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把守城門的兵勇,上上下下打量了張小辮三人一番,看他們都只十六七歲的年紀,破衣爛衫,直如乞兒一般,並不象是粵寇派來的探子,又伸手在麻袋上按了幾按,提刀撥開麻袋口來看了一看,裏面腥氣撲鼻,確是活生生的蝦蟆。 張小辮擔心再被翻下去露了馬腳,就偷著對孫大麻子連使眼色,那孫大麻子雖是心直,終究不是傻子,也知此事做不來耍的,連忙從麻袋裏抓出一只肥大的蝦蟆,臭哄哄地半死不活,舉在手裏要遞與其中的軍官:「官長老爺殺賊殺得辛苦,吃了蝦蟆補身,滋陰壯陽,上下通氣……」 張小辮這一夥三人,恰似漏網之魚,慌裏慌張地混入城中,雖然大戰剛過,民居城牆上皆是滿目瘡痍,但老百姓還是要維持生計互通有無,買賣鋪戶多半照常開著,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有來有往。 張小辮擔心城中人多眼雜壞了大事,不敢在人多處行走,只找沒人的小巷子來走,七轉八繞行過幾條窮街陋巷,前路卻被高牆封死,是條死路,兩邊都無門戶,路徑狹窄,驢車掉轉不得,三人又驚又累,只得暫且坐在巷子裏歇歇腿腳。 孫大麻子正想問張小辮,冒死將古屍運進城裏究竟是要做什麼勾當?還沒等開口動問,就見兩邊牆頭上有黑影晃動,他還以為是有賊偷逾牆而走,忙捏著拳頭跳起身來,定睛看時,立時出了一身冷汗:「進了貓巷不成?哪裏來的這許多貓?」 原來牆頭巷角處,不知幾時鑽出幾百只野貓來,一只只髒兮兮的瘦骨嶙峋,眯著貓眼圍著張小辮他們打轉,不知懷著什麼鬼胎,神色極是不善。 書中暗表:這座靈州城是處古城,已曆千年,自唐代以來,多產花貓,故又有「貓兒城」的別名,城中流浪無主的野貓極多,盤街據巷,數以萬計,城中至今還有舊時貓祠古跡,頗多靈驗,所以雖然常有野貓偷魚竊肉,當地的居民卻無人敢去開罪那些貓爺貓奶。 張小辮見狀也知不妙,忙低聲招呼孫大麻子和小鳳:「快把麻袋裏的女屍拖出來喂貓啊!」那兩個聽得此言都怔在當場,沒口的叫冤:「千辛萬苦把那僵屍美人偷運入靈州城來,一路上擔了多少風險,受了多少驚嚇,竟是要喂這群賊貓?」 有道是:「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也深」,畢竟不知林中老鬼吩咐張小辮進城意欲何為,且聽下回分說。 第二卷 槐園凶宅 第一話 金玉奴 話說張小辮這三人,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帶著「僵屍美人」混入了靈州城,結果剛一進城,就在縱橫交錯的巷子裏迷了路,誰成想這條荒僻幽暗的老街舊巷,竟有一大群野貓盤據,三人頓時被群貓團團圍住,別看一兩只貓不嚇人,可一但成群結隊的蜂擁而來,那情形也著實教人心驚。 靈州這座「貓兒城」裏,最是盛產花貓,所謂「花貓」,身上皮毛並非五顏六色,那些黑白相間,又或是黃白相間的雜色之貓,皆屬花皮,倘若有遍體一色之貓,則必定是從城外來的,城內之貓,絕無純粹一色的皮毛。 此事在當地無人不知,張小辮多次進過靈州城,故此知道一二,他曉得這條全是野貓的巷子在這城裏叫做「貓兒巷」,擋住去路的那堵高牆,想必就是傳說中極具靈異的「貓仙祠」後牆了,附近百姓不供「狐仙、白仙」,卻專喜歡為求貓仙爺保佑,遇到大事小情,必到祠中祈求許願,這也是本處風俗使然,常常都有人把魚肉饅頭扔到祠後巷中。 久而久之,那些無家無主滿城流浪的「饞貓、懶貓」,就逐漸聚集在「貓仙祠」周圍,平時睡懶覺曬太陽,醒了就去吃那些善男信女供神用的魚肉果子,都被愚夫愚婦們給慣壞了,結果滿城當中,再無一只花貓肯在夜裏去捉老鼠,所以靈州城除了貓多,老鼠更多,鼠患已然有成災之勢。 可常言道「世事有一興,則必有一衰」,近年來天災連著兵禍,人心喪亂,世風不古,大多數老百姓衣不遮體,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就愁那晚上的,有幾個還顧得上孝敬它們這些貓爺貓奶?