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東吳孫權,聞報漢中王劉備盡起兩川之兵,號稱七十萬,連陣而出,已出夔門,心中大急。 問眾臣道:「前番襲取荊州,眾卿都說好得。 結果了關羽性命,又聽從陸伯言,分兵襲取二郡及交州。 如今二郡、交州未曾得到,劉備大軍已殺奔過來,當如何是好!」眾臣議論紛紛,盡皆無語。 忽然有一人出班道:「某有一策,可退川軍。 」正是:蜀軍雄心未雪恨,吳臣良謀先息兵。 不知此人是誰,請看下回。 第三十九回:陸伯言計謀夷道,呂子明力戰宜都 且說吳王孫權聞劉備大軍壓境,甚是驚慌,急急召百官商議。 當下有諸葛瑾出列道:「臣受大王厚恩,無以為報,願舍死往劉備軍中,面見漢中王,說以利害,教兩家罷兵。 」孫權大喜:「既然如此,便辛苦先生了。 」 諸葛瑾一路晝夜兼程,先到白帝城。 劉備聞之東吳使者到,教休放進。 龐統道:「諸葛子瑜乃孔明之兄,且看孔明面上,令他進來。 」備從之。 諸葛瑾入,奏道:「臣不避生死,來見大王,特奏荊州之事。 初,關雲長興兵伐襄樊,我主本有和親之意,奈何雲長惡語拒婚,又奪我糧草,因此吳王氣憤之下,中曹賊反間之計,興兵奪了荊州。 今特遣臣來,欲待交還荊州,兩家和盟如初,共伐曹賊,以興漢室,不知大王尊意如何?」劉備罵道:「汝吳賊害我二弟,還敢來此巧舌蠱惑!孤今誓先平東吳,再討曹操。 不看諸葛軍師面上,先斬汝首級祭旗!速速回報孫權,洗頸就戮!」喝令左右逐出。 諸葛瑾惶惶而出,跺足道:「某大事不成,有何面目見吳王!」從人道:「尊弟諸葛孔明現在成都,何不前往說之?」諸葛瑾道:「是我胡塗了。 」於是再兼程抄小路,趕往成都。 進得成都,求見諸葛亮。 諸葛亮急忙迎接。 諸葛瑾說了來意,孔明搖頭道:「我已是屢次相勸,怎奈主公執意不從。 」諸葛瑾道:「且先不說恩怨,單只孫劉兩家火拼,曹賊坐收漁利,便是使不得。 」諸葛亮仰天歎道:「我等也只盡人事耳。 」轉謂諸葛瑾道:「兄長以為,此番兩家交戰,成敗若何?」諸葛瑾道:「實言相告,我以為兩家交戰,兩敗俱傷,曹操大勝矣。 」諸葛亮道:「眼下東吳兵凶戰危,兄長何不暫且留居蜀中?」諸葛瑾正色道:「孔明,你忠心劉皇叔,我忠心吳王,俱是一般。 忠義難兩全,今番就此別過。 」諸葛亮垂淚相送,兩個依依惜別。 諸葛瑾出了成都,即刻飛奔回吳。 再說孫權,在南徐等諸葛瑾心焦。 聞之劉備大軍開撥,前鋒已近秭歸,或雲:「諸葛瑾必然是見川軍勢大,轉投劉備去了。 」孫權道:「孤與子瑜,肝膽相照,必不負我也。 」未過半日,諸葛瑾回來,說劉備不肯議和。 孫權大驚:「似此如此奈何?」當有中大夫趙咨出班道:「大王,今日劉備軍馬逼進,他又不肯從和,似如今,只好向曹操求援。 」孫權問張昭,張昭道:「前番與曹操暗盟,受封吳王,又襲取荊州,擒殺關羽,解了襄樊之圍,按理求援正當。 只怕曹操蓄意坐觀成敗,則江東成亡,操於人手矣。 雖然,為解生民塗炭,寧可一試。 只是大夫此去,不可折了江東銳氣。 」趙咨道:「這個何須叮囑。 」孫權便具表,教趙咨往許都,請曹操出兵救援。 趙咨去未久,人報右都督陸遜前來。 孫權大驚:「莫非武陵、零陵又敗績乎?」急忙請進。 陸遜進得大殿,孫權曰:「伯言,前番卿與子明合謀奇襲荊州,結下劉備這一方冤仇,又依卿計策,分兵攻略武陵、零陵、交州,皆不得功,如今如何是好?」陸遜微微笑道:「大王莫急。 今番我來特獻策破劉備。 」孫權忙問何策。 陸遜道:「末將此來,已攻破零陵。 」孫權大喜道:「卿如何成功?」陸遜道:「我請程德謀替我引軍圍困武陵,自帶數千精甲,趕往零陵,先安排軍馬四處圍攻,待敵疲憊,乘夜色突城而入,敵將徐寧、廖立、李應措不及防,城被我奪,斬俘萬計,糧草繳獲不計其數,三賊僅以身免。 