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韓擒虎還曾經養育一個失去親人的小孩,而這小孩也就是第五十一位的李靖。 在此有一件非注意不可的事情,那就是在中國道教的諸神,大家都是在生前就極度受歡迎,而在死後才成為神的。 而大體上這些神也都是看其生前是怎麼樣的人,死後就是什麼樣的人。 也因此,成為閻羅王的人並不只有一個,但都是具有公正、剛直等重要的素質。 接下來談第四十九位的劉方這個人。 這個人在《隋唐演義》中完全沒有出場,那他是怎麼樣的人呢?雖然他對文帝的統一天下也有貢獻,但他主要的功績乃在煬帝時代的海外遠征。 本來,劉方是生於北方的人,在隋統一天下成功之後,他當上南方的太守,特別是在西曆六○四年他對中南半島進行了遠征,目標乃是占領這個國家。 在此時,他來到相當南方的地方,與敵人的象部隊進行作戰,獲得勝利之後凱旋。 只不過,由於南方的水土畢竟不合,他在回師途中身亡。 說到前往南方與象部隊作戰的人嘛,劉方乃是第二位,第一位則是馬援。 再來談到第五十位的張須陀。 隋時代也有許多十分著名的名將,我本人也非常喜歡這些人,而想要把他們都寫到自己的作品中,不過由於想寫的東西實在太多,在此就以張須陀做代表。 這個人在《隋唐演義》中,也是個不錯的角色。 本來張須陀一開始也是位小官,只不過他一直到五十歲左右都沒有辦法好好出仕,連一個州的太守相當不上,而只不過是個副手的地位。 就在這時,發生了饑荒,民眾一一死去。 此時,官倉中的米糧雖然非常多,但如果要開官倉救人的話,需要皇帝直接許可,因此必須要派使者前往都城,在獲得後帝許可後才能開官倉。 然而這樣往複大約需要十天的時間,在這期間,餓死的人只會不斷增加,根本沒辦法等這麼久。 於是,張須陀獨斷地打開了官倉,將其中的米糧配給民眾,以防再有人餓死。 只是,打開官倉再怎麼說都是一條罪狀,於是他便遭到了彈劾。 沒想到煬帝卻稱許張須陀做的好,而原諒了他。 這個煬帝在後來雖然是個有名的暴君,但是他對張須陀的態度倒是非常寬大。 其後,當國內卷起大叛亂之時,張須陀以太守身份將各地群起的叛亂軍一一打敗。 這也是《隋唐演義》中有的故事,當時秦叔寶及羅士信等勇者就位於其下,援助張須陀平定了許多亂事。 也因此,我也真的蠻喜歡像這樣的人物,不知道他是在哪裏學得戰術和武藝才成為勇將的呢?由於這個張須陀正好位於天下的中央部位,因此他能夠一一打敗四方的亂軍,對於隋的持續統一相當有貢獻。 關於羅士信這個人,他雖然有在《隋唐演義》中出場,但在正史中還有不同的事跡。 當張須陀募集義勇軍之時,有個十四歲的少年也前來要求加入,在此張須陀以沒有合於你身體的鎖甲為由要他回去。 而這名少年,也就是羅士信,就憤然地當場穿上了兩倍重的鎖甲。 不但穿上大人的鎖甲,而且還穿了兩層,讓一直站在旁邊的張須陀不由得笑出來,說道:我知道了,就把我的馬送給你吧!此後羅士信便一直跟在張須陀的身邊。 張須陀這個人在平定了許多次叛亂之後,便成了抗隋之人的眼中釘,認為如果不解決這個人的話,就難以成就大業,只是總是勝不了他。 在此時,有個名叫李密的人物出現,在他的計略之下,張須陀最後戰死於沙場上。 當時,張須陀的軍隊為叛軍所包圍,張須陀雖然成功脫出,如果這時他一個人逃跑的話,應該是可以成功的,然而他卻無法放下他的部下,因而再度前往救援。 脫出包圍之後又再回頭,再脫出之後,回頭看到部下尚有幾個被困在包圍之中,他又再度跑回……就這樣持續了五、六次,雖然幾乎將兵士們完全救出,但自己也因為力盡而亡,讓所有的部下和兵士皆不由得流下淚來。 從這段故事中可以看出張須陀真的是個很愛護部下的人,光從受到部下的愛慕這點看來,就足以將其列進名將之列了。 而在張須陀死後,叛亂軍立刻就占領了隋帝國的中央部分——煬帝在這時則逃到了南方,與北方的都城再也無法取得聯絡——就這樣,隋再也不是一個天下統一的國家,也因此,雖然有些誇大,但隨著張須陀的死,統一帝國的隋也告終了。 高‧:?~紀元後六○七年。 渤海(今河北省景縣)出身。 當初是出仕北周武帝,後來在隋興起時登上丞相之位,致力於國家創建。 雖於平定事業中活躍,惟後來因受告而失勢,最後更服罪致死。 由於人望甚篤之故,因而惋惜的聲音甚多。 ——《隋書》卷四十一《高‧傳》、《北史》卷七十二《高‧傳》韓擒虎:生歿年不明。 河南東坦(今河南省新安縣)出身。 北周、隋之官僚。 韓家為北周名家,具為將軍世家,韓擒虎還通於文才,出仕北周太祖具有軍功,因而自新安太守累進至儀同三司新義公。 武帝時代則隨其討代北齊,到了隋時,則跟隨文帝遠征江南,立有不少功勳。 順道一提,在唐代由於不用「虎」字,故稱為韓擒。 ——《隋書》卷五十二《韓擒虎傳》煬帝:姓名為楊廣。 紀元後五六九~六一八年。 隋第二代皇帝。 煬為帶有惡逆意味的皇帝諡號,但他喜好學問,進行減稅,還為了南北統一將各地運河連結而完成了大運河,在政治上也有其業績。 然在另一方面他也具有豪奢的性格,除了在各地建築土木工程外,還極力於高句麗的遠征,因此造成百姓的負擔也是事實,最後竟導致隋的提早滅亡。 