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太空也在改變著「鏡面農夫」們的思維方式,沒有人能像他們這樣,每天從三萬六千公里居高臨下看地球,世界在他們面前只是一個可以一眼望全的小沙盤,地球村對他們來說不是一個比喻,而是眼前實實在在的現實。 「鏡面農夫」作為第一批太空工人,曾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 但隨著近地空間開發產業化的飛速發展,許多超級工程在太空中出現,其中包括用微波向地面傳送電能的超大型太陽能電站,微重力產品加工廠等,容納十萬人的太空城也開始建設。 大批產業工人擁向太空,他們都是普通人,世界漸漸把「鏡面農夫」們忘記了。 幾年後,水娃在北京買了房子,建立了家庭,又有了孩子。 每年他有一半時間在家裏,一半時間在太空。 他熱愛這項工作,在三萬多公里高空的銀色大地長時間地巡行,使他的心中產生了一種超脫的寧靜;他覺得自己已找到了理想的生活,未來就如同腳下的銀色平原一樣平滑地向前伸展。 但後來的一件事打破了這種寧靜,徹底改變了水娃的心路曆程,這就是他與史蒂芬·霍金的交往。 沒有人想到霍金能活過一百歲,這既是醫學的奇跡,也是他個人精神力量的表現。 當近地軌道的第一所太空低重力療養院建立後,他成為第一位療養者。 但上太空的超重差一點要了他的命,返回地面也要經受超重,所以在太空電梯或反重力艙之類的運載工具發明之前,他可能回不了地球了。 事實上,醫生建議他長住大空,因為失重環境對他的身體是最合適不過的。 霍金開始對中國太陽沒什麼興趣,他從低軌道再次忍受加速重力(當然比從地面進入太空時小得多)來到位於同步軌道的中國太陽,是想看看在這裏進行的一項關於背景輻射強度各向微小異性的宇宙學觀測,觀測站之所以設在中國太陽背面,是因為巨大的反射鏡可以擋住來自太陽和地球的於擾。 但在觀測完成,觀測站和工作小組都撤走後,霍金仍不想走,說他喜歡這裏,想多呆一陣兒。 中國太陽的什麼東西吸引了他,新聞界做出了各種猜測,但只有水娃知道實情。 在中國太陽生活的日子裏,霍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鏡面上散步,讓人不可理解的是,他只在反射鏡的背面散步,每天散步的時間長達幾個小時。 空間行走經驗最豐富的水娃被站裏指定陪博士散步。 這時的霍金已與愛因斯坦齊名,水娃當然聽說過他,但在控制站內第一次見到他時還是很吃驚,水娃想像不出一位癱瘓到如此程度的人怎麼做出這麼大的成就,盡管他對這位大科學家做了什麼還一無所知。 但在散步時,絲毫看不出霍金的癱瘓,也許是有了操縱電動輪椅的經驗,他操縱太空服上的微型發動機與正常人一樣靈活。 霍金與水娃的交流很困難,他雖然植入了由腦電波控制的電子發聲系統,說話不像上個世紀那麼困難了,但他的話要通過實時翻譯器譯成中文水娃才能聽得懂。 按領導的交待,為了不影響博士思考問題,水娃從不主動搭話,但博士卻很願與他交談。 博士最先是問水娃的身世,然後回憶起自己的早年,他向水娃講述童年時在阿爾班斯住的那幢陰冷的大房子,冬天結了冰的高大客廳中響著瓦格納的音樂;還有那輛放在奧斯明頓磨坊牧場的馬戲車;他常和妹妹瑪麗一起乘著它到海灘去;還有他常與父親去的齊爾頓領地的愛文家燈塔……水娃驚歎這位百歲老人的記憶力,更讓他吃驚的是,他們之間居然有共同語言,水娃講述家鄉的一切,博士很愛聽,當走到鏡面邊緣時還讓水娃指給他看家鄉的位置。 時間長了,談話不可避免地轉到科學方面,水娃本以為這會結束他們之間難得的交流,但並非如此,向普通人用最通俗的語言講述艱深的物理學和宇宙學,對博士似乎是一種休息。 他向水娃講述了大爆炸.黑洞.量子引力,水娃回去後就啃博士在上世紀寫的那本薄薄的小書,再向站裏的工程師和科學家請教,居然明白了不少。 