」孫權喜道:「甚好,甚好。 只是如今劉備大軍壓境,如何對付?」陸遜道:「大王但見劉備大軍壓境,我卻知他必有一路軍從五溪小路,抄道武陵,然後攻我腹地也。 」孫權大驚:「如此奈何?」陸遜道:「如今,可令呂子明引精兵屯守彝陵。 彝陵地勢崎嶇,劉備縱有百萬之眾,亦不得急進,子明精兵恃險堅守,當保無虞。 且劉備軍沿江而進,兵馬眾而道路窄,則其勢如長蛇。 前鋒既阻,必可尋隙破之。 我卻引一路軍馬,專待他奇兵出武陵,一戰擊潰,則劉備右臂既折,軍心必亂。 我再乘勢襲取武陵、交州,然後亦從五溪進川口,劉備必回師自救,呂子明再進軍夾擊,如此劉備可擒,西川可得,霸業可成矣!」孫權大喜道:「伯言果然高明!」當下傳令,以呂蒙大都督,呂範為參謀,統領五萬精兵及眾將韓當、周泰、淩統、蔣欽、賀齊、全琮、宋謙、鮮於單等,進彝陵以據劉備。 又遣宗室孫桓引精兵五千助之。 而令陸遜為副都督,仍引程普、黃蓋、甘寧、朱桓、朱然、孫皎等以圖南面。 諸葛瑾道:「舉國軍將盡出,設若曹操起兵來襲,如之奈何?」孫權道:「此時只圖眼前矣。 」張昭道:「曹公雖有霸略,然亦以信義治天下,今既有盟,必不致來犯。 」 再說曹操在許都,聞劉備親提大軍十餘萬,分路下長江伐吳,呵呵大笑道:「此天助我也!」劉曄道:「大王,蜀有山川之險,吳有江河之固,若是二國聯橫,為國家大患。 如今二國相並,乃天助大王也。 可急圖之!」曹操道:「非也。 我不助蜀,亦不助吳,且看兩家勝敗。 」正言之間,人報東吳中大夫趙咨前來。 曹操笑道:「此必來說我出兵救吳也。 」於是召見。 趙咨說了來意,曹操道:「孤已知矣。 只不知東吳情形如何?」問及數十條,趙咨對答如流,言詞不卑不亢。 曹操暗自奇之,欲留趙咨在許都,趙咨道:「我等皆是漢臣,為國效命,豈止留於許都?若是心懷不忠,不能一心事主,則雖在金厥,無能為也。 」曹操暗自贊歎,叫且送去館驛休息。 還與群臣商議。 司馬懿道:「此時劉備大軍壓境,有張飛、黃忠、趙雲之勇,又有法正、龐統為其謀略,有梁山軍宋江為其爪牙。 東吳軍分數地,屢攻交州、武陵不下,其勢已亂。 雖有呂蒙、陸遜之謀,不過堪堪支撐。 大王若令一上將提數萬精兵,自徐州一鼓直下,可輕取吳、會,盡得江東之地。 吳滅則蜀孤也。 今若不理,若待兩國相並一國,或者再作聯合,則再無良機矣。 」曹操道:「某前番困於襄樊,乃與東吳結盟。 孫權攻取荊州,襲殺雲長,雖為己利,畢竟解了樊城之圍。 他父親孫堅又與孤是舊交。 今若乘人之危取之,恐天下人笑我不義。 」司馬懿聞言退下,暗自搖頭。 曹操次日召見趙咨,教回報孫權,勉力支持,這邊自有大軍相救。 趙咨拜謝而去。 劉曄、蔣濟道:「大王今既許吳救援,可虛張聲勢,看他動靜。 不可輕易出兵,反替人擋了鋒頭。 」曹操笑道:「這個自然。 」便教曹仁在襄陽大張旗鼓,作勢南進;又遣曹洪引軍在長安鼓噪巡行。 一面卻教再細細打探前線。 這頭趙咨回報,孫權心下稍寬,一面征發人馬,運輸糧草,為呂蒙、陸遜後援。 且說呂蒙奉吳王孫權之命,提兵五萬,進兵彝陵,召集眾將道:「劉備大軍銳氣正盛,不可逆之,我等只需堅守壁壘,待其日久自亂。 」便要吩咐安營堅守。 不料宗室孫桓挺身出道:「都督此言差矣。 我等奉命前來,在於破敵。 若是長相堅守,萬一曹軍入侵,如何是好?且敵軍遠來疲憊,正好擊之,若待他立營完畢,豈不難破?」呂蒙道:「吳王令我為督,自是教本督以敵我情勢,相機而變。 叔武不必多言!」孫桓憤然而出。 呂蒙道:「叔武血氣方剛,待我稟明吳王,再作區處。 今日可分兵於長江兩岸立營寨扼守險要之處,以疲敵氣。 」正說間,人報孫桓引本部五千精兵及部將謝旌、李異、譚雄等,徑直向西迎敵去了。 呂蒙大驚:「他這一番去,必為劉備所破!」呂範道:「事到如今,若是孫桓兵敗,恐挫動全軍銳氣;他又是吳王寵愛,若或有失,不好交代。 