髯濃黑,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極有男子氣概,看上去充滿天子的威嚴,他在皇太子時代即如同第二個皇帝般參與國政,現在成為名符其實的中華大地統治者,更是中國第一位大肆興建前所未有的土木工程,毫不顧忌地狂度奢侈人生的皇帝。 楊帝命令字文愷在東都洛陽的酉南郊區修建顯仁宜。 從南方運來大量的稀有建築石材,以及裝修室內用的檀香木,並用幾百萬株名木花草裝飾庭園,更把南方珍貴的鳥獸運到這兒放養。 揚帝酷愛江南的風土文化,篤信南朝流行的佛教,他打算在洛陽城再現江南風光。 於是,不惜投入巨額時物興建顯仁立,大業元年(公元六0五年)初春,豪華壯麗的宜設完工。 在這之後,他又下令在長安建設方圓二百裏,沒有多大用途的廣大離宮——西苑。 還要在高官中央部挖掘人造湖、築三處人工島,分別取名為——蓬萊、方丈、記洲。 再在島上建造宮殿,各自架橋、築回廊相互貫通。 並且挖掘一條名叫龍鱗渠的人工河道,把河水注人人工期中,沿出蜒的人工河旁建造十六座宮殿,每座宮殿都住進美女。 西苑不僅建築物富麗豪華,世上的奇花異草也一應俱全,即使到了嚴冬草本凋謝了,也會用綢絹制作數以萬計的假花裝點離宮,讓花團錦簇、五彩繽紛的美景,四季常在。 被委任建造這些建築的宇文愷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技術天才之一。 因為他先前規劃、建設了壯觀、美麗的都城——長安而一舉出名。 就名字看來,他似乎不是漢人,可能出身酉域地區某國。 由他主種設計建造了不少宏大的城市和各式各樣的官殿、橋梁,還發明了自動關閉的門。 楊帝和在這些離宮和後官中的三千多名佳麗縱情歡樂,親身奏樂吟詩作賦,也稱得上是隋朝時代最有「地位」的詩人了吧。 他還邀請外國使者來訪,盛情設宴款待他們,並請印度和波斯的魔術師表演魔術。 他所開創的繁華盛世是有目共睹的,而他也就在這盛世的頂點之時開始遠征高麗。 II 在《隋書》第八十一卷(東夷傳)中記載了位於隋東部的高句而、百濟、新羅、????琉球、倭奴等六國具體的情況。 這裏提到的高面即為高句麗。 國土範圍從朝鮮半島北部到中國大陸東北地區的南部。 東夷傳記載道:「自稱為高句而國……高祖授予湯『大將軍』之稱,並未重新冊封他為高麗王。 」這裏的高祖指的是用文帝,面即為當時的高句而國王。 總之,從用開始就把高句而稱為高麗。 高麗和用之間的關系起初是友好的。 但是,在湯王去進之後,元王繼承王位開始就發生了糾紛。 先動手的是高麗一方,開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元王出動一萬多騎兵越過國境,打敗了掌管管州的隋朝將軍韋沖。 被激怒的文帝編成了三十萬大軍討伐高麗,但這次軍事行動受到了宰相(當時稱仆射)高領的反對,由於後勤補給供應不足,一度出現無法再戰的窘況,但當進軍到遼水(現在的遼河)一帶,恰好這時元王害怕了,派來使臣來認罪,本來就知道士氣不足的文帝正好蓄機下台。 從此以後兩國友好親善達十多年之久。 有關元王為什麼要人侵隋的原因,(隋書)並沒有記載。 但依當時的情形推斷來說,恐怕是以此展現實力。 在隋之前,中國一直是處於南北分裂相互對抗的狀態,隋統一全國後,強大的帝國對高麗國威脅很大,高麗怕用會對他們采取高壓政策c出兵情可能是想顯示一下自己的實力,使自身在外交上處於有利地位。 當然,也不排防局面有侵占用領土的欲望。 楊帝在大業三年(公元六O七年),巡視北方時訪問了遊牧民族王國——突厥,受到突厥國可汗啟民的友好接待。 從實厥王那裏知道了高麗使者曾拜訪過啟民可汗,楊帝為此心中不安,雖然現下啟民可升對用仍極友好,但如果高麗和突厥這兩個兵力強大的國家一旦結成同盟,一起對抗隋,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僅帝為了安撫自身內心的慌亂,動員了一百多萬名男女,大力整修萬裏長城,在工程還沒完工的時候,新羅的使者來拜訪楊帝,請求「討伐高麗國」。 朝鮮半島的南半部有新羅和百濟兩個國家,他們因領土問題和高民國長年戰爭不絕,這其實是一種很簡單的互動,高麗國與肉相比是小國,受用的壓迫,但與新羅和百濟比則是大國,又去從壓新羅和百濟。 第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風翔萬裏》
第1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