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江山的帝王功臣,承歡膝下的姿穎兒孫。
九重宮闕中的一對小兒女,伴著玄武湖上的泛舟誓言,曲江池畔的閑閑菱歌
踏過漠北邊塵的滾滾狼煙,共譜一段至深至誠的深宮戀曲。
虛構而似曾相識的朝代,幾段揉雜其中的故紙陳言,拼做一個同心錦字。
前提是……你能忍受慢熱、清水、囈語和……傳說中隱藏太深的伏筆。
他日我為帝君,惟願江山共享,誓無異生之子…………
正文
楔 子 恰似東山山上月
伊水東畔的東山之上,五丈餘高的臥蓮抱子觀音石像在夕陽下散出慈藹的光輝。
那觀音眉若新月,面容莊重,形態和藹,手中挽著一個嬰兒,端坐在直徑二丈有餘的蓮花寶座上。
伊水兩岸植著接天的低光荷,在日光下碧葉低‧‧‧,‧在
垂,西風吹過,荷香彌漫。
在和臥蓮觀音像正對的西山上,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人在一小片空地上盤腿而坐,呆呆的看著對面山上的觀音像,好像那觀音慈愛的目光正在看著自己一樣。
「哎,真是越看越像呢。」
一個約莫四五十歲的婦人在一男一女的攙扶下緩緩登上西山,身後還跟著一個身著光鮮的女孩和幾個丫鬟模樣的人。
「娘,您慢點,這山路窄,前面那兒就有大點的空地了,娘要不要歇會兒?」
「嗯,好,這裏瞧著對面也瞧得分明些。」
聽了婦人這話,身後的幾個丫鬟忙展開包袱,找出一個蒲團讓老太太坐下,攙扶著她的那個女人盤著髻,看起來像是那婦人的兒子兒媳。
那十四五歲的少年瞧著這一家母慈子孝的樣子,眼裏滿是羨慕。
身後的那個年紀略小些的女孩跳著跑到那婦人身邊,問道:「娘,你剛才說越看越像,像什麼呀?」
不遠處的少年人茫然的看著這一家子母慈子孝共享天倫的和樂景象,轉頭又端詳著伊水對岸的臥蓮觀音和觀音懷中的嬰孩,直到太陽完全落山,才在夜色習習中下山而去。
在他身後,一彎新月緩緩升起,將他的影子拉的長長的。
第 一 章 辛苦最憐天上月
杭州城裏,正是初冬時節,天還沒全亮,街上行人稀少,不過已有一些賣早點的出來擺檔了,為了養家糊口,在這個當口也要頂著寒風出來先架炭爐燒水,這樣才能在早集的時候不至於沒開水給往來的行人下餛飩之類,也能多掙幾個小錢。
街快到盡頭的地方有兩個小鋪,正在一條路的兩頭,南邊的賣餛飩,北邊的賣湯包。賣湯包的門口插著一個竹竿,上面掛一木牌「鄭記湯包」,攤主是一對夫婦;賣餛飩的門口則是在餛飩攤的前面,直接刷著幾個大字「王記餛飩」,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正嘟嘟囔囔的說「為什麼要我和娘先出來啊,爹真是懶,又在家睡懶覺」,王家嫂子在小女孩頭上敲了個板栗說「那你每天睡著了之後你爹做炭球啊什麼的也沒見你幫忙啊?」小女孩眼珠子骨碌兩圈,傻傻的笑了兩下便又開始包餛飩了。
鄭家娘子做齊了十籠湯包之後放上鍋開蒸,就走到王家餛飩這邊坐下陪王家嫂子閑話家常。
「王嫂子,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出來了,往日都是我包子上了蒸鍋你們一家子才出來的啊?」
王嫂聽到這句話,面露喜色,又有點不好意思,卻是那小女孩搶著說:「昨天孫府上來人說孫家奶奶有著寶寶,吃不下東西,就想吃我們家的餛飩,說今天不定什麼時候就叫人出來喚我們進去做給孫奶奶吃呢。」
鄭娘子連連贊道:「嫂子你真是好福氣,這樣的闊氣人家,隨便打賞一點,就夠咱們過一年了!」
王嫂和鄭娘子又是一番慨歎,帶著對孫家***無比羨慕。那孫家乃是杭州數一數二的富戶,整個浙江府恐怕也只有城東的張家能和孫家抗衡了。便是這街頭賣早點的,也知道那張家是因為前些年出了個太子妃,朝廷的賞賜接二連三的下來,本來還可以封幾個官的,聽說那太子妃不想家人過於張揚,才作罷的。