不如提軍前往接應。 」呂蒙歎道:「吳王如此任用宗室,必為軍中大患!」只得安排呂範、韓當守把本處營寨,自與眾將,分路提兵,前往支援。 再說張飛請命為先鋒,與兒子張苞並關羽之子關興等,引精兵萬餘,出於大軍之前,一路疾進。 到宜都界口,正逢孫桓引軍前來。 張飛呵呵大笑:「鼠輩小子,敢來與俺爭鋒!」孫桓身邊李異聽得大怒,提大斧殺出。 張飛待要出戰,張苞道:「無名下將,莫汙了父親英名!」挺鋼點長矛,驟馬相迎。 那李異也是勇猛之將,兩個大戰二十餘合,不分勝敗。 關興見狀,拍馬而出,謝旌挺槍出戰。 兩邊四個將軍捉對廝殺,再戰三十餘合,李異敵不過張苞,撥馬而去,張苞拈弓在手,箭如流星而去,正中後心。 李異大叫一聲,翻身落馬,張苞趕上,一矛刺死,梟了首級。 謝旌本戰關興不勝,見狀心驚膽戰,回馬便走,關興遙遙趕來,孫桓身邊譚雄放一冷箭,射中關興坐下馬。 那馬撲地倒下,把關興顛翻。 謝旌正欲回馬來殺,張苞上前架住。 張飛在旗門之下,早已大怒,吼一聲,策馬殺出陣來。 糜竺在陣中擂鼓,川軍潮湧而上,孫桓大驚,勉強上前迎戰張飛,無十合,心力皆怯,回身便走,吳軍紛紛奔逃。 張飛縱軍追殺,斬首無數。 一氣追殺十餘裏,前面旌旗招展,卻是呂蒙親引軍趕來。 張飛看得呂蒙,分外眼紅,虎吼一聲,挺丈八蛇矛直沖對陣。 周泰提刀殺出截住,兩個戰二十餘合,呂蒙看周泰敵不過張飛,急令蔣欽出馬助戰,對陣關興抵住。 淩統舞刀出陣,張苞迎上。 兩邊對戰,周泰雖然勇猛,殺不過張飛,只得回馬便走。 張飛大呼大叫,追殺進陣,中間吳軍皆退,川軍相隨追殺,卻不料呂蒙在陣中招揚戰旗,兩邊齊上,把張飛父子叔侄三人,俱圍在中間。 糜竺在後面看得不好,急急召集人馬上前解圍,被吳軍層層包裹,自己又是個文人,有心無力,只在外圍攻打。 正焦急之間,後面殺聲大作,兩路人馬沖將過來,卻是劉備聞之張飛在前突擊,令魯智深、武松二人各引四千軍前來相助。 兩個太歲縱馬在前,戒刀、禪杖翻騰血花,背後八千虎狼兵一擁而入,東吳軍望風而靡。 呂蒙眼見川軍銳氣極盛,又見天色漸晚,恐拖延之下,劉備大軍陸續趕到,只得撤開包圍,麾軍後退。 張飛在陣中沖突一時,尚自咆哮不止,只要追上去廝殺。 後面糜竺趕緊勸住。 於是安下營寨。 呂蒙自退軍五裏安營。 張飛殺了半日,下來先叫全軍造飯。 令軍士開酒壇,與魯智深、武松並關興、張苞痛飲了一番。 吃到八分醉飽,晃悠悠到教清點軍卒。 當日兩邊死戰,各營均損傷不少,卻也未傷元氣。 唯獨混戰之中,東吳鮮於單引軍突擊川軍陣前,統管牌刀隊的兩員末將範強、張達畏敵避戰,致令吳軍沖入弓箭隊中,折損甚多。 張飛聞言大怒道:「俺早有吩咐,與吳狗對戰,當人人決死,汝兩個匹夫敢臨陣畏縮,不把俺軍令放在眼裏!」喝令斬之。 二將嚇得哀伏告饒。 糜竺勸道:「臨陣斬將,於軍不利。 」再三相諫。 張飛道:「死罪可免,活罪難恕!」乘著酒意,將兩人拖出營帳,綁在樹上,親手打了數十鞭。 武松、魯智深都來相勸,張飛方恨恨扔鞭於地道:「明日交戰,令汝二人引五百軍突擊在前。 不破吳陣,便死在軍前罷!」轉身回營。 範強、張達兩個被打得遍體傷痕,氣憤難當,兩個在大營之外,悄悄商議道:「張飛這匹夫性情暴虐,今日雖放過我等,日久必被他殺!」張達道:「與其他殺我,不如我殺他!」範強道:「只是他武藝高強,我等百人亦難近身,如何可得手?且得手之後,更往何方去?」張達道:「他雖勇武,今日吃的大醉,必然酣睡。 我等乘機刺之,得手之後,乘小船順水而下,投奔東吳,豈不為好?」兩個商量已定,自去准備短刀。 不料事有湊巧,武松多吃了幾杯,身上燥熱,到土丘之後躺著歇涼,正好聽得真切,心下怒道:「這兩個匹夫,竟欲謀刺張三爺!」急急趕來找到魯智深,說如此。 魯智深呵呵笑道:「甚好,我等受劉備厚待,今日可報之也。 