「知道我為什麼喜歡這裏嗎?」一次散步到鏡面邊緣時,博士對著從邊緣露出一角的地球對水娃說,「這個大鏡面隔開了下面的地球,使我忘記了塵世的存在,能全身心地面對宇宙。 」 水娃說:「下面的世界好複雜的,可從這裏遠遠地看,宇宙又是那麼簡單,只是空間中撒著一些星星。 」 「是的,孩子,真是這樣。 」博士點點頭說。 反射鏡的背面與正面一樣,也是鏡面,只是多了如一座座小黑塔似的姿態和形狀調整發動機。 每天散步時,博士和水娃兩人就緊貼著鏡面緩緩地飄行,常常從中心一直飄到鏡面的邊緣。 沒有月亮時,反射鏡的背面很黑,表面是星空的倒影。 與正面相比,這裏的地平線很近,且能看出弧形,星光下,由支撐梁組成的黑色經緯線在他們腳下移動,他們仿佛飄行在一個寧靜的小星球的表面。 遇上姿態或形狀調整,反射鏡背面的發動機啟動;這小星球的表面被一柱柱小火苗照亮,更使這裏顯出一種美麗的神秘。 在這小小的世界之上,銀河在燦爛地照耀著。 就在這樣的境界中,水娃第一次接觸到宇宙最深層的奧秘,他明白了自己所看到的所有星空,在大得無法想像的宇宙中也只是一粒灰塵,而這整個宇宙,不過是百億年前一次壯麗焰火的餘燼。 許多年前作為蜘蛛人踏上第一座高樓的樓頂時,水娃看到了整個北京;來到中國太陽時,他看到了整個地球;現在,水娃面對著他人生第三個壯麗的時刻,他站到了宇宙的樓頂上,看到了他以前做夢都不會想到的東西,雖然這知識還很粗淺,但足以使那更遙遠的世界對他產生了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有一次水娃向站裏的一位工程師說出了自己的一個困惑:「人類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登上了月球,為什麼後來反而縮了回來,到現在還沒登上火星,甚至連月球也不去了?」 工程師說:「人類是現實的動物,上世紀中葉那些由理想主義和信仰驅動的東西是沒有長久生命力的。 」 「理想和信仰不好嗎?」 「不是說不好,但經濟利益更好,如果從那時開始人類就不惜代價,做飛向外太空的賠本買賣,地球現在可能還在貧困之中,你我這樣的普通人反而不可能進入太空,雖然只是在近地空間。 朋友,別中了霍金的毒,他那套東西一般人玩不了的!」 水娃從此變了,他仍然與以前一樣努力工作,表面平靜地生活,但顯然在想著更多的事。 時光飛逝,二十年過去了。 這二十年中,水娃和他的夥伴們從三萬六千公里的高度清楚地看到了祖國和世界的變化,他們看到,三北防護林形成了一條橫貫中國東西的綠帶,黃色的沙漠漸漸被綠色覆蓋,家鄉也不再缺少雨水和白雪,村前幹枯的河床又盈滿了清流……這一切也有中國太陽的一份功勞,它在改變大西北氣候的宏大工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這些年中國太陽還於了許多不尋常的事,比如融化乞力馬紮羅山的積雪以緩解非洲幹旱,使舉行奧運會的城市成為真正的不夜城…… 但對於最新的技術來說,用這種方式影響天氣顯得過於笨拙,且有太多的負作用,中國太陽已完成了它的使命。 國家太空產業部舉行了一個隆重的儀式,為人類第一批太空產業工人授勳。 這不僅僅是表彰他們二十年來的辛勤而出色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這六十位只有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進人太空工作,標志著太空開發已對所有人敞開了大門,經濟學家們一致認為,這是太空開發產業化的真正開端。 這個儀式引起了新聞媒體的極大注意,除了以上的原因,在普通大眾心中,「鏡面農夫」們的經歷具有傳奇色彩,同時,在這個追逐與忘卻的時代,有一個懷舊的機會也是很不錯的。 