祠廟道觀裏的香火,都已慘淡得今非昔比了。 直苦了古祠堂裏這群好吃懶做的大小饞貓,一個個餓得眼珠子發藍,伏牆臥簷喵喵慘叫,好不容易見有三個人推了輛驢車進來,便以為又有善人前來燒香許願,按慣例,稍後免不了要發上一番利市,讓它們這夥「貓仙爺」的重子重孫飽餐一頓。 可那三個家夥太不懂事,進來了半天,幹坐著不動,也不見取出什麼糕餅肉脯來,不由得好生著惱,群貓心頭起火、口中流涎,攢著腳步越逼越近。 張小辮心中八百多個轉軸,油滑靈光,見機何等之快,眼瞅著大群野貓來者不善,又想起平時在城裏聽到的傳說,就知道十有**,這夥饞貓都是來索要吃喝的,此時若不把它們打發了,一旦鬧出什麼動靜,必被城中巡邏的團勇發現,自己這三人藏帶著一具古屍入城,即便不被官府當做粵寇的細作,也得被看成挖墳穴陵的盜賊,到時候被揪到衙門裏過回熱堂,就算張三爺滿身是嘴,怕也辨白不清了。 心念一動,立刻想到麻袋中那些大蝦蟆,忙不迭地招呼孫大麻子和小鳳,他本想說:「快把驢車上的蝦蟆拿出來喂貓!」但腦子裏只惦著能換下半世大富大貴的「僵屍美人」,情急之下竟說成了:「快把驢車上的女屍拖出來喂貓啊!」 孫大麻子和小鳳還以為要用僵屍喂貓,僵屍的肉叫「悶香」,據說世上還真有人吃過,卻沒聽說貓兒也吃僵屍,何況擔著天大幹系把「僵屍美人」運到城裏,都是聽了張小辮的花言巧語,實不知他這葫蘆裏賣得是什麼藥,心慌意亂之下,都呆呆地愣在當場,不知該當如何理會才好。 張小辮見這兩個夯貨不濟事了,急得跳起腳來,還得三爺親自動手,他躥上驢車揪開麻袋,將那些悶得半死不活的肥大蝦蟆抖在巷中,群貓聞得有腥,頓時眼中放光,呲起貓牙「呼啦啦」向上一擁,按住了蝦蟆亂啃亂咬。 趁著群貓大吃蝦蟆,張小辮把那僵屍重新套上麻袋,讓孫大麻子抗在肩頭,拽了小鳳就往巷外溜去,驢車也不要了,他們惟恐踩到那些悶頭吃蛤蟆的野貓,只得捉起腳步,貼著牆邊而行,剛走了幾步,就見貓群裏走出一只黃白斑斕的貓來,蹲坐在地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三人。 張小辮等人心知古怪,忍不住多看了那只花貓兩眼,只見那花貓不比尋常野貓,年齒也不算大,皮毛光滑,雙眼炯炯,極有神采,舉止氣度都顯得雍容不凡,看起來竟是這群野貓的首領。 張小辮猛然想起那套觀貓辨狗的法子,仔細一看,此貓雙耳渾圓,異於常貓,應是古籍有載的「金玉奴」,黃斑如真金,白斑似美玉,自漢代有貓以來,便是世間稀罕的品種,他人窮志短,不由自主動了邪念,心想:「倘若把這金玉奴販到京城,那些嗜玩的貝勒王爺們少不了有識貨之人,說不定能……」 張小辮腦袋裏正在打歪主意,卻見貓群中的那只「金玉奴」,忽然抬起頭來,眯著貓眼嘴角子上翹,竟是沖他三人微微一笑,這一笑險些嚇得張小辮等人魂飛魄揚,蓋因從古到今,普天下之貓絕無笑顏,誰看過貓兒會笑那真教見鬼遇妖了。 張小辮看見那貓笑得詭異,頓時想起先前在金棺墳裏數貓的遭遇,心中打了個突,再也不敢朝那金玉奴瞧上一眼,腳底下生風,一溜煙似地逃出了窄巷。 孫大麻子和小鳳也都吃了一驚,跟在張小辮後面逃了出來,三人轉過一條巷,到了一處有人行走的街角,方才停住腳步,呼哧哧喘作了一團,心中多是驚慌,半晌作不得聲。 孫大麻子把抗在肩頭的僵屍美人放到地上,喘些了片刻,問張小辮道:「邪門了,俺長這麼大,平日裏家貓野貓見過無數,可從沒見過有貓兒能笑,聽說貓不會笑,是因它們臉上沒有喜筋,剛才所見,定是古祠中的妖怪無疑了,須請個法師收服它才是,免得日久為禍,害了無辜性命。 」 第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賊貓》
第22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