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劉師勇繼續奮勇戰鬥,陸續又擊倒了許多元兵,終於將身旁的騎兵殲滅至不到八名左右,但是卻也無法再回到常州城內,只能痛心飲恨地光回臨安府。 元軍擁入常州城後,展開了一場遺臭歷史之殘虐殺戮。 「伯顏令下,老幼一人不留,屠殺殆盡,血流成河,橫屍遍野,腥穢數裏可聞,天地為之色變,同感哀悼。 」 根據《通俗宋元軍談·卷之八》對於當時情況之描述,常州全城百姓幾乎被殘害殆盡。 在一片直令嗅覺麻痹的惡臭之中,伯顏進入常州城裏。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有心制止進一步之樣戮,終究也只挽救了十五條人命而已。 被牢牢捆綁的王安節被拖到了伯顏面前。 這就是差一點要了阿術性命之勇士。 身上所受之數處創傷還淌著鮮血的王安節,在見到伯顏之時,並不下跪,甚至還理直氣壯地瞪著對方。 作用於顏順著視線看去,以漢語叱喝道: 「汝為何不及早投降?!」 「別妄想了,醜虜!」 王安節除了辱罵對方是個難看的野蠻人之外,其餘的什麼也不開口。 伯顏於是將安節斬首處死。 常州至此永遠從宋軍的手中失去了。 在常州所發生之屠城事件,令宋之朝野為之震撼。 從朝廷以至於民間,大家都充分體會到元軍所謂的「不殺」,只不過是侵略者的一種全家主義罷了。 事到如今,惟有開城投降一途,才能夠免除屠城之殺戮。 在一片倉惶狼狽之中,攻陷常州的元軍鐵騎終於來到了獨松關。 鎮守這個要塞的將領張濡因為害怕而在陣前棄關潛逃。 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士兵們也悉乎全數逃走。 只剩下一名叫做馮驥的軍官手執長槍,朝著成群的元軍陣地長驅直入,奮戰至槍斷人亡為止。 文天祥和張世傑聯名上呈作戰方案,提議在護送幼帝的二位兄弟脫逃之後,以臨安府之城壁為據點,和元軍一決死戰。 文天祥和張世傑雖然同為勤王志士,但是對於彼此之存在一向是互有成見。 從張世傑的眼中看來,文天祥是個不知實戰勞苦的空論家。 而文天祥則覺得張世傑只知誇耀戰場上之功勳,而沒有全盤性之戰略眼光。 盡管如此,互不順眼的兩人在此時卻是意見一致,並且共同將提案呈報於謝太後。 謝太後之想法為之動搖,於是轉向了陳宜中詢問可否。 陳宜中提出反對。 他認為就算文天祥和張世傑逞一時的血氣之勇,而強行提出對策,但是元軍不容輕忽大意,成功並無絕對把握。 這麼做說不定反而會令元軍態度更為強硬,而招致破局。 文天祥和張世傑之作戰提案,因此遭到了駁回。 「右丞相這個人,真是個有識之士。 對於他人計策之缺點著實看得一清二楚。 」 聽到了張世傑這般的猛烈嘲諷,陳宜中無法反駁,一離開宮廷之後,便立刻驅車前往劉聲伯之府邸。 從「六君子」時代一路辛苦地相互扶持而來的劉聲伯,應該能夠理解陳宜中的心情吧。 說到這「六君子」之稱號,其所指的原本是幾個太學的學生們。 太學是設置於臨安府之全國最高學府。 凡科舉中試將來有機會出任宰相之秀才們,都有資格入學就讀。 在宋朝,這些學生對於政治方面的發言權相當的大,因此即使是位高如宰相之丁大全,也免不了受到這些學生的批判。 丁大全為奪取地位陷人於罪、貪圖兒媳美色而強行占為已有等等行為,於公於私看來都是極為惡名昭彰之人。 在太學之中,有六名學生對於丁大全之抨擊尤其激烈,因此遭到丁大全之逮捕,並且處以流放之刑。 陳宜中和劉聲伯就是這六人之中的兩人。 當這六個人以帶罪之身離開臨安府時,群眾紛紛對其投以掌聲和歡呼。 由於丁大全是個風評極差的權貴,因此敢正面予以批判的這六人,簡直有如英雄般受到尊敬。 三年之後,丁大全失勢。 取而代之的的正是賈似道。 政治手腕遠比丁大全來得高明巧妙的賈似道,赦免了「六君子」,並且將他們召回臨安,同時還拔擢了其中最優秀的陳宜中。 從表面上看來,賈似道可說是陳宜中之大恩人。 然而賈似道的私心,在陳宜的眼裏卻是一清二楚。 他只不過是在利用「六君子」的人氣罷了。 因此陳宜中對於賈似道從不感恩,甚至在他失勢之時也沒有半點同情…… 「明明知道會給你添麻煩,但是惟有你這地方才能讓人感到放松,因此不知不覺地就朝這裏來了。 」 被接待至書房之後,陳宜中對著劉聲伯這麼說道。 這是他的真心話。 不論是宮中還是丞相府,陳宜中根本沒有一個能夠談心之對象,只能任由情緒低落無法排解。 劉聲伯由於病弱之故,而與顯達無緣,因此身份遠比陳宜中要低微了許多,然而兩個家族之往來卻持續了二十年之久。 陳宜中叨叨絮絮地訴說自己立場與苦楚,聽完之後的劉聲伯輕聲地回答道: 「那麼,逃走如何?」 「逃走?」 陳宜中詫異地望向友人,只見劉聲伯淺淺一笑。 「你雖不好無益之流血,但是更不願屈就降伏。 如果真如我所言,那麼惟有一逃,別無他法。 」 劉聲伯的聲調平靜和緩,卻深刻地傳入了陳宜中的肺腑之中。 「逃走嗎……」 第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海嘯》
第9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