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倆肯定是談論有關革命的問題吧……是的,只能是這樣。 」策太郎自言自語地說道。 他向東邊走去。 這裡是紗絡衚衕,與高公庵衚衕相鄰,再往前走,穿過柴棒衚衕就是地安門大街了。 從地安門大街向前徑直走去,便是「國子監」和孔子廟。 這時,策太郎從地安門大街向南拐去。 他打算到文保泰家。 策太郎第二次到北京后,首先要儘快會見兩個人:從公務關係講是那須啟吾,從私人關係說是王麗英,現在這兩個人都見到了。 然後就要按照那須啟吾的指示,開始和文保泰接觸、較量了。 文保泰的住宅在鐵獅子衚衕。 那一帶有衙門、學校,以及很多王公貴族、政界要人的府邸。 還有專供皇親貴族子弟上學的「貴胄學堂」。 袁世凱當總統時,總統府設在鐵獅子衚衕內;後來國民黨黨部也設在此處。 一九二五年孫文病死在總統府,於是將國民黨黨部改為孫文紀念館。 一九○四年,當然尚未有總統府、國民黨黨部。 當時的陸軍總署、海軍總署,即設在鐵獅子衚衕。 此時控制清朝政務的是西太后,她多半只聽取四、五個軍機大臣的意見,其中最受信任的是榮祿。 榮祿死後,最高實力派人物便是慶親王了,可以說,決定政務的大權便落到慶親王手中。 當時,和慶親王最接近的政界要人叫那桐,那桐是個遐邇聞名的人物【注】。 【注】那桐是清末內務府滿洲鑲黃旗人,葉赫那拉氏,字琴軒,舉人出身。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由內閣學士兼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慈禧太后西逃后,他受命充留京辦事大巨,隨奕劻、李鴻章與聯軍議和。 《辛丑條約》簽訂,被派為專使赴日本道歉。 嗣任戶部、外務部尚書,升軍機大臣。 1911午(宣統三年)任皇族內閣協理大臣,武昌起義後去職——譯者注 那麼,文保泰與上述人物有什麼關係呢?實際上他擔任與政府上層人物聯繫的角色。 他們之間形成一條線索,即:西太后——慶親王——那桐——文保泰。 那桐是滿族人。 義和團事件發生時,他曾輔佐李鴻章與各國交涉,后又曾作為「謝罪使」被派到日本。 實際上,策太郎與那桐亦曾相識。 赴日賠禮道歉的那桐,曾視察大阪今宮舉辦的第五屆國內振興實業博覽會。 當時,因業務關係在大阪逗留的策太郎受外務省之託,擔任過那桐的翻譯和嚮導。 此事那桐應該是記得的。 策太郎既與文保泰關係密切,又與那桐有過來往,通過他來觀察清廷上層人物的動態,可以說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策太郎一面追憶著往事,一面向文保泰的住宅走去。 「嗬嗬……」 到了文保泰住宅門前,策太郎不禁愕然。 他是在這座住宅初建之際離開北京回國的,而今這座住宅已變成華麗漂亮的建築物,認不出來了。 兩邊是潔白的牆壁,敞開的正門像雙翼飛展一般,屋頂的傾斜度較大,看得出這是新落成不久的。 地面的磚,就像剛剛刷洗過那樣清晰光亮。 看門的是一個面熟的老頭。 棒槌學堂·出品 「您又來了……很久沒見面了。 」老人懷念似地說。 僕人進去通報不久,文保泰即刻迎了出來,興沖沖地將策太郎引了進去。 與兩年前相比,文保泰氣色好多了,印堂發亮,紅光滿面,身體比以前胖多了。 「你在北京逗留一些日子吧。 嗯?下次來不必走正門,從後門進來好了……啊,我多半都會在工作間。 」 文保泰輕鬆地笑著說,同時向身後瞥了一眼。 在他身後另有一棟小巧玲瓏的紅磚砌成的房子。 這就是他的「工作場所」。 這座房子用的磚和正門的兩翼下面的磚相似,只不過色彩不同。 這是一處洋味十足的工作間,看來他是非常中意的。 「噢!這就是稱作『悠悠館』的那座房子吧?」策太郎問道。 「啊?你知道我的工作場所叫悠悠館嗎?」文保泰得意地眯縫著眼睛說。 「悠悠館在北京不是很有名聲,而且是獲得讚美的嗎?雖然我昨天才到,可是它的名氣很快就傳到我耳朵里來了。 」 「是嗎?不,不至於像你所說的那樣好吧。 」文保泰故作謙虛地說,「你看,這個地方雖然並不那麼寬敞,可是作為工作場所,條件還是相當齊備的。 它多少有點西洋格調,使人感到新奇,因而也就成了人們的話題……但是,我想這個地方不會受別人干擾,可以讓我專心致志地工作。 進出口只有一個,把門一關,那就是我自己的天下了。 窗戶也小,裝上了鐵格子門窗,有人說這個地方像個監獄。 可是,我卻感到這麼一來自己可以一心一意地安靜工作。 你看,光線並不暗嘛;屋頂上安了玻璃天窗,不是相當明亮嗎?……請你進去看看吧。 」 看來,房子的主人對這座建築物是相當滿意的。 文保泰滿面春風地陪策太郎參觀。 前來訪問者,都能聽到文保泰的這番介紹,同時也都會被帶進去參觀的。 這唯一的工作場所坐落在正房的後面。 總之,這所別館的結構十分别致。 策太郎聽著文保泰的介紹,驚嘆不已。 「後門對著一條寬闊的街道,連馬車都可以過得來。 這是為了方便托我取拓本的朋友用馬車把石碑運進來。 」他又做了補充說明。 石碑之類體積龐大,相當沉重,把這些東西運來,本來是很不經濟的,可是這裡人工便宜,也就無所謂了。 凡是拜託知名人士文保泰取拓本的人,其酬金比一般的要高得多。 「這塊匾額很新穎!」策太郎仰視著懸挂著的匾額讚賞地說。 在綠色框框中間的「悠悠館」三個大字非常醒目。 這幾個字既非用毛筆書寫,亦非用常見的木頭雕刻后再進行著色的,而是用拓本技術搞的。 第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推理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京悠悠館》
第5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