」 當夜二更,範強、張達兩個便裝軟鞋,懷揣利刃,悄悄來到張飛帳前,只對衛士說有要緊事報。 衛士放入,兩個走進內帳,只聽得鼾聲如雷,再看張飛,大拉拉倒臥床上,卻是環眼大睜。 兩個一驚,以為陰謀敗露,嚇得股栗戰戰。 再看張飛,鼾聲不絕,方知原來張益德睡覺不閉眼。 雖如此,終不敢下手。 等了良久,看張飛翻身側裏,兩個大喜,壯膽上前,舉刀便刺。 只聽當啷啷兩聲脆響,手中刀不知碰上什麼,飛到一丈開外。 定睛看時,魯智深如鐵塔一般,手持禪杖站在床頭。 範強大驚,方欲回身,忽然脖項一緊,雙腳已經離地,只在半空中掙命。 張達斜眼看,卻是武松兩手把範強脖子箍住,高高吊起。 他知道不好,急忙轉身要逃,早被魯智深大喝一聲,飛腿踢來,正中心窩,頓時往後便倒。 這時張飛聽得響動醒來,外面衛士也急急奔進:「何事喧嘩!」魯智深笑道:「這兩個匹夫欲謀刺三將軍,幸虧被我等得知,於是先潛入帳來等著。 」武松見來了人,把範強丟在地下,看時已然雙眼暴突,嗚乎哀哉。 衛士再看張達,七竅出血,也是一命歸西。 這時關興、張苞二人亦前來探看,武松笑道:「這兩個賊子狗膽包天,卻是如此不濟。 」興、苞二人急忙道謝。 張飛看此,酒醒了大半,前後一想,忽然怒火上來道:「這兩個匹夫定是與呂蒙賊子勾結,欲來害俺!雲長二哥的大仇還未報,又添新恨!來來來,與俺老張備馬帶矛,前去踹他吳狗的大營!」魯智深、武松道:「正好!我等隨三將軍同去!」關興、張苞待要相勸,看張飛乘醉行事,不敢強出,急忙去找糜竺。 待到糜竺趕來,人報三將軍已與魯智深、武松引軍出營去了。 糜竺頓足道:「如此倉促,豈不兒戲軍事!」急急吩咐關興、張苞:「你二人速速引軍前去接應。 」一面飛報劉備中軍。 再說呂蒙當夜尋思:「我軍利在持久,而彼軍利在速戰。 不如乘此夜色,趕緊退軍。 」於是召集眾將,安排各營依次拔寨,退往韓當、呂範的營盤處,以為長久。 呂蒙自引三千精兵,為大軍斷後。 當夜一更出發,行了半個多時辰,大半軍馬皆已退走。 忽然聽得西面殺聲大作,探馬急急來報:「張飛引軍無數,殺奔此地而來!」呂蒙大驚:「未料張飛狡詐至此!」回看身邊軍馬,止有數千,急急教:「且戰且走!」行不數裏,張飛引軍圍裹上來,左邊魯智深,右邊武松,三面夾上,斷後吳軍盡管精銳,畢竟寡不敵眾,霎時間死傷無數。 呂蒙大呼鏖戰,提刀在陣中反複沖殺,連斬川軍數員下將。 張飛月光下看得清楚,大喝:「呂賊休走,還我二哥命來!」呂蒙心頭一驚,只得奮力交戰。 這當兒,後面吳軍末一波淩統軍馬,聞得這邊交戰,回頭救援。 呂蒙心下方寬,張飛軍陣後旌旗招揚,關興、張苞分兩邊殺來,繞過中軍戰團,把淩統截住,又給呂蒙更添一層包圍。 呂蒙看四下川軍雲集,殺聲震天,又看魯智深、武松兩個在圈子邊上橫沖直撞,殺得吳軍如滾湯潑群鼠,屍橫遍地,心下漸漸慌了。 戰到五十餘合,手一慢,被張飛一蛇矛從前胸插入,直透後背而出。 呂蒙大叫一聲,倒地身亡。 張飛殺了呂蒙,向天大叫道:「二哥,大仇今日得報!」正喊間,東邊連聲鼓噪,無數吳軍洶湧而來,當頭韓當大喝:「子明休慌,韓當助戰來了!」張飛哈哈大笑,將呂蒙首級挑於蛇矛之上:「呂蒙在此,義公何來遲也!」韓當看見,切齒大怒:「匹夫受死!」指揮三軍,包裹上來。 張飛等五將奮力廝殺,怎奈軍力懸殊,漸漸被圍在核心。 正是:已雪關羽切齒恨,複憂張飛凜然身。 不知張飛生死如何,請看下回。 第四十回:宋公明兵發五溪,吳加亮謀劃三計 且說張飛乘醉與魯智深、武松夜踹吳軍大營,恰好呂蒙正在引軍後撤,混戰之中竟被張飛所殺。 韓當聞之後隊交戰,急急引軍趕到,卻見呂蒙已死,大怒之下,與淩統、周泰、蔣欽、鮮於單等指揮大軍,包圍上來。 張飛等五將各統軍卒,在圈子中間大呼奮戰,吳軍雖眾,難以近身。 