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他那個樣子,心裏有點好奇,總覺得這人好像知道點什麼我不知道的事情,他看我們的眼神,也實在不是什麼好的眼神。 其實,每個年代都有那個年代下典型的一種人,老貓就是那個年代所特有的一類人。 他們十分聰明,在解放初期的鬥爭中,看過很多不應該知道的事情,所以知道很多表面下的真相,也知道自己無力改變這種事情。 這種人敏感而狡猾,而且享受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但是我又不叫醒你們的優越感。 這當然是我這幾年回頭看的時候總結的,當時,我對他這種人是好奇的,就好像現在的小孩子看到那些特立獨行的青年偶像時的感覺,總想著去接近這個人,然後成為他的同類。 所以當天晚飯的時候,我就找了幾個機會,湊過去問了他,是不是有什麼想法。 他一開始只是對著我笑,什麼也不說,後來我遞了幾支煙他才松口,抽了幾下對我說,他感覺這事情,不對。 首先,那個洞肯定是在我們來之前就找到了,不然不可能這麼大剌剌下調令找來這麼多人,五公里的搜索範圍,他們在這裏這麼長時間了,會到現在才發現? 其次,那洞的下面肯定有岔洞,否則,根本也不需要這麼多人。 他不知道七二三那些人在耍什麼花槍,這些事情不直接告訴我們,顯然裏面是很有文章。 總之,很多地方都非常奇怪,特別是那飛機的事情,太扯了。 他感覺不太妙。 說完他拍了拍我,對我說,接下去,要千萬小心。 我對老貓的話不置可否,對他的印象有點跌落,感覺他有點想太多了。 這事情確實不簡單,不然不會有這麼大的陣仗,而就算真的有問題,我也認為別人肯定有隱瞞的理由。 那時候也沒心思想這麼多,他最後的話也沒放在心上,我們當天准備好裝備,第二天休整了一天,還發了槍,第三天,就和一個排的工程兵向那個山坳出發了。 因為沒有牲口,我們都是步行,一行人背著不少東西,還帶著狗,預計要走一天時間。 不過,我有點意外的是,那一天的行程中真的沒看到老貓,一問才知道,這老賊在早上說他發高燒,去不了了。 我心裏明白,老貓和我說的話不是開玩笑,他是真的故意避開了,想到這個,我的心裏也感到十分的不自在。 一路行軍,對環境的感受比在車上又直接一點。 這裏每個人都背著槍,王四川告訴我,能背槍應該是在中蒙邊境,因為如果是中蘇邊境,背著槍是很危險的,蘇聯人有時候會放冷槍過來,所以一般不武裝,而蒙古流寇很多需要火力防身。 但因為全部是在山坳裏走,看不到整體的地質地貌,想要進一步推斷是在哪裏,很困難。 而且走路消耗了所有的精力,根本沒辦法說話。 到了後來,我眼前只有我前面那個人的背,連抬頭看其他地方的力氣都沒有。 就這樣,悶頭走路,實際上我們在叢林裏跋涉了一天半,到第二天的中午,才到達那個發現洞窟的山坳,比計劃的晚了半天。 這倒不是我們腳程太慢,實在是路太難走了,我們以前走山路,從來沒有進到如此深的山裏,腳下落葉層的厚度實在嚇人,一腳一個團子,裏面吱吱冒黑水,感覺跟走在沼澤裏一樣。 人一多,總有人落下,所以慢了。 到了那個地方之後,我馬上就感覺到,老貓是對的,這個洞窟肯定不是前天才找到的,因為早就有幾個帳篷搭在邊上,一捆捆的繩子堆得到處都是,這些東西,沒十幾天肯定運不上來。 但是大部分人都沒發現問題,我們這些人和大山打慣了交道,這種事情基本上都拐不彎。 我要不是聽老貓講過,也肯定不會注意。 這裏的樹木長得非常粗壯,樹冠遮天蔽日,地下還有灌木,那個洞窟的口子朝天開在一根橫倒的巨大枯木後面,很多不知道從哪裏延伸過來的根部都長了出來,包住了垂直洞壁的一邊。 這是一個典型的地質構造洞(由於地震等地質構造運動形成的洞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山洞,其實就是山岩殼上的一條巨大的裂縫,最寬處應該有三十多米,站在邊上朝下看去,下面就是懸崖峭壁,一片漆黑,嗖嗖往上吹風也不知道有多深。 洞壁上陽光能照到的地方,有很多蕨類和苔蘚,看得出這應該是一個喇叭洞,下面的空間比洞口還要大。 在洞口工程兵已經架上了一張網,一邊拉著牽引器和柴油馬達,一筐一筐地用軍綠色帆布包著東西吊了下去,顯然這洞下面已經有人了。 那個大校告訴我們,工程兵已經完成了初期的勘探,洞垂直段有二百一十四米深,洞底有活水,是一條地下暗河,我們得坐皮筏子。 而且,在洞底橫向順水六十米左右的地方,發現了四個岔洞,我們這一批人要進行分組。 我聽到這裏腦門就開始冒汗,老貓的話在我心裏揪了起來這老家夥也太准了。 六 分組 當時的情況,屬於勘探隊方面的人一共是二十三個,四個人一組,一共四個組,剩下的人做後備隊支援,每一個組配備半個班的工程兵,作掩護和背裝備。 當時的建制,一個班的數量不定。 這裏要區分一下,其實勘探隊屬於特殊技術兵種,隸屬於地質勘探工程大隊,而工程兵屬於陸軍兵種,是分屬兩個系統管的。 相對而言,我們自然要比工程兵舒服得多,平時沒有部隊裏的很多條條框框,並且我們都是有軍銜的。 技術兵種在當年還是正規軍編制,我們入伍的時候也受過嚴格的訓練。 不過,雖然如此,這幾年高強度的工作下來,根本不可能維持那種體質,有工程兵在身邊,還是很有必要的。 特別是洞窟勘探,繩索重量很重,遇到地下斷崖或者地質裂隙的時候,消耗量又很大,多幾個人帶繩子,可以讓我們在初期走得更遠。 另外顯然他們還帶了一些自己安排的東西,經常訓練的新兵都能負重二十公斤行軍三十公里以上,雖然不知道他們背了什麼東西,但看他們的表情還是比較輕松的。 第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漠蒼狼:絕地勘探》
第5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