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篇

 致命的溫柔

艾米 作品,第4頁 / 共61頁  

 大小:

朗讀: 

在功勞和苦惱面前,人們更易於被苦惱感動。功勞使人產生嫉妒,苦惱使人產生同情。同情是一種利人利己的情緒,被同情的人因之感到自己被理解了,不孤獨了;同情別人的人因之感到自己的優勢和幸運:還好,我的情況比他好一點。

張老師的事跡被市報和省報登在頭版頭條,CAROL作為全省理科狀元,自然在報導裏也一再被提到。報社記者來采訪CAROL的時候,問來問去,CAROL都不知道他們想聽什麼,還是媽媽幫忙答了一下,說張老師教學有方,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思考能力,雲雲。媽媽自己是老師,當然知道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所以媽媽的話很得記者賞識,幾乎原封不動地照搬到報上去了。

同學們為了讓張老師能參加告別會,都把告別會舉行到張老師家去。CAROL和媽媽臨走前也去跟張老師告別,看著張老師歪斜的面孔,想到她身體有病還堅持跟學生上課,CAROL很感動,再想到老師這後半生就要這樣躺在床上度過,她覺得鼻子發酸,說了聲保重就躲了出去。

SLIDE2:

上大二的時候,CAROL暑假回到家,突然有一天,一個初中的同學找到她家來,問她願不願意參加王林的追悼會,如果不想出席的話,可不可以捐點款。

「追悼會?」CAROL難以置信地問,「什麼意思?」

「追悼會的意思就是一個會……」那個同學顯然是把B大的學生當書蟲了,尷尬地想對追悼會做個簡潔的解釋,「一個追悼的會,這個——,追悼就是——,你連追悼會也不懂?」

「我是說,王林他怎麼啦?」

「他出了車禍,車禍就是——,算了,這麼跟你說吧——」

CAROL不知道那個同學說了些什麼,只努力地眨眼,想弄明白這個坐在自己對面、沉痛而又生動地講述著那起車禍的人,是真正坐在那裏,還是自己幻視出來的。她知道自己有很豐富的想像能力,豐富到可以幻視幻聽的地步。是不是自己心底裏恨王林,就想像出這麼一個複仇的故事?但是王林的名字早就忘到腦後去。莫非並沒有真正忘掉?

在王林的追悼會上,CAROL聽人們一個個沉痛地追述過去的那些事情,很怕有人叫她也站起來說兩句,她不知道應該說什麼。她敢向上天起誓,她早就不恨他了,即使是恨的時候,也絕對沒有咒過他死,最多只想過要永遠逃避他,免得他提「那個男人」的事。即使是中考那種小事,她也沒咒過他考砸,她只是知道他會考砸,因為他一貫成績不好,他不考砸,就沒人會考砸了。

城市假期 Amocity
城市假期 Amocity

  

SLIDE3:

跳回到現實來了。

既然他跟自己同坐在一家僻靜的餐館裏的一個僻靜的小桌前,就不應該叫他「那個男人」,應該叫他「這個男人」了。

「這個男人」在CAROL的想像當中一直是跟癌症密不可分的,她想像他因癌去世,所以不能跟她和媽媽生活在一起。

也許謊言重複千遍仍不會變成事實,但想像重複千遍,就能產生跟真實一樣的效果。父親生癌去世的故事,被她在想像中重複了無數遍,所以她對同學說父親生癌去世的故事時,就很真實很生動。說到情深之處,往往流下真誠的眼淚。但她內心深處仍然知道,那都是自己編出來哄自己哄同學的。

而今天,就在剛才,「這個男人」親口說:我生了癌。

她想起讀過的一篇文章,說有研究表明,人的意識至少可以分成四個層次:意識(明意識),潛意識(下意識),無意識,超意識。

意識當然是不用解釋,因為太簡單,簡單到越解釋越糊塗的地步。潛意識也是耳熟能詳的字眼。「無意識」並不是說沒意識,而是榮格談到的「集體無意識」,是一些非遺傳卻先天存在於一個民族一個文化中的那些東西,總之是玄乎著啦。至於這超意識嘛,據說是一種可以作用於自己和他人的WILLPOWER,SUPERWILLPOWER。