眼看東方發白,張飛等部下軍卒折損近半,忽然西面旌旗招揚,鼓號長鳴,無數軍馬之中,漢中王劉備的大纛迎風傲立,馮習、張南引軍在左,史進、張清引軍在右,劉備自與眾將在中間,兵分八路,排頭湧來,全軍素犒,如雪覆原野,其勢地動山搖。 東吳軍將見了,盡皆膽裂。 周泰提刀在陣前奮戰,不防被張清一石子打在額頭上,鮮血迸流,大吼一聲,敗下陣來。 韓當見勢不妙,急急傳令收兵。 劉備縱兵追殺,殺得那吳軍屍積如山,繳獲旌旗戰甲無數。 韓當眾將統率敗軍,匆匆敗回,一路狂奔到本軍後營,堅守不出。 張飛殺得渾身衣甲血透,兀自切齒。 見了劉備,翻身下馬,將呂蒙首級擲於劉備腳前,泣道:「大哥,雲長二哥大仇,今日得報!」劉備見仇人扶誅,心下也覺感慨,抱住張飛,放聲大哭。 四周將士無不垂淚。 劉備便教關興把關羽靈牌豎起,將呂蒙首級在靈前鄭重祭祀。 一面教安道全給眾將士治療損傷,然後傳令繼續進兵,直取東吳。 再說韓當敗回本營,見蜀軍勢大,不敢力敵,一面堅守不戰,一面飛書往南徐告孫權。 孫權覽書大驚,跌坐於位道:「呂子明果敢有膽,籌略奇至,可次周公瑾,今日竟然被害了!如此劉備大軍前來,何人抵敵?」諸葛瑾道:「大王,昔者取荊州,擒殺關羽,皆是呂子明計策。 今日子明既死,不若再往劉備軍中求和;劉備大仇已報,或許罷手。 」言未訖,有人大步出,厲聲道:「可斬諸葛瑾!此輩賣主求安,必為劉備內應!」諸葛瑾大驚。 孫權看時,卻是呂蒙之子呂琮、呂霸。 呂琮伏地泣道:「臣父戰死,固是不力,然亦屬為國盡忠。 今日豈能以此求和!乞大王斬諸葛瑾,某兄弟願往敵劉備,為父報仇。 」孫權撫慰道:「二子且退,孤自有主張,必不負君。 」兩人大哭而出。 孫權謂諸葛瑾道:「公可前往一試。 就言今呂蒙已死,孤願割讓荊州,兩家和好,共扶漢室。 」諸葛瑾領命而去。 孫權問張昭道:「子布公看來,子瑜此去如何?」張昭搖頭道:「劉備秉性,恐難准和。 大王當早作打算。 」孫權道:「然如之奈何?」張昭道:「事已至此,唯有陸伯言可敵劉備。 當令其把南線軍務交與別將,自往彝陵軍中,頂替呂子明,以為完全。 一面可火急向曹操告援。 」孫權許之,於是一面在南徐繼續征發人馬,竭盡全力,以圖存亡。 不數日,諸葛瑾回道:「劉備聞我東吳來使求和,堅令不許放進。 只教傳話,要踏平江東八十一州,方雪心頭大恨。 」孫權怒道:「叵耐老革,欺人太甚!既如此,孤當親整六郡人馬,決一死戰!」起身拔劍,將案角砍下一塊。 張昭道:「登鋒陷陣,武將責也,大王不可恃血勇而損萬金。 今可急調陸伯言往彝陵,再從南徐征發援軍,以為後繼。 」孫權道:「多謝子布公提醒。 」便一面飛書往長沙,拜陸遜為大都督,往北拒劉備;一面拜從兄孫賁為將軍,孫瑜為副;呂琮、呂霸為校尉,闞澤為參謀,引南徐精兵五千,往助守彝陵。 孫權自提後軍,進至鄱陽,以為接應。 再講宋江這邊,請得軍令,從五溪小路襲取吳軍側翼。 自在巴郡點兵,召集眾頭領道:「巴郡是俺梁山軍根基,誰可留下經營?」眾人相互看看,青面獸楊志道:「若是無人,則灑家來守。 」宋江道:「甚好。 」便留白面郎君鄭天壽、跳澗虎陳達、玉臂將金大堅為副手。 再撥鐵面孔目裴宣為參謀,留下人馬守把巴郡,好生經營。 其餘眾頭領盡隨軍中。 神行太保戴宗道:「可惜入雲龍公孫先生被劉備調去,這裏少了參謀計劃。 」花榮道:「過得五溪,便見著智多星加亮軍師了,何愁無人規劃?至於尋常參謀,大家合力計較,又有神算子蔣敬兄弟在此,何必擔心?」於是計議已定。 次日大早,宋江在巴郡太守衙門,聚眾升堂,發令道:「今日出師,走五溪襲取東吳,務要成功!」當下抽出令箭:「豹子頭林沖、病大蟲薛永聽令!」林沖、薛永挺身出道:「在!」宋江道:「命你二人為正副先鋒,引步軍五千,馬軍五百,在前當敵而戰!」林沖、薛永道:「是!」接令箭而下。 