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結石榴了!」 他突然這麼一說,恭太也不由地抬起了頭。 的確,從山茶樹里伸出另外一枝高高的樹枝,想不到上面結了那麼多鮮紅的石榴。 「你吃過石榴嗎?」 小暮回過頭來問道。 「吃過。 」恭太立刻回答。 一想起那一次的事來,他忍不住笑了起來。 「什麼事那麼好笑?」 小暮也帶著笑嘻嘻的樣子盯著恭太,這是一雙不算太大卻總閃爍著快活而招人喜愛的神色的眼睛。 「有一次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和朋友一起摘過別人院子里的石榴。 」 恭太有點靦腆地回答道。 「這麼一來,第二天早晨開早會時,校長先生說,最近附近的住戶抱怨說有人偷石榴,這種事情以後不要再發生了……」 小暮這次的確高興地笑出聲來。 「你也是這樣啊!實際上我小時候也經常摘別人家的石榴吃。 因為我總以為石榴這種東西本身就是偷著吃的,而不是花錢買來的。 」 過了一會兒,他口氣有點認真地問道; 「你有過被父母親叱責后不回家的經歷嗎?」 恭太因而聯想起父親的身影來。 他不曾記得被父親叱責過。 從恭太記事時起,當早晨他起床的時候,父親還在被窩裡;當他在外面玩耍到傍晚時,父親已上班去了。 休假的日子裡,慈愛的父親總會興緻勃勃地帶他去散步或趕廟會。 「母親有時會發脾氣,那都是因為我玩兒過了頭,天黑時才回家造成的。 不過還從來沒有過被訓得不回家。 」 「是嗎?」小暮微微點了點頭。 「現在的家庭都是這樣子的。 」 小暮心想這都是由於對孩子過於嬌慣的社會風氣的影響造成的,於是,接著說道: 「就說我吧,從小在長野縣的農村長大,有時做點壞事被父親訓斥以後,從家裡逃出來,就害怕得不敢回家了。 天漸漸黑了,肚子也餓了,這時候最好的食物便是石榴或茱萸了。 一個人在山路上來回徘徊時,大自然確實就是自己的好朋友。 這跟現在的孩子在郊遊或閑暇時接觸到的情況不大一樣,而且感到大自然真的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恭太默默地聽著,心裡覺得很快活。 小暮停住了腳步。 不覺中兩人已走到蕪藏寺旁邊,左側是一排圍繞該寺的羅漢松樹籬。 「你是在這附近遇到那個人的嗎?」 「對……」恭太有點兒勉強地回答。 小暮朝樹籬里看了看。 不過,他已經灰心了。 他今天不打算再向恭太打聽那個人的情況了。 這次他能夠接觸到恭太,是因為他在現場附近單獨探聽情況時,無意中聽到有許多小朋友在這個坡上面的練劍場上背後議論恭太。 案發以來,刑警經常到恭太家裡去走訪。 在掌握了這一事實之後,他就去了被稱作「施主」的警視廳搜查一科,找到平時與他關係密切的一位刑警一打聽,就知道了「目擊者」恭太的一些情況。 因為其他報社也各有自己的「施主」,說不定他們也從自己的「施主」那裡了解到了有關情況,而且正試圖與恭太接觸呢! 不過,從剛才邊走邊聊的情況來看,在關鍵問題上恭太的態度一點也不釋然,甚至乾脆說記不清楚了。 尤其是當談到那天早晨遇到的那個男人時,小暮總覺得他興緻不高,因為當重複問起他時,不知為什麼他總有點難為情地凝目沉默起來。 是不是因為當自己快掉進河裡時被突然出現的那個男人解救過,所以恭太就產生了一種欲庇護他的心理呢? 小暮在想:或許自己在胡亂猜測吧,自己無論如何也沒有資格硬讓這位少年說出他內心的想法的。 「你是否還說過有一個女的從這裡路過?」 小暮換了一個話題。 「是的。 」 「從哪邊過來的?」 恭太指了指坡上面,然後回答了小暮的其他問題。 他解釋說那個女的目睹了自已被救上來的場面后,就鑽進了寺院里。 恭太並把那女人鑽進寺院的位置指給了小暮。 「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記得她穿著一件藍色的衣服……瘦瘦的,皮膚很白。 」 儘管與那個男人相比接觸的時間比較短,但恭太回答起有關這個女人的問題來,卻非常流利。 「那個女的從哪邊過來的,沒看出來嗎?」 恭太歪著頭想了想,很快就在腦海里浮現出了什麼。 要說站在「現場」被提問,今天早晨還是第一次,所以他也是第一次想起這些情況來。 第1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推理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目擊》
第13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