那文章還舉了很多例子,連中國的氣功也當例子舉了出來。什麼是氣?你看不見,摸不著,但中國人就可以隔你八丈遠,運氣把你打倒。當然氣功只是一種不太SUPER的WILLPOWER,只能在近距離範圍內起作用。

文章說,這種超意識可以表現為先知先覺,就是可以預見將要發生的事;也可以表現為後知後覺,就是可以描述很久以前發生的、自己絕對不可能經曆過的事;還可以表現為聚集能量,操縱宇宙間的某些不可解釋的力量,使自己的期望願望化作現實。

CAROL驚恐地看著「這個男人」,惴惴不安地想,難道我有這種超意識?我的超意識使「這個男人」患上了癌症?可我並沒有期望張老師生病或者王林車禍啊!難道冥冥之中,有一個多事而又糊塗的神祗,在揣摩我的心思,然後不跟我核對一下他的揣摩對不對,就胡亂下手了?

第 6 節

城市假期 Amocity
城市假期 Amocity

  

「想吃點什麼?」他問。

「隨便。」CAROL心不在焉地說,她還沒有從剛才的驚怵中恢複過來,一直在竭力回憶辨證唯物主義的精髓,告誡自己世界上沒有什麼「超意識」,意識是以物質的形勢存在的,中風是物質的,車禍是物質的,癌症是物質的,不可能由誰的意志來操縱。

他仿佛沒有覺察什麼,開心地一笑,很濃的眉毛向兩邊鬢角飛去:「你還記不記得,以前放暑假的時候,總是我們倆去買早點。我們問媽媽早點吃什麼,她就說『隨便』,我知道她愛吃炸醬面,就總給她買炸醬面,結果你以為炸醬面就是『隨便』,所以每次我們去買早點,你就對服務員說:我媽媽要吃『隨便』。」

CAROL也想起那些遙遠的事情。他記得那麼清楚,講起來的時候,開心而又得意,如數家珍。在一旁等著點菜的餐館女服務員也跟著笑起來,微笑著看他,似乎一點也不著急,耐心地聽他講。

「請給我們來個紅燒田雞,滑藕片,蒜蓉西洋菜,再加一個清蒸全魚。」他仰起臉,微笑著對女服務員說。

女服務員很殷勤地點頭,記下菜名,不時地瞟他一眼,記完了,拿過菜譜,有點撒嬌地說:「不需要這個了吧?那我拿走了,可別後悔啊。」

CAROL無可奈何地笑了笑,輕輕搖了搖頭,真是無可救藥了。他像所有知道自己有魅力的人一樣,抑制不住地要隨時施展一下自己的魅力,也許並沒有什麼狼子野心,只是想測試一下自己的魅力還管不管用。一旦有人被他的魅力魅惑,心裏頭就很有成就感。

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就是愛放電。放電的人,為自己能電倒觀眾而興奮;被電的人,享受那種微麻而不致命的感覺,這是一種心照不宣、兩相情願的遊戲。放電的人,並沒有指望電翻幾個,當作勝利果實扛回去;被電的人,也無意被他電翻,成為他掌中的玩物。一切都是不經意的,沒有特別的目的。只有他的妻子,可能會象貧電地區的人民一樣,痛恨他浪費寶貴的電力資源,但她拿不出任何實質性的指控來。他什麼也沒做,他放的電,你沒法收集起來呈堂供證。

她記起小時候跟他出去吃早點,從來不用排隊,那些女服務員都喜歡跟他說說話,開開玩笑,說著說著就把他要的東西准備停當了。她小小年紀,就覺得那些人對他笑得特別甜,順帶也把她殷勤一下。但如果是跟媽媽去那家餐館呢,就沒有這種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