宋江又道:「呂方、郭盛聽令!你二人為左右哨探校尉,各引五百步軍,一百馬軍,在兩邊出哨索敵!」二人接令下。 宋江又道:「小李廣花榮、神行太保戴宗聽令!你二人為正副接應使,引步軍四千,馬軍三百,在大軍之後,接應各路,兼顧護衛糧草!」花榮、戴宗接令。 宋江又道:「其餘李逵、李袞、項充、楊春、時遷、孔明、孔亮隨我同守中軍。 神算子蔣敬為參謀。 即日出師,兵發五溪!」眾人齊聲答應。 忽然一人闖入大堂,道:「太守,末將亦願去隨軍征戰!」眾人看時,卻是宋江之妻,馬超之妹馬雲祿全身披掛,英姿颯颯站在堂前。 李逵歡喜得大嚷道:「好!好個嫂嫂,便去廝殺也跟著俺哥哥!」宋江拿眼狠狠瞪李逵一下,回頭呵斥道:「你一個婦道人家,如何上得沙場!自回宅子去,我等商議軍國大事,你少岔口。 」馬雲祿道:「我自幼隨父兄征戰,也曾上過百十次沙場,如今既然嫁與太守,自然相隨生死,如何不教我去?只怕陣前一刀一槍,卻也可護得太守平安。 」宋江羞怒道:「我要你護!自古婦人便待留家裏相父教子,你那羌地陋俗,休拿我這邊來通用!」李逵在旁邊暗自嘀咕:「那我梁山顧大、孫二、扈三不也都是婆娘?不也上得戰場?」戴宗急忙拉他一下,李逵方不言。 這時馬雲祿聞宋江粗言,亦柳眉倒豎道:「你不過一草寇,依仗手下兵馬多,一幫好兄弟扶持,才拿到這般功名,若是看文才武功,及得上誰!我不要你委任,我自引孟起哥哥帶過來的二百西涼兒郎,也相隨上戰場殺敵,且看我兩個誰立功大!」宋江氣得臉上青一塊紫一塊,上前作勢欲打,馬雲祿手一插,大步迎上,忽聽暴喝一聲:「哥哥嫂嫂且住!」一個人當在兩人之間,眾看時,卻是豹子頭林沖。 林沖攔住宋江道:「哥哥,嫂嫂是將門虎女,自然有征戰雄心的。 以某看來,哥哥不妨把嫂嫂帶去,沿途也好有個照應。 」又對馬雲祿道:「嫂嫂,哥哥脾氣大些,心裏確是怕嫂嫂千金之軀,鞍馬勞頓,委實心疼,因此舍不得叫嫂嫂隨軍去。 既然嫂嫂執意要,我等兄弟再勸勸哥哥就是。 嫂嫂也勿要誤解哥哥。 」馬雲祿聽了林沖一席話,稍稍平靜。 這時蔣敬把宋江拉到一邊道:「哥哥,嫂嫂是衛將軍馬孟起之妹,又是累世公侯,若是執意不帶去,恐於孟起面前不好看。 不如教她隨軍罷了。 」宋江道:「只是我等行軍打仗,卻帶妻在身邊,恐眾弟兄見笑。 」蔣敬道:「眾弟兄誰不知哥哥豪情剛直,豈會誤解。 」宋江點頭道:「甚好。 」於是對馬雲祿道:「夫人,既然如此,便請夫人引本部西涼軍士,隨花榮、戴宗二位兄弟在後隊吧。 」馬雲祿道:「我西涼軍士勇悍,不耐在後隊,要在中軍,催鋒陷陣。 」宋江微怒道:「既如此,你便在前隊去如何?」馬雲祿道:「去便去!」宋江道:「好好好。 林教頭,我夫人本部軍馬,便交你統帶了。 」林沖道:「豈敢。 嫂嫂還是相隨哥哥,保衛中軍為好。 」宋江惱道:「俺中軍自有護衛!軍令已下,不必多言。 」林沖只得道:「遵令。 」於是宋江吩咐殺豬宰牛,大宴士卒。 然後統帶步軍三萬,馬軍二千五百,渡江過涪陵,往五溪而去。 五溪小路,大軍行走甚是不便。 幸得魯智深早與番王沙摩柯說了,派十多個番兵,一路引導,飲水、歇息皆有地方。 行了多日,過得五溪,逼近武陵城。 只說林沖掛了正印先鋒,引軍在前,忽報有吳軍一路,在前面列隊挑戰。 旗號是零陵黃蓋。 林沖道:「早聞黃公覆老將軍有廉頗之志,今日切不可小看!」遂與楊春、馬雲祿同引軍前行,排開陣勢,對面黃蓋、朱然引軍迎住。 林沖上前抱拳道:「在下漢中王麾下梁山軍林沖。 公覆老將軍德高望重,今日恐有得罪。 」黃蓋呵呵笑道:「你這將軍倒是有禮。 既然兩軍陣前,何必多說?」將馬一縱,殺出陣來。 林沖待要上前,一邊白花蛇楊春挺槍出道:「不勞林沖哥哥,兄弟去會會老將軍!」二馬照面,白花蛇劈胸一槍,黃蓋左手鋼鞭格開,右手鞭當頭打下,楊春急閃避,黃蓋左手鞭回旋打他右肩。 