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篇

 殿下騎著竹馬來

秋姿白發生 作品,第36頁 / 共178頁  

 大小:

朗讀: 

季漣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出過長安了,准確的說,他從永安九年出世,永安十年永宣帝派人把他從金陵送到長安去給永昌帝過目賜名後,除了偶爾跟著永昌帝出去秋狩,或是北征的時候帶著他見識,此外就再也沒有出去過了。

上一次,據說也是走水路至武昌,再到東都洛陽,然後是西都長安。那一次他尚在繈褓之中,對一路的風光已沒有任何印象了。

初十的晚上,行至東都洛陽,這時春寒尚未完,名動天下的洛陽牡丹還沒有開全,富貴景象初現端倪而已,季漣在洛陽官員的陪同下檢視周邊的農桑事務。

季漣一路並不著急趕路,卻也走的不慢,並沒有停下來遊山玩水,每至一處便在當地驛館遣使回宮報信簡短的匯報行程,並問父皇、母後及太子妃安好。

二月十三到了武昌,兩湖的左右布政使忙殷勤接待,帶著季漣去遊黃鶴樓。季漣站在黃鶴樓頂,俯視長江,想起皇爺爺跟自己講故事時,說起曾在武昌有一場激戰。當時永昌帝因大意幾乎在武昌喪身,得飛光國師冒死相救才得以脫難,拿下武昌之後,天下的形勢才陡然為之一變,形成二分的局面。

從此往上,蜀中的鹽井,關乎中原民生,往下的蘇杭,掌握著全國一大半的絲綢棉麻等布料的來源;從蘇皖往上,齊魯之地控制著鐵器的主要來源。季漣看著樓下的滾滾江水在心裏歎道,這長江沿線,果然是國計民生之所系。

季漣一面同兩湖布政司的官員們攀談,一面打探著這兩湖一帶的名人軼士,曆來總有一些人喜歡搞一些清高的名堂不願意入仕,又或者有報效朝廷之心卻被一些事情無意中斷了入仕之路。左右布政使向他介紹了一些在兩湖之地一些昔日顯赫而後沒落了的世家子弟,還有一些少有賢名而鬱鬱不得志的文人,或是傳遍州府的行為怪異無端的人等等。

城市假期 Amocity
城市假期 Amocity

  

季漣心中暗自冷笑,流寇,前朝的流寇,都喜歡打著自己是什麼皇族支脈的旗號,如今竟反了過來,堂堂一個藩王,竟然要打著流寇的旗號來為非作歹,可見自己這位五皇叔的腦袋裏,實在是草包得很。

季漣便笑著向襄王‧‧道:「唉,其實江南一帶一向頗為富庶,皇爺爺和父皇常教導侄兒,說是若老百姓都有飯吃,便不會造反,這贛皖一帶,雖說比起蘇浙是窮了一些,但也不至於到落草為寇的地步啊。」

襄王‧‧幹笑道:「這個,叔叔也不是很清楚,贛皖兩地並不是叔叔的轄地,怎好伸手管他人的事呢?叔叔也是聽得下屬報告,說這一帶往來的商旅,常遭襲擊,輕則被搶去所帶的盤纏輜旅,重則喪命,唉。」

季漣笑道:「還是四叔這裏好,聽說荊襄一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都是叔叔管制有方啊。」

襄王‧‧心想,管制有方又如何,不過是彈丸之地,每年都是照樣納稅,笑道:「不過是個小地方,管起來也容易一些。」

季漣笑道:「四叔這話太謙虛了一些,父皇以前曾給侄兒講過一個故事,說古時有一個人在鄉下遊手好閑,常常被人看不起,說他無所事事。可是有一次村子裏要分肉,大家不知道怎麼分合適,這個人就自告奮勇去幫忙,分配之後,村裏的人都很服氣,沒有一個不滿的,於是有人誇獎他。結果這個人說,就算讓我掌管天下,也和在這裏給大家分肉,沒有什麼區別。」

襄王‧‧笑道:「這個鄉下人,也敢說這樣的大話。」

季漣笑道:「叔叔可別小瞧這個鄉下人喲,父皇說,後來這個人官至宰相,果然政治清明,也並沒有什麼人對他的管理有何不滿。」

襄王‧‧愣道:「果真如此麼?這不知是哪一朝的先賢?」

季漣笑道:「侄兒也並沒有從到過這個故事,只是父皇如此教導侄兒罷了。」

襄王‧‧道:「皇兄的話,總是有道理的。」

季漣又歎道:「可惜有的人,連給鄰裏分肉這樣的事情都做不好,卻妄想掌管天下,唉。」

襄王‧‧只是隨意岔開話題,季漣又道:「侄兒此去,還要想法子疏通蘇浙一帶的運河,主要是錢塘和秦淮兩個地方,四叔這裏可有什麼好的治水的人才,推薦給侄兒一二?」

城市假期 Amocity
城市假期 Amocity

  

襄王‧‧道:「叔叔這裏人窮地偏,哪裏有這樣的人才,侄兒你看中了什麼,只管開口就是。」

季漣笑道:「難怪父皇總要侄兒向四叔學著點呢,要是九江附近四叔能分憂一二,父皇只怕也不會如此憂心了。」

襄王‧‧愣道:「皇兄……皇兄果真如此想麼?」

季漣笑道:「可惜現下也沒有法子啊,到底也是一家人,侄兒總不能去和五叔說,你這裏管得不好,讓四叔來替你管管吧」,說著嘿嘿幹笑兩聲。

襄王‧‧思忖半晌,道:「人說長兄如父,你父皇這許多年來的恩情,四叔從未敢忘啊。侄兒此去,有什麼要四叔幫忙的,捎人帶個信過來就成。」

季漣笑答:「只怕到時候四叔肉痛,又舍不得。」

襄王‧‧道:「侄兒你都說了是一家人了,還有什麼舍不得的。」

季漣忙稱謝,第二天便送上去一個單子,說是想要幾個人去蘇浙協同梳理河道,襄王‧‧見他並沒有其他要求,下午便把人都給送過來了。

第十 九章 重重穀壑藤蘿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