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鴻漸悲劇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方鴻漸性格中的最大特點是面對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 方鴻漸有的只是慾望本身,沒有的恰恰是把慾望化為實踐的真正動力,在回國后委曲求全、妥協退讓,他沒能在逆境中改變自己的命運,從而決定了他悲劇的一生。 但是,同樣出生在江南的沈鎮林,不但擁有各種慾望,而且他把自己的慾望化為強大的詐騙動力,並且毫不遮掩地攫取著本來不屬於自己的財富和地位,他不但忽悠了賞識他的秦女士,也最終把自己忽悠進了監獄。 這也許是沈鎮林沒有想到的悲劇。 方鴻漸形容博士文憑「彷彿有夏娃、亞當下身那片樹葉的作用」。 方鴻漸造假,是「不得不買張假文憑向家裡交待」,為了藏拙,還做作地在家信中千叮萬囑「生平最恨『博士』之稱,此番未能免俗,不足為外人道。 」他身上也有真正坦率的一面,在他應聘的三閭大學登記表中,還如實填寫自己未得到過學歷,只是「遊學生」,直到在三閭大學碰到以同樣方式騙取博士文憑的韓學愈,方才覺得自己撒了謊,又要講良心,真是大傻瓜,因此只得到一個「幫閑打雜」的副教授。 方鴻漸回國求職經歷坎坷,最初靠岳父幫忙在銀行做職員,之後去大學混了個副教授也被解聘。 儘管方鴻漸可悲,但並不可恨,他畢竟沒有四處行騙,買來個假博士也尚有羞恥之心。 但是,沈鎮林不但懶得去買個假文憑,還把自己在浙江鄉下種地的父親吹噓成擁有豪華遊艇的「美國富豪」,他從互聯網上剽竊了別人的文章拼湊出書,不但騙來副社長的職務,還騙了59萬元。 沈鎮林這種赤裸裸的騙子嘴臉,估計會讓錢鍾書先生大跌眼鏡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倘若錢老先生地下有知,也想不到能有這麼能忽悠的人來。 短短兩年之內,從一名清潔工成為一個出版社的副社長,可惜的是,這只是一個充滿荒唐的騙局。 騙子沈鎮林的故事很簡單,甚至有些老套。 無奈之餘,我們只好發問:騙子為何得逞?騙子之所以得手,是因為這個出版社在兩個方面上出了問題。 一是引進、提拔人才時,非理性因素壓倒制度性因素;二是在業務方面,似乎沒有規範的制度。 嚴防忽悠,也給「海龜」戴「戒指」 公訴機關指控,2001年至2002年間,沈鎮林採用與出版社簽訂虛假組稿合同的手段,以向組稿人支付版稅為由,將54萬餘元稿費和5萬元公款私吞。 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庭上,外表文質彬彬的沈鎮林當被法官問及學歷時,沈鎮林特意強調自己「在國內是高中」。 對於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沈鎮林將所有罪責推到當年引薦他的出版社社長秦女士身上,他多次辯解說「錢都是秦老師給我的,我只聽秦老師安排。 」甚至購買私人用品到單位報銷,沈鎮林都說是「秦老師允許的」。 沈鎮林的這些話,讓秦女士不禁心寒,也終於讓秦女士看到了沈鎮林這個騙子的「不仁義」。 在庭審過程中,秦女士出具證言否認自己知道沈鎮林的這些行為。 經過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和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兩次審理,法院認為,沈鎮林身為國有企業中負有經營、管理職責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騙取本單位公款,其行為已構成貪污罪,依法應予懲處。 2006年11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貪污罪終審判處沈鎮林有期徒刑13年。 同時,判令在案扣押人民幣36萬餘元發還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責令被告人沈鎮林退賠人民幣22萬餘元,發還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 一名由只有高中文化的清潔工冒充的假洋博士,何以能忽悠出版社社長和眾同事?當前,查個身份、查個文憑並不是什麼難事,「組稿」的書籍到底是原創本還是盜版本,網上查查、電話問問也很容易知道真相,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卻偏偏不屑於此。 因為沈鎮林是耶魯大學計算機博士,更因為他是社長親自推薦的,眾人眩目於名校之光芒、屈從於領導之權威,凡事不想較真或不敢較真,各種手續能免的都免了,心甘情願地被人忽悠著。 對於一年半時間裡「組稿」出版了98種計算機類書籍,眾人也只有羨慕的份,紅眼的份。 如果出版社在引進人才時,有合乎規範的制度,那麼必然會對沈鎮林的身份、經歷、學歷等有一套要求。 如果按制度辦事,從外交部到教育部就有一套認證外國學歷的程序,尤其是像耶魯大學這樣名牌學校的認證,更是有很多渠道,沈鎮林的敗露最初就是因為同事在耶魯網站的畢業生名單中沒找到他的名字,但為什麼出版社開始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呢?