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嫂,你跟同勇打算承包多少地啊?種點什麼呢?」老八賤兮兮地湊過來故意把聲音壓得很低,邊上的大姑娘小媳婦們嘴裏都說著話,耳朵卻都第一時間豎了起來。
「哎唷!你要死啊!你多少天沒洗澡啦!跑開點!」崔同勇家的一把推開老八,她脾氣是沖了點,但她可不是傻子,這種事情怎麼好提前說出來,張同志可是說了,種這個和種糧食可不一樣,要是大家都一樣,那價格怎麼賣的出啊!
一看沒套出來話,老八眼珠子滴溜溜一轉「三嫂,你們還種糧食吧!剩下的包林子種果樹?還是種點別的」
「你個死老八,不種糧食吃什麼?果樹種下去第一年麼得果子種它搞什麼!」三嫂煩他直接啐了一口。
噢!那看來是種糧食間隙再重點別的,不是果樹?草藥麼?不錯,就算種不好至少也餓不著全家,老八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晃著腦袋回到自己座位上。
曬場上鬧哄哄地,大老爺們和媳婦大嫂子都涇渭分明分作兩堆,互相議論著以後的地該怎麼種,今天就要簽合同了,這可關系到以後全家的收入,馬虎不得。
去年底肥西縣小崗村包產到戶大家都曉得的,大旱的天氣,結果今年夏天大豐收,秋收更是穀滿倉。這一年糧食要比往年產量多了五倍,收入更是從人均22元一下拿到了人均200元,這可把所有的縣都震驚了!馬振東到公社來來回回好幾趟,公社領導答應正在商議,年底一定派人來隊裏指導。進入冬季,農活一下就閑了,大家夥更是著急,翻完了地,過完了年,眼看就要春耕,得拿出個定規來啊!好在總算來了領導和技術員,更可喜的是,梁書記在全縣推廣小崗村「包產到戶」的時候,提出了在公社下設的幾個生產隊實行「包幹到戶」,當然這種做法在中央下達的文件裏是被允許的。(見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農業問題的兩個文件)
包產到戶和包幹到戶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分配方法的不同,包產到戶是「三包一獎賠」,包產包工包費用,超獎減賠;
包幹到戶更徹底,不計工分、費用、產量是多少,只要完成國家征購和集體提留外,其餘的都歸己,後來有句話叫「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指的就是包幹到戶。農民只要跟生產隊簽了包幹合同,保證完成上面提到的上交任務,就可以根據勞動力強弱和技術高低承包不同數量的土地,承包期最長可達15年,如果是果樹、林木、荒山、荒地,承包期可能更長些,當然期間只要經過隊裏同意,也可以把協議轉包。
技術員也跟大家在技術層面上分析了淮北平原氣候、地理的特點,有哪些植被適合種植,哪些糧食可以間隙栽種,當然這些知識很多老農民未必就不懂,只是由於長期的思維僵化已經讓他們都拘泥在種地只能種糧食這麼一個怪圈裏,他們想不到可以通過種其他的作物來獲得收益,亦或者想到了但不知哪裏收這些。
馬振東很快就來了,拿著旱煙袋身後跟著和尚和趙佳,兩人捧著公章和文件,大夥兒一下刹住話頭眼睛都盯住了趙佳手裏的紙。
「好了,報到名字的上來登記,先講好,考慮了也有半個月了,今天白紙黑字以後就不能再改了,以後哪怕你吃糠咽菜也別眼紅別個。」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煙絲的香味,馬振東一字一句地把話吐了出來「等全部登記完就回家等著吧!種子、果苗什麼的到時候統計好生產隊先負責去縣裏買,回來再按需攤派,開始吧!」
「馬振強!」趙佳負責點名和提問,和尚在那裏等著登記,填完表,承包人再摁下手印簽下名。
馬康莊現有耕地2241畝,一共69戶人家,共有人口543位,人均耕地面積4.13畝, 按照人口分,大家也都沒有什麼異議,等全部登記完,也都知道各家各戶來年種什麼了。
「三嫂,種藥材怎麼不種烏頭、桔梗啊!種毫菊能有多少錢?」老八成心拿她找樂,小心眼的女人,種個菊花還以為什麼大秘密哩!