戰不上五六回合,楊春已是手忙腳亂,林沖看他不是黃蓋對手,急叫:「楊春兄弟且回!」楊春聞言,便撥馬回,黃蓋追趕不舍,林沖手持丈八蛇矛,拍馬而出,架住廝殺。 那黃蓋年歲雖老,筋骨強健,雙鞭挾風,打得當當亂響。 林沖畢竟是梁山五虎將,蛇矛神出鬼沒,抵擋有餘。 兩個戰二十餘合,林沖暗自贊歎:「黃公覆名不虛傳!」這邊吳軍旗下,朱然恐黃蓋體力不支,殺出助戰,只聽兩邊千軍喝采,馬雲祿一匹馬,一支槍殺出梁山軍陣前。 朱然見是一女將,呵呵大笑:「我乃東吳上將,怎肯與女流動手?」馬雲祿銀牙緊咬道:「我乃大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衛尉馬騰之女,汝安敢輕我!」施展家傳槍法,頓時招招殺著。 朱然聽得,不敢小看,全力相迎。 兩下四將在陣前捉對相鬥,又各戰了數十合,黃蓋畢竟年老,漸漸手慢,用鋼鞭格一下,回馬便走。 林沖不趕,亦自回陣。 朱然看黃蓋敗回,也自奔回本陣。 楊春看見,叫擂鼓搖旗。 林沖止之道:「我軍初來,防敵人詭詐。 」於是也原地駐紮,一面飛報宋江中軍。 過了一日,宋江中軍大隊,陸續趕到取齊。 聞得林沖初戰結果,蔣敬道:「現五溪小路已過,可教林教頭打先鋒,大軍直往武陵,裏應外合,破東吳之軍。 」宋江道:「先生計策甚好。 」於是便教林沖引本部在前,自率大軍跟隨,直往東挺進。 誰知一路所到,均無敵軍蹤影。 林沖前鋒直趨武陵城下,一無阻攔。 只見吳用、李應、徐寧、廖立等迎接出來,林沖道:「如何不見敵軍?」吳用道:「半日前退去了。 林教頭且進城歇息,待哥哥來了,一並商議。 」林沖道:「正好如此。 」吳用又見馬雲祿,喜道:「這位莫不便是馬孟起將軍之妹,新進的嫂嫂?」馬雲祿道:「正是我。 」吳用贊道:「久聞嫂嫂是將門虎女,文武雙全,今日一見果然英武過人。 更難得沖鋒在前,不遜男兒也。 」又引見了李應、、秦明、徐寧、廖立等人,先一起入城歇息。 下午,宋江大軍亦到,於是一半軍馬駐紮城外,一半進城。 眾人相聚,只有面條湯餅,抄點臘肉鹹菜。 吳用道:「可惜城池被圍困許久,連犒軍的酒肉都拿不出來。 諸位見諒。 」李逵嚷道:「沒酒沒肉,那還有甚味道?早知如此寡淡,俺鐵牛便不來了!」宋江怒道:「哪個強你來!你若不願,自己回巴郡喝酒吃肉去!」李逵道:「罷了罷了,若是回巴郡,又哪裏去找人廝殺哩。 」西裏呼嚕,把熱湯餅吃了三大碗。 宋江問吳用道:「徐寧將軍與廖立將軍二位如何也在這裏?」吳用道:「哥哥不知的,那陸遜用計,已然攻破了零陵。 幸好幾位將領沒有損傷,軍馬卻折了大半。 好容易奔波到此處。 」宋江道:「既是如此,敵軍如何不見?」吳用道:「前一日還攻打甚緊,許是聞得哥哥大軍前來,因此撤軍往東了。 」宋江道:「若然如此,那該當如何?」廖立道:「以在下看來,今日宋將軍人馬到此,則武陵自然安如磐石。 但陸遜乃東吳良將,智謀過人,切不可小看。 我意思,不如一面分兵堅守於此,與敵軍對峙,一面卻分精兵從此處北上,攻取公安。 此刻吳軍正與漢中王對峙於彝陵,公安若失,則後路恐斷,必然大亂。 而陸遜這邊若要動我北上精兵,則由武陵人馬牽制。 如此環回要擊,令吳軍首尾不能相顧,則大事可成。 」徐寧、李應等連連點頭。 宋江聽了,沉吟片刻,悄悄瞥吳用顏色。 卻看吳用雙目微閉,理都不理。 宋江再轉看眾人,忽見霹靂火秦明低頭不語,眉宇間愁緒籠罩。 宋江便問:「秦明將軍,你本是直性子人,今日如何悶聲不響了?」秦明搖頭道:「我自有心事,哥哥不必問。 」宋江見狀,不好追問。 吳用道:「今日公明哥哥遠道而來,將士鞍馬疲勞。 不如早歇息,明日再商議軍情。 」於是眾人各自散了。 當夜,吳用到宋江房間,宋江急忙請入。 吳用道:「白日人多口雜,兼有廖立不是自家死心兄弟,不敢多說。 