無非是因為領導對沈鎮林印象很好,他頭上有著「洋博士」的光環。 無論是因為「眼緣」還是因為對「洋博士」光環的敬畏,反正,在這樣的非理性因素作用下,所有的程序和制度已經被拋諸腦後了。 在這點上,不是說清潔工就不能當副社長,而是說一切要經過正規的程序。 在這兩個重要的環節上,制度在人情和盲目崇拜等非理性面前都不堪一擊,加上財務制度不完善,騙子成功就不足為奇了。 而非理性因素壓倒制度的情況,又豈是這家出版社獨有的現象? 海外華人在中國學術界行騙的醜聞不斷傳出。 關於「漢芯一號」的報道最引人關注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從美國買回晶元,將其標誌磨掉,然後加上「漢芯」標誌,就算「研製」成功。 這種行為竟能騙過各級學術委員會,獲得國家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以及有關機構下撥的大量經費。 這使筆者想起另外一件非常相像的案子。 某醫學院引進了一位海歸,據說他在DNA研究方面很有影響,曾在美國獲得專利。 實際上這個人以前的表現平平,在海外毫無建樹,但帶著海歸桂冠的他卻被當成重要科技骨幹,並成為「學術帶頭人」,向政府申請了相當多的「科技攻關資金」。 此人的真面目後來被揭露,但主管方卻在私下說,「其實我們也知道這個人是有問題,有作假之嫌。 但為了要讓項目得到國家的資助,先讓他表演一番。 」 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明明知道此人有問題,但為借其吹噓去申請資助,也管不得其中有詐。 在媒體的報道中,我們還看到很多像沈鎮林這樣的「假洋鬼子」。 中國經濟發展很快,於是就引起一些不學無術的所謂海歸的垂涎。 他們以各種名目到回中國,用中國人最喜歡的一些所謂名牌大學教授或學者的身份騙人、撈好處。 時下我們的一些政府機關、高校、研究機構和學術單位,動輒誇口幾十萬、幾百萬元請海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座上賓」,似乎請來了「海歸」就請來了學術、知識、技術,請進了財神爺。 一味地「崇洋媚外」,盲目引進人才,不上假耶魯博士的當,恐怕才是真正的奇事、怪事。 「海龜」應該比大閘蟹更「值錢」,更有價值吧?可如今買大閘蟹都得查看有沒有「防偽戒指」,怎麼引進「海龜」反而如此輕率?看看「假海龜」鬧劇的反諷意味,再看看那麼多「海龜」變成「海帶」,我們該擦亮眼鏡了吧。 第二卷 缱绻与决绝 第一章 雙手能夠掐掉什麼 2006年4月12日下午,一具半裸女屍驚現北京市最繁華的王府井大街東方廣場車庫,警方在一輛被遺棄的富康轎車內發現了這具腐臭的女屍。 女屍裹在一床被子里,穿著一件淺色的上衣,褲子被脫到了膝蓋以下,屍體已經發脹,被子上還沾著血跡。 根據報案,警方得知製造這起殺人案件的嫌疑人是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學生吳江,被他殺害的正是他的女友也是他的同學朱月萍。 4月13日凌晨1點鐘,製造這起駭人兇案的大學生吳江被警方拘捕。 對於掐死同校女友的原因,這名22歲的大學生在法庭上供述說:「我喜歡她,生怕她離開我,我就盡量滿足她的物質需要,甚至借錢和賣掉自己的轎車去滿足她,這讓我的壓力非常大,在殺她的時候這個壓力已經到達了極點。 我覺得她和我在一起,不是出於愛情,而純粹是一種交易,她觸及我這種特殊家庭的痛苦,我在憤怒中失控了……」吳江在法庭上說,女友的高消費和「逼房」,是兩人發生爭執並最後導致掐死女友的原因。 2006年12月12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吳江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賠償附帶民事原告人37萬餘元。 吳江用雙手掐死了女友,他當時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雙手同時也掐掉了自己的自由。 相見是緣,愛是那樣的迷迷糊糊 我採訪過很多大學生殺人案件,但碰巧的是在2005年和2006年連續兩年採訪了北京工業大學的學生郭劍簫和吳江,在這兩個男生身上,我發現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們全都是用掐死女友的方式來實施犯罪的,都曾經是年輕英俊的好學生,都曾經是班幹部,都曾經深深愛著他們的女友,都是性格內向遇事優柔寡斷的男生,都是愛上熱情開朗的美麗女生,卻都在情急之下實施了犯罪。 兩人唯一不同的殺人起因是,一個為情,另一個為財。 因為錢財的原因掐死女友的,就是下面要講述的這個吳江。 在講述吳江和他的女友的故事之前,應該首先介紹一下他的生活背景。 吳江的父親是一位政府機關的後勤工作人員,吳江兩歲的時候,他的父母離婚,此後,吳江的母親再也沒有出現在他的視野里。 吳江一直跟著父親和奶奶生活,居住在北京市宣武區。 