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幾乎每集都需要反砸;到,不需要每集反砸了,但也時常得反砸幾把;到時,我只集中精力反砸了幾次;再到時,只在落下帷幕之後反砸了幾次;這次貼時,幾乎不用反砸了,真可謂苦盡甘來,媳婦熬成了婆。 當然那些老覺著自己有救世良方,愛到處兜售自己的苦口良藥的人會覺得這是我的一個損失:你看你看,你不虛心接受意見,人家都不給你提意見了吧?你沒得良藥吃了,等著病死吧。 且慢,你怎麼這麼有把握?知道自己砸的那些磚就一定能磨成粉了做良藥?你對你的「良藥」做過臨床實驗了嗎?你實驗的結果證明你的藥的確是「良」的嗎?即便實驗證明了你的藥是良藥,你也應該在藥的味道上下點功夫,為什麼一定要把它弄那麼苦呢?就為了讓另一家制藥公司搶你的市場和用戶? 「良藥苦口」的說法模糊了我們一些人的眼睛,魯迅先生有段話又起了一點誤導作用(也許只是被誤會了),就是那個某家生了孩子,大家跑去湊熱鬧的故事,那些說「這孩子長大會發財」的人都受到了獎賞,唯有那個說「這孩子將來會死」的人受到了懲罰,於是大家只好說「今天天氣哈哈哈」。 很多人把這引伸為「要麼說假話受嘉獎,要麼說真話被人揍」,結論是你只能說些與題無關的話。 於是有些說話惡毒的人就把這個故事當作一個尚方寶劍,不分場合,胡言亂語,詛咒了你,痛罵了你,還用這個故事來證明她自己是個誠實人。 其實誠實不能抵消惡毒,誠實不能掩蓋愚蠢,誠實不能改變輕狂。 有人愛把這個故事拿來跟比較,認為說「這孩子將來會死」的人跟那個說「皇帝沒穿衣服」的孩子一樣勇敢誠實,其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兩種完全不同的人。 說的是目前的真實與虛假,皇帝沒穿衣服,是個擺在眼前的事實,小孩子一語道破,是對眼前事實的陳述(雖然不夠策略,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反正我是不會讓我的孩子做這種有勇無謀的事的)。 而「這孩子將來會死的」是一個未來的事實,雖然將來總有一天會發生,但一個善良的人肯定不願意這事馬上發生,不會專往這上頭想,更不會在人家的滿月宴上去討論這事。 還是那句英語說得好:Ifyoucan-tfindanythingnicetosay,thendon-tsayanything. 其實只要我們不把艾園當成一個文學園地,不把自己當成文學評論家或者德育老師,只要我們心裏記著這是一個網友的故事,故事的原型也在跟讀,我們就很容易把握說話的分寸了。 Happyreading! 第一章 石燕以前是非常崇尚一見鐘情的,覺得只有一見鐘情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因為人的第一印象是最真實最准確的,像那種開始看起來很不順眼,後來慢慢克服,慢慢習慣,最終才熬到可以忍受的地步的感情,根本不能算是愛,充其量也就是湊合而已。 一句話,真正的愛情不是「習慣」出來的,不是「培養」出來的,不是「忍耐」出來的,而是一見鐘情的,是自動爆發的,是控都控制不住的。 培養出來的愛情就不叫「愛情」了,最多只能叫「感情」或者「親情」。 她這麼迷信第一印象,也算是空穴來風,還是很有依據的。 她讀高中的時候,班上有個男同學叫黃海,長得那叫一個醜,簡直到了恐怖的地步,大家背地裏都叫他「鐘樓怪人」。 剛開始她看都不敢看他,一看就覺得心驚肉跳,完全不理解他的父母家人是怎麼活下來的。 但過了一段時間,她膽子好像就慢慢大起來了,多少也敢看一兩眼了。 再後來發現黃海挺聰明的,不是一般的聰明,簡直是聰明透頂,門門功課都很好,對人也挺好,她就不覺得他恐怖了,有時也敢跟他討論一下學習上的問題了。 高考那年,黃海眾望所歸地考了全省第一,被名校A大錄取了,臨走之前特意上她家來告辭。 