今日之勢,我梁山軍主力在武陵屯紮,若不能借機整頓基業,則白白為劉備辛苦。 當乘勢謀斷。 」宋江道:「只是我聞說陸遜精於兵法,其軍又強,當如何是好?」吳用笑一笑,伸指頭道:「我為哥哥謀劃三條計謀。 」宋江道:「哪三條?」吳用道:「所謂下計,即是屯兵在此,坐觀成敗。 我軍與陸遜所部,力在伯仲。 今背靠堅城,有恃無恐,彼縱心機過分,不能令我敗績。 然後等劉備彝陵消息。 陸遜既在此處,無人火燒聯營,則劉備當能戰勝而進。 等他兵馬東進,陸遜動搖,我再乘虛擊之,可獲小利。 此下計也,最是穩妥。 」宋江道:「中計如何?」吳用道:「中計者,則是以廖公淵白天所說,我這裏五萬餘軍馬,分二萬為奇兵,三萬為正軍。 以奇軍北上,掩襲公安,擊吳軍之背。 與劉備兩面夾擊,吳軍可破,大計可成。 陸遜雖有強兵猛將在此,鞭長莫及,且又吃我正軍牽制,除非也分兵。 分兵則勢亂,我可乘機取之。 此一計是最利劉備,但於我大業卻未必有助。 」宋江點頭道:「那不知軍師上計若何?」吳用道:「上計者,依舊分兵為奇正兩路。 正軍在此處牽制陸遜,奇軍卻不往北,反往南,襲取零陵、桂陽二郡。 那二郡最初是我兄弟奪下獻與劉備的,地利都還熟悉。 拿了二郡,與交州柴大官人連接一氣,進可抄襲吳會,退可坐保州縣。 待劉備兵繼續東進,孫權必調陸遜北上護持,我再以正軍往東進發,攻其後路。 如此,吳軍不立敗,而我梁山軍可乘機壯大,乃上上之策也。 」宋江聽得大喜:「軍師高智,舉世無雙,無愧智多星也!」吳用哈哈大笑,手搖羽扇,得意非常。 忽然宋清走入,稟報:「哥哥,秦明哥哥來訪。 」宋江一驚。 吳用道:「他既來,我已猜到八九分。 我先到內室,哥哥只不可意氣用事。 」宋江道:「這個當然。 」於是吳用自進內室。 片刻,秦明大步流星進屋來,朗聲問道:「公明哥哥,請問意下當如何用兵?」宋江道:「正在計劃。 」秦明忽地跪倒,憤然道:「我等身為武人,只講軍令如山,因此哥哥的計劃,也只要好好遵從。 只是當初背離大宋朝廷,來梁山聚義,雖各有勢不得已,然也是看哥哥為人慷慨好義,慕山寨忠直之情。 許多日子,各位兄弟手足相稱,甚是快活。 可如今自從到了這後漢,哥哥卻怎似變了。 」宋江驚道:「如何變了?」秦明雙目淚下道:「如今哥哥一門心思,謀的是方略計策,與吳加亮兩個,整日地背著諸位弟兄搗鬼。 哥哥的軍馬是越來越多,官爵越來越大,卻不看我梁山眾位兄弟,卻是死的死,散的散,漸漸零落!只說不久關勝大哥死在麥城,我在山寨眾人,最欽服知交的便是他,公明哥哥今日卻問也不問。 如此怎不教眾弟兄寒心!」言罷,淚如雨下。 宋江也聽得兩眼泛紅,待秦明說完,涕淚俱下道:「秦明兄,俺宋江豈是這等無情無義之人?謀取江山,為的是我梁山弟兄青史留名。 吳加亮他是文士出生,弄些權謀,也是為大家好。 秦明兄看我面上,且體諒些。 至於關勝將軍,他是我當初竭力挽留的,他故去了,宋江非無心肺之人,怎會不肝腸寸斷!我自當為他報仇。 只是如今陸遜軍精謀強,不可造次。 待我慢慢計劃,定不放過那匹夫!我宋江才疏學淺,所為恐有許多不是,只敢說這一顆赤心卻不敢分毫忘了諸位兄弟的手足情義。 如今諸位兄弟要打也好,要罵也好,要我讓出這山寨之主也好,只不忍見山寨分崩,諸位仙去的兄弟白白做了犧牲!」說罷,放聲大哭。 秦明道:「既然如此,是兄弟魯莽了。 哥哥自保重貴體,想一個萬全法子為關勝大哥報仇罷。 」言罷起身告辭。 第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都會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醉玲瓏 中卷》
第31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