單親家庭雖然不是吳江犯案的直接原因,但是肯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後來吳江在庭審時提到他「特殊家庭」的「特殊痛苦」,可見幼時父母離異對他心理造成了極大影響。 雖然不是所有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都會出現問題,但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的比例的確比普通家庭的孩子高。 一個人早期生長環境不良,長期處於缺乏母愛或者父愛不完整的家庭中,孩子很容易出現一些敏感心理。 但是,吳江在他上學期間並沒有因為母愛的缺失,表現出異乎常人的行為。 除了沉默寡言很少與人溝通之外,他還是一個不錯的學生。 2003年高中畢業后,吳江順利地考入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外貿日語系,並很快成為外國語學院團委的宣傳部部長。 剛剛進入學校的吳江不但學習成績一直排在前十名,而且熱心於學校的集體活動。 剛入學的時候,學校團委要在組織一次集體活動,吳江跟同學一起忙著把課桌搬到操場上去。 這時,一個年輕亮麗的女孩拍了一下吳江的肩膀,並叫出了吳江的名字。 揮汗如雨的吳江回頭一看,卻發現眼前的女孩並不認識,正在詫異之間,那位女孩說:「你是不是42中的吳江?」 吳江摸不著頭腦說:「是啊,但是我不認識你啊!」 「嘻嘻,可是我認識你啊!我叫朱月萍,育才中學的。 咱們都是一起從宣武區考進來的,我在英語系,以後常聯繫啊。 」女孩開朗地笑著說完,就飄然消失在人群里,留下吳江一個人愣在那裡。 這是吳江和朱月萍相識的開始,但是他們認識后並沒有什麼深入的接觸。 直到2004年下學期,學校組織長跑比賽,吳江和朱月萍都是長跑隊員,比賽結束后,學校組織大家一起吃飯,兩人恰巧坐在一個飯桌上,聊天中兩人互相交換了手機號碼,之後,兩人也無非是偶爾打個電話或者發個簡訊而已,也沒有發展成為男女朋友。 在上學的前兩個學年,吳江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不但獲得院級優秀學生幹部獎、體育優秀獎等榮譽和獎金,2005年6月還被批准成為中共預備黨員。 而活潑開朗的朱月萍在學習上也是名列前茅,也跟吳江一樣獲得過獎學金,還是兼任校內報社的記者。 兩人開始親密接觸的時間是2005年6月,此時,吳江的爸爸為了獎勵吳江的學習成績和成為預備黨員,給吳江買了一輛富康牌轎車。 大學生擁有私車並不普遍,所以吳江的銀灰色富康還是比較扎眼的。 很多人以為吳江的父親是一位領導幹部或者起碼是個大款,來詢問吳江,內向的吳江也懶得跟別人解釋。 有了車的吳江依然是個熱心人,同學中有誰需要他開車接送一下,吳江總是很爽快地答應下來。 尤其是像朱月萍這樣的美女朋友,吳江更樂意幫助。 去校外吃飯、看電影、逛商場,甚至到外地去玩,好脾氣的吳江就成了愛玩的朱月萍的專職司機,當然,各種消費都是吳江搶著買單。 吳江之所以願意跟朱月萍在一起,是因為朱月萍不但是個爽朗直率的女孩,而且比他接觸過的女孩更善解人意。 有一次他們聊起談戀愛的事情,朱月萍很認真地說:「你這樣1米72的個子,找我這樣個子的女孩最合拍。 」 雖然朱月萍身高只有1米60,但顯得並不矮。 吳江覺得朱月萍說得很有道理,但是,他還沒有做好談戀愛的心理準備。 在高中的時候,吳江曾經跟同班的一個女孩產生過朦朦朧朧的好感,但被父親知道之後,父親到學校去找了老師,所以吳江還不知道怎樣應對自己即將到來的愛情。 他只是感到和朱月萍在一起,全身心都會感到某種愉悅。 2005年7月19日。 吳江清楚記得這一天,他正式和朱月萍建立了戀愛關係。 這天吳江開車帶著朱月萍到天津去玩,在天津機場附近,吳江他們下車去買完地圖的時候,回來發現車窗玻璃被砸壞,朱月萍放在車裡的包也不見了,因為除了錢物之外,朱月萍的很多證件都在她的包里,急得朱月萍眼淚都快要下來了。 情急之下,吳江鎮定地一邊安撫朱月萍,一邊打電話報警。 很快,警方就抓住了砸玻璃的小偷,也把朱月萍的包追了回來。 喜極而泣的朱月萍覺得吳江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非常到位,她一把抱住了吳江,兩人緊緊摟在了一起。 在回北京的路上,朱月萍一直把手按在吳江握著檔位的手上。 回北京之後,兩人順理成章地住在了一起。 在戀愛初期,吳江覺得朱月萍是個很開放的女孩,並沒有投入什麼真正的感情,他還是抱著玩玩的心態跟朱月萍交往的。 所以他們的交往除了逛街、吃飯、購物之外,就是到賓館開房同居,兩人瘋狂地玩了整整一個假期。 但在這一個多月的交往中,吳江卻深深陷入對朱月萍的愛戀之中,不但再也離不開朱月萍,而且開始干涉朱月萍的私人生活。 開學之後,朱月萍經常跟一些朋友出去泡吧、蹦迪,有時候和別的男孩出去很晚才回家。 這讓吳江有點不滿意了,他很認真地跟朱月萍說:「你以後不要和別的男孩出去了!」 第1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推理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解密中國大案2006》
第17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