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五花八門的解釋,既鍛煉了一些人的洞察力,又刺激了另一些人的好奇心。 費城《萊傑報》對此開了個玩笑: 「北極地區的未來占有者想必得悉,經過計算,一顆硬核慧星不久將與地球相撞,其沖力將引起該條款所說的地理和氣候變化。 」 句子較長,很有點科技文章的味道。 但並不說明任何問題。 而且這類與慧星相撞的可能性,也不會被有頭腦的人所接受。 總之,占有者是不會去考慮這類虛無縹緲的假設的。 新奧爾良《三角洲報》問道:「是不是新公司靈機一動,想到歲差①會導致有利於開發此地的變化?」 《漢堡人記者報》指出:「既然歲差運動正改變著地軸的平行線,那麼發生這種變化是完全可能的。 」 巴黎《科學雜志》答道:「確實,阿德馬爾在《海洋的變遷》一書中曾經提出,歲差與地球軌道大軸的運動相結合,可能在幾個世紀中逐漸改變地球的平均溫度和地球兩極的積冰數量。 」 《愛丁堡雜志》反駁說:「這卻未必,即使有可能出現這種現象,使織女星變成北極星,北極氣候要發生變化也得一萬二千年。 」 哥本哈根《達格布萊德報》駁斥說:「那麼,一萬二千年以後才是投資的好時機。 在此以前,休想讓我們白花一克郎!」 就算科學雜志和阿德馬爾講得有理,可人家北極實驗協會可能從來就沒指望過這種歲差引起的變化。 事實上,沒人能弄懂這一條款以及它所指的未來的宇宙的變化是什麼意思。 為了弄個水落石出,最簡單的辦法是請教一下新公司董事會或董事長。 但誰是董事長?不知道。 誰是秘書和董事?也不知道。 甚至文件來自何處也無人知曉。 只知道把文件帶到《紐約先驅報》辦公室的,是巴爾底摩一位名叫威廉·斯·福斯特的人。 他是新地阿德裏內爾公司的可尊敬的鱈魚代售商。 顯然是個傀儡,他對此緘口不語,就像商店裏的鱈魚一樣。 最機敏的記者都未能從他的嘴裏掏出一句話來。 北極實驗協會一個成員的姓名也不公開,真是連影子也不想讓人抓住。 如果說這項實業的倡導者隱名埋姓,他們的目的卻由上述發給新、老大陸的公告清楚地公諸於世了:全權占有以極地為中心、以84°線為周界的北極地區。 北極極地是禁地。 在當代,曾大膽逼近極地的探險家有帕裏、馬坎、洛克伍德和布雷納德等,但誰也沒有越過84°線。 前往北極諸海航行的其他人離極地中心則更遠。 例如,1874年,佩茲到達弗朗索瓦—約瑟夫地和新曾布爾以北的82°15′;1870年,勒歐特到達西伯利亞以北的72°47′;1879年,德龍在珍尼特遠征中到達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島嶼附近的78°45′。 另一些人,穿越了新西伯利亞和格陵蘭,到達俾斯麥角,卻都在76°、77°和79°緯線內,如文件所示,北極實驗協會則留下了介乎洛克伍德和布雷納德足跡所至的83°35′和84°之間的25′弧線。 它絕不去步前人的後塵。 它的計劃是開發無人涉足的純處女地。 84°線所包括的範圍: 從84°到90°,共計六度,每度六十海裏,半徑三百六十海裏,合直徑七百二十海裏,故周長為二千二百六十海裏,整個面積為四十萬零七千平方海裏。 這幾乎等於歐洲面積的十分之一。 一塊相當大的地盤! 文件還提出,這些地區從地理上尚未探查清楚,不屬於任何個人,而屬於大家共有。 大部分國家還沒有想到要將其歸入自己的版圖。 這推測應能成立。 但可以預卜,毗鄰國家(以及其他的國家)都想把領土向北伸延,認為自己對這些地區擁有主權。 再說,北極地區的一切發現,都應歸功於各國的勇敢的探險者,他們對北極提出領土要求自然是正當的。 因此,代表美國聯邦政府的新公司承認上述各國的這一權利,並提出用金錢來收購他們的這一權利。 北極實驗協會的支持者們一再強調:所有權為大家共有,但不能總共有下去。 因此,誰都不應該反對拍賣這一遼闊的地域。 ①由於太陽和月亮對地球赤道的引力,使地軸在黃道軸的周圍作圓錐形運動,慢慢向西移動,約二萬六千年繞一周,同時使春分點以每年50.2角秒的速度向西移動,這種現象叫歲差。 作為毗鄰而又有不可爭辯權利的國家有六個:美國、英國、丹麥、瑞典—挪威①、荷蘭、。 其他國家也可以把自己海員和旅行家的發現作為依據,參加競爭。 法國本來可以參與競爭,因為它的一些兒女曾經參加前往北極地區的遠征。 最為人稱道的便是勇敢的貝洛特。 在「孔雀」行動中,他被派去參加約翰·富蘭克林探險隊,1853年死在比歇島海域。 也不應忘記奧克塔夫·帕維博士。 1884年在去孔熱堡的格裏利行動中,他在薩拜因角附近遇難。 在1838年至1839年的遠征中,夏爾·馬丁、馬米埃、布拉維及其勇敢的夥伴們到達了斯匹次卑爾根海。 忘記這些勇土實在是太不公正了。 盡管如此,法國還是不宜插手這一實業多於科學的事業,輕易地放棄了自己在北極應占有的那一份。 而其他國家可能為此打破頭,法國這樣做自然有它的道理。 早在1671年,德國漢堡人費雷德裏克·馬頓就發起了遠征斯匹次卑爾根的活動;1869年至1870年,柯爾和海格曼率隊出發,他們乘「德國女神」和「漢撒同盟」號輪,沿格陵蘭海岸到達俾斯麥角。 德國雖有這些輝煌的史績,卻完全沒有想到應該用北極的土地擴大日爾曼帝國。 盡管奧匈已占有西伯利亞沿海以北的弗朗索瓦—約瑟夫地區,卻無意參與競爭。 意大利無權參與。 這令人難以置信,可事實上確實沒有參與。 西伯利亞的薩摩耶德人,北美一帶的愛斯基摩人,格陵蘭,拉布拉多、巴芬—帕裏群島和介於亞洲和美洲之間的阿留申群島的土著,從1867年起成為美國領土的原俄屬阿拉斯加周克什人,這些居民是北部地區的地道的土著,但他們毫無發言權。 在北極實驗協會進行拍賣時,這些窮光蛋拿什麼去出高價?用貝殼,用海象牙,還是用海豹油?然而,根據法定的先占權,這塊地盤無論如何還是屬於他們的,可是就要拍賣了!可憐的愛斯基摩人、周克什人、薩摩耶德人,拍賣他們的土地問都不問他們一聲。 強權世界就是如此! ①據1814年凱爾條約,瑞典和挪威合並。 第二章 英國、荷蘭、瑞典、丹麥、俄國代表一一登台亮相 第三章 拍賣北極 第四章 小讀者的老相識再次露面① 第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旋轉乾坤》
第3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