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逆基業,如今豈可歸降曹孟德耶!」張昭道:「一則,曹操乃漢室正統丞相, 協天子以令諸侯;二者,曹操為人雖多謀略,卻亦是英雄胸襟;三者,曹操與劉 備誓不兩立,前番又與我有盟約。 今大王舉全吳數萬之眾歸附,曹操必喜,厚待 大王,如此既可再為朝廷效命,亦可保大王英名也。 」一席話說完,孫權大怒道: 「昔日赤壁前夕,子布先生也是勸孤投降曹操;今日又勸孤投降曹操;孤占據江 東,已然三世,莫非竟要居曹操之下否?他日九泉之下,豈有面目見先父先兄!」 張昭坦然道:「大王與曹操同是王爵,今日雖歸附於他,卻是效命漢室,有何無 顏?若不當機立斷,只恐不但耽誤大王前程,也害了百姓士卒性命。 」 孫權聞言,正欲說話,一邊諸葛瑾出道:「不可,不可!大王,曹操與我盟 約,不過是相互利用。 如今坐視我被賊軍攻伐,不發一兵相救,其意昭然。 今若 投他,是自取其辱也。 下官不才,願拼出性命,陪同孫仁郡主,再往劉備大營走 一遭,以親戚之情說之,交還荊州全土,只求歸還江東六郡,然後共伐曹操。 想 來劉備因恨報關羽之仇,如今也當消了,或者應允,未可知也。 」張昭道:「子 瑜所言謬矣。 我軍與劉備請和,已有多次。 他既不允,如今焉肯答應?若兵臨城 下求和,又被拒了,這才是自取其辱。 且與劉備求和,難免說到共滅曹操之事, 若是劉備陰毒,把求盟書與曹操看,必叫曹操深恨我等,則這一路也斷絕也。 至 於郡主,前番回東吳來時,還差些把劉禪帶來,引得兩下交兵,如今自己回去, 豈不有辱孫氏家門?且劉備亦必不肯從也。 故與其若此,不如直降曹也。 」 孫權聽得臉色漸漸回複了。 不料一人站出,指張昭大罵道:「皓首匹夫!汝 三番五次,攛掇大王投降曹操,莫非曹操給了汝甚麼官爵麼?」眾人看時,卻是 諸葛恪,無不變色。 諸葛瑾急急拉他,諸葛恪朝前一步,對孫權道:「大王,自 古爭霸者,生死事小,名節事大。 今日與劉備交戰,若與之謀和,雖是力有不敵, 非為恥也。 若是不允,再整六軍,決一雌雄,非為晚也。 且如今我卻有一計。 那 劉備麾下梁山軍,千裏略進,所到收買民心,顯見有所不軌。 我等不妨私下與梁 山軍謀和,卻又故意叫劉備得知,只說梁山軍聯接東海軍,欲合謀反叛劉備,自 立為主。 如此教他將帥相疑,我方戰和有轉機也。 今那曹操在北,坐觀孫劉兩家 相鬥,偽有盟約,又不發兵支援。 若是戰敗往投,正中彼陰毒之心,豈不壞過與 劉備求和十倍?且曹操為人陰險,主公雄才,他必深嫉之,主公投他,難保無 虞!」張昭呵呵大笑道:「元遜為人聰明,何作此無智無禮之言也?老夫年歲已 高,所以不避大王猜嫌,屢進肺腑之言者,唯思當初伯符將軍重托,不敢相廢也。 梁山軍渠首宋江、吳用皆是奸詐之輩,劉備亦非常人,你這離間之計,如何說成 便成?到時與劉備求和被拒,又斷了歸附曹操一路,則數萬將士,徒遭兵禍,你 第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都會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醉玲瓏 中卷》
第38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