當年那些憨厚樸實的小夥子現在都已人到中年,但他們看上去變化並不是太大,人們從全息電視中還能認出他們。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通過各種方式接受了高等教育,其中有一些人還獲得了太空工程師的職稱,但無論在自己還是公眾的眼裏,他們仍是那群來自鄉村的打工者。 水娃代表夥伴們講話,他說:「隨著電磁輸送系統的建成,現在進入近地空間的費用,只及乘飛機飛越太平洋費用的一半,太空旅行已變成了一件平常而平淡的事。 但新一代人很難想像,在二十年前進入太空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很難想像那會是怎樣令他激動和熱血沸騰,我們就是那樣一群幸運者。 「我們這些人很普通,沒什麼可說的,我們能有這樣不尋常的經歷是因為中國太陽。 這二十年來,它已成為我們的第二家園,在我們的心目中它很像一個微縮的地球。 最初,我們把鏡面上的接縫當做北半球的經緯線,說明自己的位置時總是說在北緯多少度、東經西經多少度;到後來,隨著我們對鏡面的熟悉,漸漸在上面劃分出了大陸和海洋,我們會說自己是在北京或莫斯科,我們每個人的家鄉在鏡面上也都有對應的位置,對那一塊我們擦得最勤……在這個銀色的小地球上我們努力工作,盡了自己的責任。 先後有五位鏡面清潔工為中國太陽獻出了生命,他們有的是在太陽磁爆暴發時沒來得及隱蔽,有的是被隕石或太空垃圾擊中。 現在,這塊我們生活和工作了二十年的銀色土地就要消失了,我們很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 水娃沉默了,已是太空產業部部長的莊宇接過了話頭說:「我完全理解你們的感受,但在這裏可以欣慰地告訴大家:中國太陽不會消失!這我想你們也都知道了,對於這樣一個巨大的物體,不可能采用上世紀的方式,讓它墜入大氣層燒掉,它將用另一種方式找到自己的歸宿:其實很簡單,只要停止進行軌道理發,並進行適當的姿態調整,太陽風和光壓將最終使它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離開地球成為太陽的衛星。 許多年後,行星際飛船會在遙遠的地方找到它,那時我們也許會把它變成一個博物館,我們這些人會再次回到那銀色的平原上,一起回憶我們這段難忘的歲月。 」 水娃突然顯得激動起來,他大聲問莊宇:「部長先生,你真的認為會有這一天,你真的認為會有行星際飛船嗎?」 莊宇呆呆地看著水娃,一時說不出話來。 水娃接著說:「上世紀中葉,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第一個腳印時,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人類將在十到二十年之內登上火星。 現在,八十六年過去了,別說火星了,月球也再沒人去過,理由很簡單:那是賠本買賣。 「上世紀冷戰結束後,經濟准則一天天地統治世界,人類在這個准則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現在,我們消滅了戰爭和貧困,恢複了生態,地球正在變成一個樂園。 這就使我們更加堅信經濟准則的正確性,它已變得至高無上,滲透到我們的每個細胞中,人類社會已變成了百分之百的經濟社會,投入大於產出的事是再也不會做了。 對月球的開發沒有經濟意義,對行星的大規模載人探測是經濟犯罪,至於進行恒星際航行,那是地地道道的精神變態,現在,人類只知道投入、產出。 並享受這些產出了!」 第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太陽》
第7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