究其原因,除了他缺乏輔佐的親族之外,也因他憧憬江南之文物而使得政治衰廢,再加上官僚派閥抗爭激烈,最後還發生高達禮部尚書地位之楊玄感叛亂,使得國內不安定。 ——《隋書》卷三、四《煬帝紀》、《北史》卷十二《隋本紀》劉方:?~紀元後六○五年,京兆長安(今陝西省長安縣)出身。 一開始仕於北周,惟在北周、隋交替之際立下功績而當上大將軍。 其功績特別在於外國遠征上,他與周邊之民族作戰,於六○四年遠征林邑,並占領其首都。 惟因全軍染上風土病,後來自己也死於歸國途中。 ——《隋書》卷五十三《劉方傳》、《北史》卷七十三《劉方傳》張須陀:紀元後五六三~六一四年。 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出身。 本來即以善政官僚而有名,亦參加了隋末的戰役。 除生來果斷之外,又再加上勇猛善戰,在許多戰役中獲得勝利。 惟後來在與李密之戰中敗死。 ——《隋書》卷七十一《張須陀傳》、《北史》卷八十五《張須陀傳》 第十二章 人生意氣——唐時代(前) 好了,我們繼續來看《隋唐演義》的世界吧!隋與唐雖然像是不同的王朝,然而隋煬帝其實和唐的李淵乃是母系的表兄弟,因此其實這也可看做只是同族之同的帝位移動而已。 總之,在這樣的亂世中,群雄四處並立,也因此優於武勇的人也存在於各地,當然,也有些人是有意圖地選擇君主,然而大部分的兵士卻只是單純地跟著軍隊,而隨著這些軍隊不斷改變其君主,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在各陣營間遊走。 在此,第五十一位的李靖登場。 這個人在中國的歷史上,不用說是百人了,就算把百人削到只剩十人為止,他也應該還是在十人之中的名將。 這個人如前所述,雖然有一位有力的養父韓擒虎。 只是韓擒虎這個人是個不太明白人情世故的人,因此就算他的位置很高,但在隋的朝廷中總是懷才不遇。 因此李靖這個人也沒有很好的遭遇,在韓擒虎死後,更是失去了後盾,也更難以出仕了。 如前面所言,李靖一直到五十歲左右都爬不上去,不過,他曾有一次被請到前面也曾提到過的楊素家中,述說著自己的軍事理論。 楊素十分佩服,敲著自己的椅子說:卿有朝一日必將坐上此位,認同了他的才能。 只可惜在還沒有為他做些什麼之際,楊素便已死去。 根據《隋唐演義》的故事,楊素的小妻對李靖一見鐘情,就想跑到李靖那兒,然遭到其拒絕,因而楊素自然也沒有要擔負李靖未來出仕的義理。 就過樣,本以為將會終老於田野的李靖正巧遇到了唐高祖李淵對煬帝起了叛旗。 李淵本人倒是對於這件事十分磨菇,不過他的兒子李世民——這時方才 十七 八歲的年紀——卻趕著父親的屁股,認為起事再也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因此就舉兵起事。 煬帝對於悅樂之事可說是什麼都喜歡,他特別喜歡以奢侈的行列至各地去旅行。 除了數萬的兵士以外,還有其他的官吏以至於宦官、甚至連女性都要幾萬人隨著他以各種裝飾弄得美美的一同前進,因此他的來本身就是一種麻煩。 而當煬帝前往北方巡幸時,北方的突厥突然攻擊而來,因而受到了包圍。 由於城池被圍困,因此煬帝也沒有辦法脫逃,隨著食糧的減少,突厥的攻擊也一刻一刻地加緊,這時部下提出了一道計策。 就是在流經城內的河川中將信順流而下,流出城中,剛好這封信被上個帶著馬在河邊飲水的少年所拾,這位少年就是李世民。 在看到了這封信後,得知皇帝處於危機之中,如果能夠加以解救的話,就能夠獲得獎賞,因此李世民就向父親報告,並組織了援軍前往救援。 正巧這時突厥的食糧也差不多將盡,且知道隋之援軍很快就會從各地趕來,繼續待在此地也是無益,於是就退兵而去。 而當李世民率領援軍到達後,雖然是揀現成的便宜,但畢竟還是救駕成功,沒想到煬帝這個人卻早就把要給賞的事情忘得一幹二淨,所以兵土們就沒有獲得任何獎勵。 看到這個情形的李世民,這時就看出這樣的皇帝遲早會不行,這也是有名的故事。 就這樣,他在十幾歲時就隨著父親起兵,在二十幾歲時就取得了天下。 在中國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中,二十幾歲以實力取得天下的,就只有楚的項羽及李世民兩人。 而相對於項羽一代就遭滅亡,唐則延續了近三百年,因此說他是空前絕後的霸王也不為過。 接下來回到李靖的故事。 就算他之前都非常懷才不遇,但他本來還是打算為隋效忠的,當李淵起來叛亂的時候——姓李的人在此真的出現了很多——他本欲通知煬帝,結果卻被發現而被捕。 從李淵看來,李靖是個間諜,因此就想要將之處刑。 這時李靖大叫道自己乃是隋的臣下,只不過是想要對隋盡忠而已,如果因為這樣就要殺他的話,那又何以取得天下呢?聽到這段話的李世民,就對父親說原諒這個人吧!而把李靖留了下來。 第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武將列傳》
第20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