「切,你懂什麼,張技術員可是說了,這個毫菊每年11月份收的,那時候農活早忙完了,反正也是貓冬,種上個兩畝貼補家用也不耽誤事,精心點伺候一畝收個兩三百斤沒問題,曬幹了賣到縣裏收購中藥材那兒方便的很!」崔同勇家的一扭身樂顛顛地就找自己男人回家去了。
老八聽完臉上一陣陰一陣晴,他家裏人口少,分到的地都種了糧食,跟以往比也就是品種上豐富了許多,像他這樣的人家在馬康莊才是大多數,雖然最後不一定要比別人收成少,但三嫂家說的讓人心癢癢,聽得人多少有些不得勁,「呸!看虧不死你。」老八朝三嫂的方向吐了口唾沫,泄憤似地跺了兩腳走了。
等只剩下馬振東三人時,馬振東讓和尚他們整理好文件去辦公室,他也有話要對這兩個說。
「小沈、小趙,坐」馬振東自己先進了屋子,拿手一指桌子,示意文件都放那兒「你們兩插隊到我們莊裏有多久了?」
「記不得了,得有七年多了吧!」趙佳笑笑。
馬振東抬起頭看了眼和尚,哎!這個小夥子剛來時也是挺活潑開朗的,「你們也看到了,農村現在到處都在改革,土地都按照人口承包到農民手裏了,那麼你們兩個以後地是不用種了,馬上也要過年了,是不是回家去呢!」
兩人都沉默了,其實也早就料到包幹到戶以後,他們的存在會減少農民的收入,會成為生產隊的負擔,被排擠、被孤立是遲早的事。但明白歸明白,想想當初響應號召,上山下/鄉來支援建設,現在身無所長的被趕走,心裏苦澀不已。
「我們這兩天就去縣裏蓋章,辦完手續就回去。」和尚終於開口。
「好好,那我明天就把工分給你們算出來,這個月就算整月的。」
兩人回到住的小破廟,前路暗淡,相對無言!無獨有偶,返城風已經在多個農村的生產隊和黑龍江、雲南這樣的兵團驟然興起,獨上海一地,四十多萬返城大軍,猶如錢塘江浪潮,勢不可擋,在插/隊多年後,除了老去的年華,知青們一無所有的又回到了當初一無所有離開的地方……
47久別重逢
「你弟弟結婚,我隨什麼禮合適啊!」盧秀貞快要揪斷頭發了,送錢有點不好意思,又不能像哥哥結婚那樣給嫂子送衣服,畢竟雙方雖然都知道有這麼個人,但是還沒見過面啊!送點熱水瓶、被頭、臉盆又顯得不夠看重,怎麼說以後也是妯娌,跟人客(就是客人)送的東西一樣太沒誠意。
「自己人隨便送點用的麼就好來,客氣啥啦!再說你是阿嫂,你給什麼他們拿著就行!」張磊在統計去年底買粉碎泵的客戶區域和各人推銷出去的數據,周敬平回來歇了兩個月就風風火火投入銷售的工作,聽陳綺菲說他帶回了一個簿子,上面都是戰友家裏的地址。
去年年中時,費書記他們就順利地做出了第一批泵體,還開創性地在泵箱外面包上了不鏽鋼材料,美觀又實用,後來利用自身渠道直接推銷到了上面,沒想到上級還蠻支持的,說是有分舊房的,會讓人家看樣品,也算是解決職工生活後顧之憂,另外還批了一些國營五金廠淘汰下來的加工設備給他們組,鼓勵他們多做技術革新!
「要不送個三角牌的電飯煲,你說刮三伐?(奇怪)」
「實惠啊!過日子正好用的上,擺在那裏來來往往問起來,嘿!阿嫂買的,嗲!」張磊哈哈大笑。
盧秀貞掐了他一下,不管了,就包紅包,多放點禮金,反正自己人不去,以後的事以後再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