她媽媽聽說是考上了A大的那個男生要來,非常歡迎,特意把家裏收拾了一通,還請了假待在家裏恭候名校生,不知道是為了暗中保護女兒,還是為了看看究竟什麼樣的珍禽異獸才能上A大。 結果黃海一登門,她媽媽差點嚇出病來,看都不敢看他,說話的時候眼睛一直望著別處。 等黃海走了之後,她媽媽對她做了一個長篇大報告,警告她不准跟那個黃海談戀愛。 等她賭咒發誓地說明沒跟黃海談戀愛、也絕對不會跟黃海談戀愛後,她媽媽舒了口氣,但還是心有餘悸地問:「怎麼有這麼……難看的人?你們平時……敢不敢跟他說話?」 「怎麼不敢跟他說話?」 「他……爹媽也是這樣的嗎?」 「不是,聽說他是出生的時候,被醫生用什麼鉗子夾成這樣了的……」 她媽媽愣了一陣,說:「怎麼剛好把臉夾壞了?生孩子時用產鉗的多得很,也沒見過夾成……這樣的,最多就是把腦袋夾尖了,智力受點影響……」 「那他還是幸運的,只把臉夾壞了,如果把腦袋夾壞了……他就考不上A大了……」 「夾成這樣,就算考上A大了,又能……怎麼樣?一輩子……還不是……不幸福?」 石燕那時候完全不這樣想,在她看來,只要能考上A大,就算醜得跟黃海一樣,也是幸福的,而且她那時已不覺得黃海醜了。 但她還是挺理解她媽媽,回想她自己第一次看到黃海時的感覺,應該不比她媽媽好多少,只不過在一起久了,就慢慢習慣了。 看來還是第一印象准確。 後來聽說黃海在大學裏找了個挺漂亮的女朋友,像《巴黎聖母院》裏的愛斯梅拉達一樣漂亮,但大家都不相信,說A大這樣的學校哪裏會有漂亮女孩?就算有,也輪不到他黃海,是不是因為黃海長得像「鐘樓怪人」,人家才順水推舟地說他女朋友像愛斯梅拉達? 但有年夏天,黃海把女朋友帶回家鄉來了,讓大家狠狠開了一下眼界。 雖然大家背地裏都有點失望,覺得那女孩沒愛斯梅拉達那麼漂亮,但黃海這麼醜,卻找了一個不醜的女朋友,還是有點暴殄天物的感覺。 再後來,那女孩眾望所歸地跟黃海吹了,聽說就是那同一個暑假,那女孩也把黃海帶回她家鄉去了一趟,結果回到學校就堅決地跟黃海分了手。 黃海是石燕高中畢業後唯一一個經常保持聯系的同學,大概她也是黃海高中畢業後唯一一個經常保持聯系的同學,因為黃海好像把她當成了一個傾訴對象,差不多給她寫了半年的長信,每封都是講他跟那女孩的戀愛故事和他失戀之後的苦惱的。 石燕只想做個沉默的傾聽者,而不想發表意見,因為她心裏也覺得那女孩跟黃海在一起太虧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厭醜之心,大概也是人皆有之。 《巴黎聖母院》裏的鐘樓怪人對愛斯梅拉達那麼好,最終不也沒得到愛斯梅拉達的愛情嗎?反倒是那虛情假意的花花公子,騙到了愛斯梅拉達的愛情。 可見男生如果想靠人品和才智打動女生,起碼要在長相上過得去才行。 如果長相太糟糕了,那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別愛上那些漂亮女孩,不然的話,即使他過得了女孩那一關,也過不了廣大人民群眾這一關。 她猜那女孩肯定是因為認識黃海久了,就慢慢看慣了他的樣貌,於是他的才華和人品就占了上風,使那女孩愛上了他。 他們雖然也到黃海的家鄉來過,但黃海的老鄉們都早已看慣了黃海的「鐘樓怪人」像了,所以也沒誰過分驚訝。 但等到那女孩把黃海帶回她自己的家鄉之後,那裏的人都是第一次看見這麼怪的人,而且又沒機會見識他的聰明和善良,免不了就會大驚小怪,你一言,我一語的,那女孩的愛情就淹沒在唾沫星子裏了。 第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都會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至死不渝》
第2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